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武汉多家企业跨界试水生产口罩防护服

卓尔医纺公司内生产场景。

通讯员任启方供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康鹏)“从4月13日投产,到目前,仅2个月时间,我们已经生产了100多万件防护服、出口口罩3000多万件。”6月14日,卓尔医纺公司总经理陶冶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多家武汉企业跨界开始试水生产口罩、防护服,及其上游材料等防疫产品,不但渡过了困难期,还发现了新机会,开辟了新市场。

42天火速建成新工厂

用防疫物资开辟国内外新市场

4月16日下午,一辆大巴停靠在东风二路。武汉开发区人社部门派车,集中从黄冈市英山县接来了20多位产业工人。“我们企业缺工比较严重,急需缝纫工人。”前来现场接人的长锐服饰公司人事主管杜国娇表示。这是一家外贸企业,生产的服装销往欧洲、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为许多国际知名快销服装品牌代工。春节后受到疫情冲击,企业订单大幅降低。该公司找准机会,转型生产防护服,订单大增。企业四处招人,加快生产,顺利渡过了艰难期。

差不多与此同时,卓尔医纺公司2.1万平方米的工厂,在一个仓库的基础上,火速建成投产。这家企业原来叫“卓尔棉业集团”,在湖北建有5个体量较大的全资棉纺厂,将全国收购来的棉花原料加工成棉线。年产量高达40万锭,在全省名列前茅。

春节前,疫情暴发,为助力抗疫,卓尔集团从境外大量采购口罩等物资。到了2月,海外疫情暴发,采购难度加大,同时,国家也号召本土企业投资建设防疫物资生产工厂,于是卓尔棉业延伸产业边界,向医疗纺织科技领域转型升级。

这家企业利用卓尔国内外供应链平台的优势,采购了大量建厂物资:设备、厂房、工具等等。包装机、缝纫机……光机器就运来了十几辆大卡车。卓尔持股的华中数控公司,还专门研发了口罩机。从卓尔其他业务板块调来了许多技术工人支援工厂建设。比如,来自卓尔宇航集团下属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机务师,来安装缝纫机……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42天时间内,这家企业就建成了医疗器械工厂,并取得了省药监部门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用品生产许可证,4月13日正式投产。

近两个多月里,卓尔医纺生产了大量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成功开辟了国内外新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并向日本、法国、新加坡以及非洲6国等进行了捐赠。

4个月生产1万吨熔喷料

行情回落后持续转型升级

“复工以来,我们转型生产熔喷料。这是口罩、防护服的上游原料,订单十分旺盛,客户争先恐后地找上门来。我们想尽办法提升产能,增加设备。”4月26日,武汉金发科技总经理余启生介绍。

这是一家新材料企业,总部位于广州,2014年布局武汉,主要生产改性高分子材料,客户包括东风本田、日产汽车、格力、美的、TCL空调等。

今年,疫情冲击之下,企业主动谋划转型,转而生产防疫高分子材料——熔喷料。“二者生产设备基本通用,只是改造、新增了一些设备和工艺。”

2月19日,武汉金发科技小规模复工。50名工人到位,开机生产。4天后,第一批产品下线。到目前,约400名员工全力生产。4个月时间,已累计生产了1万多吨。

近期,随着新冠疫情从暴发期进入平缓期,加上国内外产能扩张,熔喷料、口罩、防护服等产品行情逐渐回落。

6月13日,余启生向记者介绍,目前,来自东风本田、格力、美的等武汉汽车、家电企业订单旺盛,该公司传统板块逐渐恢复。企业重心将逐渐回归传统业务。

杜国娇也介绍,目前,公司传统服装订单增长迅速,渐渐做不过来,将不再生产防护服。

陶冶介绍,面对市场变化,企业正积极主动寻找新突破,从欧洲市场转到南美市场。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卓尔医纺进军医疗器械市场,未来除了口罩、防护服,还将生产手术服、手术器械等。

此外,这家企业还将推动传统棉纺业务升级。“过去,我们的业务是从棉花到棉线,利润很薄。今后,我们将从棉线升级到棉布,推出床上用品等大批民用产品。在同一个园区内,形成产业链,成本可降低25%以上,不但企业提高了利润水平,还可以让利给消费者。”陶冶介绍。

前不久,来自日本、意大利的优衣库、无印良品、Elexia等公司,纷纷推出夏季用的口罩,具有散热和透气的功能,有的还有比基尼式设计。

专家表示,疫情考验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反映了经济的韧性。武汉企业或可借鉴国内外经验,及时升级创新相关产品,既可服务消费者,企业也可占领更多市场。

上一篇新闻

给船舶当医生 德清这位最美验船师34年“护航”1.8万艘次

下一篇新闻

吃遍大连丨“龙抬头”与“女神节”的碰撞,是福气与美丽的结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