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简述(30):瓷器常见名词术语(7)隐语黑话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几千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和中国汉字一样,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界的推崇。
目前的国人,虽然日常用具都离不开陶瓷,每天都跟陶瓷打交道,但很多人对陶瓷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不少人获取古陶瓷历史文化知识,渠道也不外乎收藏节目、收藏界人士、收藏书籍,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还充满了鸡贼、尔诈我虞和铜臭味儿。从今天开始,我将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介绍一点点普及型的中国古陶瓷历史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敬请包涵。请专业界和收藏界人士飘过,不要在此浪费您的宝贵时间。谢谢!
(三十)
瓷器古玩行业常见的名词术语
常有朋友问我一些关于陶瓷方面的名词术语。好吧,我将用几集的篇幅,把一些可能经常涉及到的简单常用名词术语,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解释。展示的图片,您可以对照参考。由于条件所限,整理不可能面面俱到。您如果还有想知道而我又没有讲到的,请留言,我尽量满足。我们的口号是——掌握名词术语 不被别人整懵!
既然对瓷器感兴趣,就免不了会逛逛博物馆、陶瓷展览、交易市场,在欣赏、接触古瓷器的同时,免不了会和专家、学者、爱好者、瓷器商人、摊主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咋一接触,你可能会被对方一连串的行话搞得一头雾水。陶瓷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经过历朝历代的承袭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灿烂的文化沉淀和故弄玄虚的糟粕组成的系统,其中历代沿袭而来的行家常用口语即行话,就是一个方面。了解一些行话,对你接触古瓷器行业、欣赏品鉴陶瓷,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这里收集了一些瓷器行业行家常用口语和简单解释,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文中的图片都是示意图,大多从网上收集,向图主致谢!
再次声明,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又并不爱好瓷器收藏和鉴定,我的讲解不一定全面、到位,甚至可能还存在错误,敬请谅解。
(7)古玩市场与瓷器有关的隐语黑话(部分)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在瓷器古玩行业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话,也就是实用口语、隐语、黑话。这些行话数量多、涉及广、口口相传、简练有趣,听着像黑话,行外很难懂。同时,行话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比如北京的和上海的就有些不相同,同时行话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新的行话。
当然,学几个黑话(行话)的词儿并不难,但做到灵活应用就没那么容易。黑话(行话)是建立在传统规矩基础上的独特文化,规矩才是基础。黑话(行话)之所以发展起来,规矩充当了主线,比如瓷器交易行业,虽然充满了我虞尔诈,但大家必须有所讲究,基本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大家都知道遵守行规、说话留有余地、不能当面剥人面子、表达意思要拐弯抹角......等等。一连串的黑话(行话),就把这一古老行业的众生相,勾画得有棱有角,令人忍俊不禁。
瓷器是古玩市场的主角,所以,瓷器交易的黑话(行话),与古玩市场的黑话(行话),基本是通用的。前面四集介绍的陶瓷名词术语,在瓷器古玩市场也照样使用。下面我试着用一种类似串烧的方式,把北京瓷器古玩市场特有的一些行话(黑话)串起来,同时对这些行话进行简单的解释,中括号【 】里的内容就是串词。行话和北京片儿汤结合着说,更妙。串烧内容纯属杜撰,仅仅为了名词解释,请勿对号入座。
A
【 瓷器古玩市场的前身叫串货场或挂货铺。古玩,旧称“骨董”,从近代的乾隆朝开始,才通称“古玩”。那时流行袖内拉手,人人都会袖内吞金,后因生活习惯改变,大袖衣服淘汰,此方式现已不用。1953年,国家正式改称“文物”,改革开放后民间又复称“古玩”,和“文物”同存,既保持距离、又规避风险,又便于打“擦边球”。一般瓷器古玩市场上有坐商和游商。既做本庄,也做洋庄。】
串货场——指古玩行业公会为其会员商户设置的行内古玩交易场所,民国后期发展为“古物商场”“古玩市场”。
挂货铺——挂货铺隶属古玩业,但较之正规古玩店更加大众化。挂货铺,进出货均在店内公开交易,因价格较低,多为初入收藏的爱好者所光顾。挂货铺只有北京有这种买卖,其他城市没有,其经营范围介于古玩铺和旧货店之间。
袖内拉手——古时常用的一种讨价还价的方式,两个人用大袖子盖住手,在袖子下面通过拉手指头,把价钱谈定,外人看不见也听不见,有利于保持交易机密。袖内拉手是古时很普遍的议价方式,在很多集市场合都使用。瓷器古玩行内人直到解放前后都习惯用“袖内拉手”的方式来讨价还价。
袖里吞金——就是袖内拉手方式的诠释,实际就是一种民间数值计算方法,由秦晋商人发明。古代人衣袖肥大,议价时只见两只手在袖中进行,故名袖里吞金。数额表示方法是,以左手五指设点作为数码盘,每个手指表示一位数,五个手指可表示个、十、百、千、万五位数字。每个手指的上、中、下三节分别表示1-9个数。每节上布置着三个数码,排列的规则是分左、中、右三列,手指左边逆上(从下到上)排列1、2、3:手指中间顺下(从上到下)排列4、5、6:手指右边逆上排列7、8、9。还可以进行十万位以内的任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过方法很复杂,这里忽略。
坐商——指瓷器古玩市场里有固定店面和固定地摊的卖主。如,老Z是XX市场的坐商,都在,有事电他。
游商——与坐商相对,没有固定店面或固定摊位的卖主。
本庄———做国内人的生意。
洋庄———做外国人的生意。
B
【 市场上除了坐商、游商之外,还有游击队、跑一线、铲地皮、搬砖头和包袱斋,还有很多手艺不错的工手以及满地转悠的拉纤、跑道儿的。在这形形色色的人中,虫儿不少,棒槌也有,真是鱼龙混杂。铲地皮的人总是奔走于商场和窝子之间。行业中往往把古玩都叫“货”。商人之间,有竞争,也有搂货、伙货的,其中撵关的多一些。行里人之间的交易叫“交行”或“叫行”,交行价或叫行价一般不是太离谱,多少都得遵循祖训。老刘头那“爬山头、叉帮车”的工手活儿,一般人都不知道,那真是绝了。爬山头就是扒散头。拉纤的活儿也不好干,有时买主挺烦他们的,怕他们戴帽儿,常常抄后路,让他们白忙活。】
铲地皮、跑一线、游击队——指自己不开店,专门走街串巷、跑农村收货的人,或者自己就是盗古墓的人。得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非自称,都是别人对从事这行当的人的称谓。
搬砖头——指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是做生意的一种经营手段。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大多数有了买家再去找货。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去“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工手——指瓷器古玩修制手艺的功夫,很可能是“工匠的手艺”的简称,有时也指拥有这功夫的匠人。被使用于“工手”的对象,大多是工艺性较强的艺术品,如古瓷器、紫砂、竹木牙雕、金属器物。而对纯艺术品的书画就不能使用。
拉纤、跑道儿——源自“保媒拉纤”。指中间人、介绍人、经纪人,不出资不合伙,只从中奔走。看见顾客来逛,主动去询问关心,发现买主,即介绍到有“协议”的卖主,成交后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也有的是与买卖相熟的亲友,有的是专门的经纪人,不一定都遵循说成一笔交易收一次佣金的规矩
虫儿——就是行内的佼佼者,已经收藏了很多压箱底的、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藏品。虫儿指店家,有时也指收藏爱好者中的行家,或者指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对店家来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甚至有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欺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窝子——做瓷器古玩买卖的人,如发现某一户人家藏品丰富,可以不断去收购,给这户人家取名“窝子”。
货——古玩行业中往往称古玩为“货”,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行业用语,如荒货、鬼货、水货、上货、新货、俏货、礼货、贼货、封货、掏货、快货、大路货、撂跤货等。
搂货——古玩行商户间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也就是现在讲的代卖,互相以诚信为主,不打欠条。老古玩行的人都很守这规矩。行内人士很少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瓷器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撵关——就是合伙买瓷器古玩。一种是买入价平分入伙。另一种按市价入伙。卖了东西再均分。
行里人——从事瓷器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员,也指店面。
叫行、交行——瓷器古玩交易用语。旧时古玩是在行会里交易的,交易时的价钱是随市叫喊出来的,是同行之间的买卖,后称这种买卖行为为“叫行”。同行之间买卖成交的价位,也就称“叫行价”或“交行价”。叫行与交行一样,估计是口音问题。
祖——即古玩行的祖师范蠡。其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含瓷器)字画千分利。
扒散头、爬山头——瓷器、古玩修复用语。原用于评价修补过的老字画,在老家具行业特指修补过的老家具。后来也应用到瓷器破碎后的修复上,就是把散碎了的东西偷偷扒起来的含义。“扒散头”在古玩行业中带有一种贬义,它与公开的“修复”不同,“扒散头”常常是隐蔽的,为的是把残破的东西“复原”,再卖给不知情的人。该行为见不得阳光,因语音相同,用隐语“爬山头”代替扒散头。
叉帮车——原指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装成一件,后来也指瓷器的拼接。贬语,上海话。
戴帽儿——买卖中,卖价在买价高的那部分加价,叫戴帽儿。您这帽儿,是不是戴得太大了?意指加价太多、卖价太高。
抄后路——生意本来是由拉纤人(中间人)中介绍的,但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自行与对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后不提中介费),也防止“戴帽儿”。这是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
C
【 市场上大多数老板都中规中矩、守法经营,大家都知根知底,有信誉,相互间掮做啦、活拿啦、耍活啦、当帐啦,都没什么问题。当帐有时被说成打仗。店家都能对介绍生意的人按规矩提一点,也叫打一。但有一些老板不咋地,常常玩埋地雷、杀猪的把戏,做生意时不时爬栀,有个别愣头青还偷冷饭、下出笼,败坏了行业的名声。】
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为用语,上海那边多用。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此语从沪语“掮客”引申而来,有时亦简称一个“掮”字,如“让我掮一掮”,“他要掮我这种货”。虽说“掮做”与“搬砖头”都是利用他人的东西做生意,但“搬砖头”是有了买家后的行为,而“掮做”往往是拿着货兜揽买家,掮不掉可以退还。
活拿——一个商人从另一个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卖出后给钱,在约定时间内如没卖将物品送回,这叫活拿。“活拿”的规矩是价位讲好了,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即必须保底。拿货人必须是信誉好、大家信得过的人,言必有信。卖价价位比买断要高,一般说,不再给活拿的人付手续费或跑道费,但活拿的人可以戴帽儿,多卖归自己,原货主不问。
耍活——是指不需要付现金,就可以把货拿走,全靠平时的信誉。现在的各类批发市场也沿用着这话。
当账、打仗——古玩交易用语。泛指古玩交易当中,互相之间都有搂货,然后帐帐相抵的交易。也是器物交换的一种形式,大多为业内人士所为。当账就是账项对等的交易。把当帐说成打仗,可能是口音问题。
提、提一点、打一——古玩商人对帮助自己卖货的人提出一成(百分之十)做为酬劳金,叫“提一点”。通常说提,就是一成,另有约定的除外。古玩商人对这一做法不能也不会装傻,不然帮你卖货的人就没有积极性了。即回扣。
埋地雷——先把东西拿到乡下或者有背景的地方,编故事,带买主去买,往往东西都是高仿品……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的“埋地雷”。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前几年很盛行对一些有送礼需求的买主实施“杀猪”。
爬桅——瓷器古玩商人在交易行为中,突然变卦了,如对讲好的条件、价钱反悔,说了的话不算数,叫“爬桅”。
偷冷饭、下出笼——古玩生意人行为用语。“偷冷饭”与“下出笼”有同义,但又有区别。它常常说的是老板手下人所为,具有瞒天过海、跳过中间人的含义,为贬义词。“偷冷饭”是一种古玩行业的不良习气,因而会被人们谴责。近年来,其他行业也有使用此词语的。 上海话,非自诩词,都是对别人有此行为进行评价的称谓。
D
【 再来看看瓷器古玩市场琳琅满目的瓷器,都是从哪里上货的呢?老板的打底货一般是自己收集来的,后续上货有各种各样的货源,有荒货、鬼货、贼货、水货,比较踏实的还是荒货和落家货。每一个老板都喜欢拿分的俏货、快货,不太喜欢慢货,更不喜欢滞货。海外的水货都由拖工偷偷运抵市场。对包袱斋送上门的,老板看着还满意,就吩咐“留下吧”】
上货——瓷器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荒货——是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瓷器。这部分荒货是古玩市场的主流。但鱼目混珠,真假掺半。
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瓷器。因盗墓违法,这种货一般不进入市场,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买卖,真货多。
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瓷器。量不大,真货多。出价低,买了犯法。
水货——有时候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瓷器。当然,有时候也是指水里出来的古物,广东人也称滥品为"水货"。
落家——古玩生意行话。它相对于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话,如说这件青花瓷是从“落家”出来的。
拿分——指瓷器古玩商人收到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的货,也指“快货儿”。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瓷器藏品,艺术价值比价高的,很多人喜欢的,叫俏货。
快货、慢货、滞货——快货指热门的藏品,慢货指冷门的藏品,滞货指非常冷门的藏品,或者指有争论的藏品。
拖工——古玩走私用语。是指那些专门从事秘密运输走私古玩(包括古瓷器)的职业人员。此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属一种违法行为。“拖工”不是指某一个人,是指一类人。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们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领,并以此获得暴利。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E
【 古玩市场那些经营硬片的店家、摊主,不光做古玩,也做今玩或现玩。货品多种多样,有传世的,有生坑和熟坑的,有库出的,有礼货,有动过手的旧仿和新家生,熟坑也称熟玩。生坑有时也叫热坑、生鲜、鲜货,它分干坑和水坑。有的老生坑与传世品区别不大。新家生的来源,有的是从地摊里拿的,有的从固定的小窑进的,很少从坐商拿货。小窑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商家客户,负责生产新货,也帮店家下蛋,有时候自己下蛋,有的小窑还负责做旧和后挂彩,有的属高仿、有的属判眼。总之,瓷器古玩市场坐商的货品有真有仿、有好有次,一般都有压堂的真品,但至尊并不多。地摊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卖有充相的器物,有的卖洗了、扒过皮的老物件,有的装棺材,有的卖瞎货、行货、大路货,摆一堆新加坡,有的做偏门,卖的东西有些别致,真货相对于坐商要少。有空您一定去逛逛,开开眼。】
硬片——行话称书画为软片,瓷器、玉器等为硬片。
古玩、今玩、现玩——古玩指有年头和历史印迹的古代收藏品,今玩是指现代制作的收藏品,也叫“现玩”。
传世——顾名思义,传世是指时代流传下来的意思,它与墓葬等出土古玩相对应。传世品经过长期的使用和磨损,能流传下来很不容易,如有品相好的很难得。传世品一般带有包浆。
生坑、热坑、鲜货、生鲜——新出土保持原始状态的东西叫“生坑”或“热坑”。很多摊主故意把粘有泥土的新瓷器拿到摊上当古器叫卖。鲜货、生鲜就是指刚出土保持原始状态的物件。
熟坑、熟玩、老生坑——是指出土后已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已经过他人盘玩。熟坑一般带有一定的包浆。出土很长时间的,叫老生坑。
水坑——指器物从很潮湿甚至水里出土。器物埋藏地低下具有较为丰富的水源,水坑相对于干坑而言,出土的器物往往受沁较重,并对器物有较大的侵蚀。
干坑——指器物从相对干燥的地方出土。由于干坑则相对缺水,器物出土的沁色相对于“水坑”不同。
库出——凡是年代较远的瓷器未经陈设和使用过的,像新产品差不多,就用“刚刚由库里搬出来”做比喻。经验不太老道的商家,对库出品是很警惕的,害怕打眼。
礼货——官场上、商场上相互馈赠的古董文玩瓷器,其货的品质一般,基本上没有什么真货好货,但包装精美。
动过手——对老物件进行过修补、修复、隐瞒缺陷等处理。
旧仿、新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新家生——古玩鉴定用语。系指一切仿冒之赝品。“家生”本是器物的总称,南宋吕自牧《梦粱录》十三“诸色杂卖”云“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杌子……”“新家生”即新的器物。在鉴赏古玩时常说:“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时干脆说“新家生”。
小窑——制作仿品的专用窑。
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下蛋——专指复制品。原指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也指瓷器的复制,比如鸡缸杯拍出天价后,众多的鸡缸杯仿品涌现出来。
后加彩——一种常见的瓷器作伪手法,在前几集里讲过。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如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以达到使其升值、作伪盈利的目的。
做旧、高仿、判眼——新货做伪成古器叫“做旧”,一般方法是将现代仿品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消除火光,加上包浆污垢以冒充老器。做旧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至尊——古玩鉴定用语,系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使用起来,常说:“东西绝对至尊。”或者也可以说:“侬这件古玩不至尊。”,“至尊”是“大兴”的反义词。此语来自骰戏的“至尊宝”,它指骰戏中最大的牌色。此语不仅古玩行当用,其他行业也用,也常见于上海社会流行语中。
有充相——复制的器物和旧的差不多,如不细心观察研究就能充当旧器物。
洗了、扒过皮——对老物件表面进行过清洗、抛光、打磨等处理。
装棺材———原指将新画作旧后,找来不值钱的旧书画去掉原来的画心,套上旧裱边的一种作旧方法。后也指将仿旧的瓷器,用古老的包装包上,冒充传世物件骗人。即装棺材。
瞎货——假"货"。
行货、大路货儿——仿得不太好的仿品,一眼假。指工匠为应付市场而批量生产的不精美的仿品。
新加坡——指有些地摊货都是新货、假货、破烂货,谐音“新假破”。
偏门——不是主流产品,或者经营手法不规范,也指不太规矩。
别致——与众不同的意思,对于不常见的器物常用此语。
开眼——长见识。开开眼,即长长见识,有鉴赏、学习、练眼力之意。听说王老板新纳一钧瓷,何时让咱开开眼啊?
F
【 瓷器古玩市场上经营多年的虫儿,大多谦虚好学,看过不少天书,上货时常常请人来掌眼,既把关了货品品质,又学习了知识。由于日积月累,他们懂得多,经验足,眼光都很毒,断代准,看东西很少打眼、走眼,那些到代、够年份的一眼货,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光,更别说一眼假的打眼货了,甚至对有一眼的玩意儿都不放过,所以,他们常常能够捡漏、拾麦、吃仙丹。还有一些商家生意头脑一般,犹犹豫豫,把一些不错的器物卖臭了。也有一些商家比较浮躁,自以为是,自己一知半解,还不愿意情人掌眼常常生吃、胡吐,不光打眼,买到高老八,还经常吃药、走宝、放漏、卖漏、玩漏、漏掉,唐代的聚膏、明代的宝鸭,竟然都当杂品看,结果可想而知,交学费呗。上当后有人想砸浆,谈何容易!】
天书——重要的鉴定专著、鉴定的”葵花宝典“。
掌眼——请行家里手帮忙看看,鉴定器物的真伪,高雅的说法叫请人掌眼。掌眼不光指用眼睛看,还包括上手摸等一系列原始鉴定的方式。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断代——指对物件的具体年代作判断。
打眼、走眼——指将假货看成真货。在交易中因走了眼,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假物品,将赝品当珍品购进,受骗上当。在古玩业中,打眼后,一般人不便声张,怕被同行知道了,讥笑自己眼力不济,有失面子,大多甘愿吃哑巴亏。
到代、够年份——收藏品年份好,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或“够年份”。
一眼货——真品,一眼真,不细看就能鉴定是真品。
一眼假、打眼货——赝品,一眼假,不细看就能鉴定是赝品。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值得仔细看。对高仿有的也说有一眼。
捡漏、拾麦——指卖方误将真品、珍品当赝品、下品出售,被识货人购去,意即捡到遗漏的真品。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也称捡漏子、拾麦子。
吃仙丹——以前老北京人古董商,买到了便宜的或者买到很喜欢的东西就叫“吃仙丹”。非自诩,都是对别人占了大便宜的称谓。老章贰哥又吃仙丹了。
臭——顾名思义,指腐烂、人人讨厌的东西。不过,臭是有过程的,就指本来是“香饽饽”的东西,却放陈了,或者日久卖不出去,偏偏让许多古玩商贩拿出去过手,变成任人皆知,谁也不想买的货色(因为从购买心理讲,凡是经过多人之手而无人购买的东西,都认为是内有毛病或问题,从而犹豫不前,不想购买),恰恰此时卖主绷不住了,越卖价格越低,也就越没人买了。这就是古玩商人把东西卖臭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所。以,古玩商人在做生意时都喜欢对“没见过天儿”的古玩伸手。
生吃、胡吐——生吃指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买,胡吐指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卖,糊涂的谐音。
高老八、八爷——遇到新仿旧的货称,或称“八爷”。
吃药——指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走宝、放漏、卖漏——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聚膏——指古灯。膏原是蝾螈或蜥蜴一类动物的油脂,旧时用以点灯,后来演变成用“膏”来代称灯。北周庾信《灯赋》中亦有:“秀华掩映,膏照灼。” 《切口.商铺.古董业》:“聚膏,灯也。”
宝鸭——即香炉。古时香炉被制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常见者有鸭、鸟、兔、龟形,其中以鸭子的形状尤多,称“宝鸭”。唐代孙鲂《夜坐》诗有云:“划多灰杂苍虬迹,坐久烟消宝鸭香。”宋代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这里的“宝鸭”均指香炉。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高人帮忙调解,或自己上门求情,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G
【 其实,做瓷器古玩这一行当也相当不容易,客人看得多买的少,生意是比较冷清的,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指的就是瓷器古玩市场的写照。所以,当你看中一件宝贝的时候,老板往往说,这是店里的压宝儿,如何如何,可能会开出天价,有时还会出邪价儿。老板都怕输而丢面值,往往即使有人上店里看货,也会绷着。当你砍价,老板可能会绷价。在交易中,老板会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敲锒头”或“这是敲来的”!当你和老板在谈交易时,市场其他商家会守规矩,一般不会栏一道。最后成交的价格可能很低,老板会说,这是行价了,嘚,就当交个朋友。有些买主老板是最欢迎的,比如澳洲土豪老赵,他买老瓷器经常通走,也就常说的一枪打或一脚踢。当然,在瓷器古玩市场里,打闷包还是比较少见的。】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邪价儿——出奇的天价。
输——指亏本,买一件瓷器古玩,到手后如果卖不出去,或者要赔本亏损,都叫“输”。行业里商人怕输,还怕丢人现眼,输钱不落好手。
绷——故意装作对卖不卖或买不买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很想买或卖的。这时,因某对方自己还要考虑考虑,要做出故意不买或不卖的样子,准备放长线实现自己的交易计划,先绷着。这叫——绷着买或绷着卖。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或坚持要低价,想买个好价钱。
敲锒头、敲——古玩生意人经营用语。“敲锒头”,系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时硬碰硬地交易。如说“这件瓷器是敲锒头下来咯”,有时也简称一下“敲”字,如说:“格件铜器是阿拉敲下来咯”。用“敲锒头”来说明某桩生意,无非是显示扎实、牢靠,说的人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态。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下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通走、一枪打、一脚踢——将一批货物好的带坏一起卖了,称作通走、一枪打,也叫“一脚踢”。
打闷包——古玩行业中,称不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据说此语原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民间,源于打花会赌博的“打闷包”。此语现在沪上其他行当也有使用。
H
【 面对瓷器古玩市场琳琅满目的瓷品,你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多看多聊不要轻易出手。对古瓷器的鉴赏,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完全凭品相说话。有人仅凭器物的彩头很水淋,样子很生蜡就爱不释手,这是很危险的。要学会观察蛤蜊光、贼光或火光,对传世品和熟坑,还要注意观察包浆,对扎眼的器物要有敏锐的判断。看古瓷器,不一定看它是否锦皮光亮,主要看造型是鬼头还是发呆、纹饰是否死板,釉色是否发闷、发涅等,对于火头大、妖气重的妖怪,更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发愣,当二愣子。有时可以掂掂手头,翻身看看,轻轻摸一摸、敲一敲,总能找到时代的印迹和特征。要搞清楚器物的身份、路份,对非传世的,最好搞清楚坑口。一旦发现疑点,立即看新。】
品相——指藏品保存的新旧完整程度,保存的新就叫品相好。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彩头——指彩色。
水淋——比喻釉彩的光泽,好象刚刚用水淋过一样。
生蜡——古玩鉴定用语。多指完整无损完好如初的收藏品。究“蜡”字的含义,可引申为光亮、光辉,“生蜡”就是生辉。沪语。
蛤蜊光——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的珠光样的光晕,俗称“蛤蜊光” 。瓷器中凡是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粉彩瓷器经过几十年以后彩面自然会氧化出一种彩色光,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位于彩色上面的光芒。还有迎光侧视彩料的周围紧紧围绕着淡淡的五颜六色光圈。随着“瓷龄”增加,这种彩色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不过,本人认为,蛤蜊光是市场的说法,偏于主观,不可作为瓷器鉴古的依据。
贼光、火光——新瓷器或库出的旧瓷因为没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受旧程度,釉面有种刺眼的光、浮躁的色调叫“贼光”或“火光”。不过,本人认为,贼光、火光是商家的说法,偏主观,常常用来谈资,并无使用价值,不可作为瓷器鉴古的依据。
包浆——和生坑与新品不同,传世古瓷器表面都有一层自然温润和赏心悦目的润光,似乎都有一层温润的氧化物,行内称之为“包浆”,也叫"豆腐皮儿",是识别器物新旧的手段之一。 古玩之所以会形成“包浆”,主要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和揣摩的结果。比如,经常看见玩家在和朋友喝茶时,还带着“古瓷器”边聊变摩擦,蹭包浆呢。不过,本人认为,包浆是商家的说法,不可作为瓷器鉴古的依据。
扎眼——指器物呈现的状态让人看着感觉不对劲,多属假货仿品。
锦皮光亮——对于年代久远的艺术性较高、彩釉鲜艳、不伤彩、不伤釉的器物的一种赞语。
鬼头、发呆——鉴定瓷器造型时的习惯用语,鬼头是俊俏的意思,发呆就是不俊俏的意思,一般两个互相对照来说。
死板——不流利,鉴定瓷器纹饰的常用语。
发闷、发涅——鉴定瓷器釉、彩时的习惯用语。指釉彩不太漂亮,不太鲜艳,不太亮鉴定釉的意思。
火头——比喻釉彩很鲜艳或纹饰很热闹。
妖气——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后仿品和作伪品,为了做旧而残留下的色、泽、光。这种人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称为“妖气”。妖邪手法的狡诈,常常会让人上当受骗。
妖怪——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赝品,也指某些改头换面的作伪品。人们在使用时,常说:“这件东西是妖怪”。有时干脆说:“妖怪”,还有时更干脆,只用一个“妖”字。
发楞、二楞——鉴定断代在初步不能解决时,提出疑问的很混语。
手头——胎骨厚的器物常说手头重,胎骨薄的东西常说手头飘。就是上手。用手感觉,摸摸,看手感,掂掂,看份量,等等。
翻身——指瓷器的底部。看底部。
身份——即瓷器古玩物件是什么东西,瓶、盘、罐、尊...等等,什么时期的,做什么用的。不是指人,而是指物。如:这雍正的黄盘,牛!
路份——档次、精美程度。路分高,一般指精品。路分低,则反之。这梅瓶路份很高啊。
坑口——指出土物件所处地层的保存环境,也指出土物件的地域出处。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品。
I
【 瓷器古玩市场的行话很有意思,碰见熟悉、能看准的器物叫开门,也叫舒服,珍贵的、卖相又好的东西叫大开门,否则叫不开门,也叫不舒服。研究东西,不说假不假,只说对不对。即使你看出店家的东西有假,而店家坚持说是真货,有时为估计店家的面子,也不能说假,只能说看不好。瓷器大小用圾或件表示。讲价时也有一些规矩,比如方表示万,吊表示千,张表示百,美子表示美金,有时一只数、一桶水也表示一万。你出一个指头,表示降价,对方也出一个指头,表示同意降价。有时候说降一块,可能是指降100元,也可能降1000,也可能降10000,得随机应变。有时候说一毛钱,就是10元钱,一块钱就是100块钱,十块钱就是1000块钱。古代瓷器市场的记账方法也很有意思,比如:盘王碗非瓶井,外人看着都一头雾水。如果买家决定要货了,要说包上、拿了或要了,不想要了,得跟店家说回了、收起来。觉得意思不大,不想要了,就说没用。行话称收藏为玩,买瓷器叫吃,进货叫纳,买东西不叫买叫让,有时也叫匀,到市场上去购买古物,叫抓,发现品相不错的器物要追。】
开门、大开门、舒服——开门是古玩圈里的一句很重要的行话。评价一件熟悉、能看准、没争议、没有疑问的器物,说:“这是明初景德镇的影青,开门货!舒服!”,评价一件非常珍贵的、市场又熟悉的宝贝,说:“这北宋的汝瓷,大开门!”。开门这句话内涵很丰富,既是对一件瓷器古玩的认同,又是它的流通性好、顾客喜欢、有钱赚的概括,同时,也是鉴赏人学识、涵养、经济头脑和审美水平的体现。有人认为,开门即代表真货,这倒未必,一件质量上乘的仿制品,你只要明确标识是仿制的,不骗人,很受市场欢迎,照样也叫开门货。所以,开门、大开门,也指受市场欢迎的阳光货。“开门”、“大开门”在瓷器古玩市场常常被狡诈商人用来忽悠顾客,比如,拿一件伪造古瓷介绍:“这是成化斗彩,大开门的”。
卖相——指器物受欢迎的程度。器物显得比较完整、古老、乖巧或精致,易受买主欢迎,这叫“有卖相”。相反,古玩虽真,但有残污或不精致,则不受买家欢迎,即无卖相。“卖相”一词也已流入通语,现在商界所有售出的东西都要讲究“卖相”。
不开门、不舒服——与开门意思相反,是指来历不明、市场多数商家都不太熟悉、不好流通的器物,包括一些假冒古董、残次品、国家禁止流通文物、稀奇古怪的臆造品等。有人认为不开门即代表假货,这倒未必,如果有人拿一件真的秦陵兵马俑,是没有商家敢冒险经营的,也是不开门的货。所以,不开门也指见不得阳光、不受市场欢迎的器物。
对不对——在古玩行里,不说东西假不假,一般只说这东西对不对。看见假货或对方张冠李戴、以次充好时,就说东西不对。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圾、件——景德镇窑瓷器大小的计量术语,一般指瓷器的高度。数目字与瓷器大小成正比,即数位小瓷器也小,数字大瓷器也大,五百圾(五百件)属大器,高度为二尺以上大瓶,晚清时烧制的地瓶,高度达五六尺,叫一千件。
方、一只数、一桶水——1万元。简化“万”字加一点为“方”,指人民币万元。3方即3万元。
吊——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现指千元。5吊即5000元。
张——最大面额钞票的量单位。因可随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浮动。上世纪80年代一张指十元,90年代已指百元。7张即700元。
美子——美金的代称。
一个手指头、一块——跟“一块”的情况大致一样,随机应变。可能指的是一百元RMB,也可能是五百,一千,甚至是一万。
一毛钱、一块钱、十块钱——在古玩交易时说“一毛钱”即10元,“一块钱”即100元,“十块钱”就是1000元。这是一种缩小式口语,多用在“赚钱少”的抱怨中。
盘王碗非瓶井——即盘子6个,碗10个,瓶子8个。这是古代古董业账房记账时,记录一些重要数字使用的用隐语。具体将壹至拾的数字分别为“由、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替代,也有写作“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的,与典当行的隐语数字相同,都是取各字的出头笔画数代替数字本身,这种方式有利于保守商业机密。
包上、拿了、要了——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拿了或要了,请您包上。如果是书画、碑帖等就用卷起来。
回了、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经营者决定不经营某件藏品,也可以说回了。
没用——买家觉得没多大意思,决定不要这个藏品了,一般对卖家说没用。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感兴趣的器物类型。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让——买卖。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匀——买卖。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盘您能匀给我吗?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嘉庆青花。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如在拍卖会上追价。
等等。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
可能我收集的还不够全面,您有什么补充吗?欢迎留言交流,并收藏、关注、转发。谢谢!
程彦林 于北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