• 12月23日 星期一

一得斋记 | 在丰子恺的故乡

□杨新元

【一】

前几天,和报社的老同事们一起,到桐乡石门镇去。

为何去石门?因为大名鼎鼎的丰子恺就是桐乡石门人。他老人家虽然走了,但那里有他的故居缘缘堂,值得一看。

1989年11月9日(清光绪24年),丰子恺就出生在石门镇。从此,这位日后享誉中外的大画家、散文家,就终生牵挂着石门镇。

1939年,日寇侵华,百姓流离失所。丰子恺一家扶老携幼逃到广西的思恩。在那里,他怀念自己的家乡石门镇,写了《辞缘缘堂:避难五记之一》:“运河大转弯的地方,分出一条支流来。距运河二三百步,支流的岸旁,有一所染坊店,名曰丰同裕。店里面有一所老屋,名曰惇德堂。。。。。。”丰同裕是丰子恺家的产业,惇德堂就是丰家的住所。丰子恺30岁时,靠自己手中的一支笔赚了钱,在惇德堂里盖起了缘缘堂。

我知道,最初的缘缘堂是丰子恺在上海江湾永义里的一个宿舍。当时,他在立达学院教书。1927年初秋,丰子恺的恩师弘一法师来到上海,丰子恺要求恩师为他的寓所取名。

弘一法师让他在小方纸上写上许多他喜欢而又能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抓阄。结果丰子恺两次都抓到了“缘”字,于是就取名为“缘缘堂”。

丰子恺和家人在缘缘堂里度过了6年颇有闲情逸致的日子。在这里,他画出了《瞻瞻底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上百幅情趣盎然的漫画,写出了《山中避雨》《杨柳》等20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丰子恺说,我走过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故乡石门湾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本来,我想好好看看缘缘堂,与丰子恺“亲密接触”一下。然事不凑巧,等到了石门镇,才知道缘缘堂正在整修,暂不接待游客。

【二】

既来之,则安之。看不成缘缘堂,就看点别的东西吧。

“寻梦江南,水韵石门。百花田园,果菊飘香。”石门镇有六大特色产业链:杭白菊、蚕丝、粮油、水果、养生食材、苗木。我说,过去许多人一直认为杭白菊是杭州特产,哪晓得它的老家在桐乡。今天既然来了,就好好看一看杭白菊的生产过程,也不枉来石门一趟。

“子恺故里缘缘事业来饮来繁来发,渊明诗中花花世界去引去食去赏”。我们来到了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这里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试验基地。基地负责人小缪接待了我们。

这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杭白菊田,大概有200多亩,连成一片,在初冬的阳光下绽放出美丽洁白的色彩。正是采摘杭白菊的时节。广袤的杭白菊田野里,菊农们正在采摘着,一筐一筐的杭白菊整齐地摆放在田塍上。

一得斋记 | 在丰子恺的故乡

我知道, 丰子恺是一位画菊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有许多题材与菊花有关。比如《秋饮黄花酒》,比如《有情世界》、比如《黄花时节》,都是寥寥几笔,就画出了菊花的神韵。特别是《菊萎犹开卧地花》,一盆菊花,已到了花谢时,一枝倒地的菊枝上还开出了一朵花。“蓬飞更作回风舞,菊萎犹开卧地花。秋尽花根烧不死,春来枯木又生芽。”歌颂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此刻,我眼前一望无垠的杭白菊田里,千株万株菊枝上,绽放着一朵朵白色的菊花,挤挤挨挨,汇成了一片白色的地毯,铺向遥远的天边。一阵风吹来,菊田里又翻滚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令人啧啧称奇。

我们这批老哥儿老姐们,都是白发苍苍,这倒与杭白菊有得一拼。白发白菊,在阳光下闪着白光。“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个健步走进菊田,有的帮助采摘,有的在菊田里拗造型、摆POSS,留下白发白菊同框的纪念。

我活了一甲子多,菊花也年年见。知道菊花品种多,观赏性强。但总遗憾菊花美却不香。然这一次,我才知道,菊花不仅形美,也香得很。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整片菊田的上空,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清香,比桂花还好闻,令人陶醉。“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我摘了一捧菊花,插在刚吃过菊花茶的纸茶杯里,准备带回杭州。

一得斋记 | 在丰子恺的故乡

【三】

这次到石门,收获很大。一是知道了菊花不仅形美,而且香气袭人;二是知道了桐乡白菊花被称为“杭白菊”的由来。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菊花发源于我国,我国栽培菊花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古籍《礼记》中,就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菊花虽小,却牵动游子的心。“一路走,往东方。凤凰栖枝见桐乡。秋风起,菊花香,白菊深处我故乡。”这是一位从桐乡走出去的老华侨思念故乡的心声。

盛产于桐乡的茶用白菊花,为何叫“杭白菊”呢?

一得斋记 | 在丰子恺的故乡

相传,早在民国初年,石门的白菊花(又称茶菊),被当时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转手销往南洋各国(即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誉满海内外。而桐乡本地的菊商朱金伦也因此获益匪浅。朱金伦从菊农手里收购来晒干的白菊花,再进行精心处理,加工包装,并按照茶商汪裕泰的要求,贴上商标和产品说明书,然后通过茶商转卖给南洋商人梁老板。

茶商汪裕泰熟谙商界竞争之道 ,为了防止南洋商人甩掉他这个中间商,就吩咐朱金伦,在所有从桐乡出去的白菊花成品包装上,都贴上“杭州西湖金伦茶庄出品”的字样。后来,梁老板果然“过河拆桥”,想甩掉汪裕泰,直接到杭州来找金伦茶庄。但他做梦想不到,杭白菊不出在杭州,而是出在桐乡。从此,凡桐乡出产的白菊花都被冠上“杭”字,称杭白菊,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知道 ,在百花中间,菊花与名人的关系最密切。名人咏菊、画菊、写菊、养菊,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最早是屈原,写下了“朝饮木兰之附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兰兮秋菊,长无终兮终在”的咏菊佳句。晋代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苏东坡、杨万里,或嗜食菊花养生,或重菊花而鄙黄金。“但捋青蕊浮新酒,何必黄金铸小钱。半醉嚼香霜月底,一枝却老丝边。”爱菊之情不言而喻。

小缪自豪地告诉我们,现在,杭白菊已成为桐乡菊农勤劳致富的好产品。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行销国外。外销市场从传统的东南亚各国,逐步拓展到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四】

这次桐乡石门之行,有遗憾。与缘缘堂擦肩而过,到了门口而不得入。然也有意外之喜。看了平生从未看到过的连片菊田,知道了菊花不仅形美而且香气袭人,还知道了桐乡白菊花为何称“杭白菊”?可谓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特别是我从菊田里采摘回来的菊花,把菊香带回了杭州,带到了家里。

我找出一个官窑的碎纹片小花瓶,装满水,然后把菊花一枝一枝插进瓶中,放在客厅的电视柜上。这瓶菊花不仅给家里增添了情趣,而且带来了好闻的香气。我的同事H君也同我一样,从石门采摘回菊花,清供在家里,平添了几分乐趣。

现在,距石门之行已经一个多星期过去了,那瓶菊花还好好的长着,没有一点蔫的感觉。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上一篇新闻

杭州第一个“未来社区”智能家居10月亮相,一起给“瓜山未来社区”取个名字吧

下一篇新闻

8位移居国外明星现状,有人艰难度日,有人身价千万,有人端盘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