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旧文更新|出海第二年,无数个“平行世界”正在向我们展开

旧文更新|出海第二年,无数个“平行世界”正在向我们展开

旧文更新|出海第二年,无数个“平行世界”正在向我们展开

作者 / Marin Ding



年头,写下《写在鼠年春节里|出海一年多,我们放弃了使用“降维打击”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讨论过两个话题:

  • 这里只有“平行世界”,并不存在“降维打击”

  • 从出海“机会主义”,到made in China的全球化企业3.0

而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我们发现这两个话题竟然成为了贯穿2020年全年的两大重要趋势。

无数个“平行世界”正在向我们展开

在2020年里,很多出海创业者,尤其是面向印度、东南亚,以及美澳等成熟市场的创业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因为疫情、国际形势骤变和本地监管政策变化等原因,而遭受重大打击,或撤退或暂停或全军覆没。

是这些市场的机会与前景不复存在了吗?

在前两天的推文《5337家企业 128万亿融资!2020亚洲新兴市场投融资大事件一览》中,我们看到印度市场在2020年共计获得了456亿美元融资。虽然信实集团旗下的Reliance Jio与Reliance Retail两家所获得融资占据了其中的一半以上,但依然,我们能看到如Byju's,MPL,Winzo,Cars24,PayNearby等分别来自教育、游戏、消费、金融等领域的企业仍在持续被投资者所看好,并发展飞速。

同理,在东南亚,新加坡和印尼两大创业市场在2020年分别获得了37亿美元与28亿美元的融资,电商、金融科技、物流、消费都成为其中的明星投资赛道。

在这些市场中,我们看到本土创业者正在以他们对市场的理解进行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盈利方式以及生态构建层面的创新性尝试。在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受到各种限制的同时,他们在自己的主场开始发挥更活跃且卓有成效的创造力。

今年下半年,有一个创业者曾问我:

“如果我们现在还想进入印度的真金游戏市场,需要怎么做?”

“首先,要读懂当地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环境;其次,找到本土的合作伙伴,分析清楚落地合规的相应方式与路径;最后,谨慎前行。”

在跟他探讨了一系列可行且可控选择的落地合规路径后,他说:

“Hmmmm……在一开始,我们可能不想那么合规。”

那么,祝你好运。

这就到了我们在年头讨论的第二个话题。

出海“机会主义”或许仍将长期存在,但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有趣的是,年头时我们曾表达过,未来10-20年内,将是从单一市场/单一模式出海的“机会主义”过渡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对外输出的全球化3.0阶段。

而这一转变,在2020年里,发生的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了很多。

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如腾讯、华为等拥有着丰富全球化资源与经验的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潜在以及突发风险的管理能力。

无论是疫情、国际局势,还是地区性冲突或政策变化,都已经成为2020年出海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将继续成为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如何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风险的成因、影响范围与应对策略,将会成为出海创业者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或许出海赛道中的“机会主义”选手仍将长期存在,但无论是希望通过更快速的响应与转变拔得市场头筹或及时止损,还是长期保持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特定市场的竞争优势,对于风险的预见与管理能力都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本地化的能力,也与“平行世界”这一大前提相呼应,成为另一大重要的出海创业能力。

无论2021年疫情是否仍将持续,抑或者国际局势持续发生突然或剧烈的变化,我们始终相信,中国企业与中国创业者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能让我们在国际化的巨大趋势下,发挥更深远而极具价值的影响力。

旧文更新|出海第二年,无数个“平行世界”正在向我们展开

以下为旧文重读:

写在鼠年春节里|出海一年多,我们放弃了使用“降维打击”这个词

这几天,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跟我看到的一样,95%以上的消息是有关“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种种。无法外出又无所事事的时候,似乎是写稿的最佳时机。这个月初,在我们将原本的“东南亚创投速递”更名为“全球创新捕手”时,曾想写一篇有关更名的原委,无奈年前琐事缠身,未曾想到却在春节假期里终于找到了机会。

自从2018年创业以来,再也没有人要求我写过年终总结,但这两天快速回想了一下,从2018年11月Volanews英文版上线,到2019年初“东南亚创投速递”公众号创立,再到年中Volanews印尼语和印地语版本上线,我们这个小小的团队像划着一个简易的小舢板一般就这么踏上了出海的旅程,已经漂泊了一年多。

除了1000多篇出海快讯,60余篇深度报道和原创文章以及印尼、印度各一场落地活动与考察外,在过去出海的14个月里,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学会了放弃使用“降维打击”这个词。

这里只有“平行世界”,并不存在“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是几乎所有出海创业者都热衷使用的一个词,甚至连奇绩创坛创始人兼CEO陆奇都会说,中国的创业者,一旦在中国市场做出来,其能力去其他市场几乎是无敌的。

不可否认,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黄金岁月”。在这二十年里,中国的人均GDP从不足千元美元到2019年爬上万元美元大关,足足翻了十倍。伴随着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人口红利,从基础设施、智能设备、电子支付、内容产业到游戏、电商和生活服务等众多产业都获得了空前快速发展的机会。

而据最新数据观察,截至2019年5月底,在中国备案的创业投资基金数量达7055只,基金规模约1.01万亿元,同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数据,在美国备案的创投基金为816只,管理资本量8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69.2亿元,中国创投基金规模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政策端的鼓励,充分的市场竞争与资本的助力,使得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是商业模式、盈利方式、产品形态、流量获取方式、精细化运营技能等等方面都涌现出众多创新。而当在这期间成长起来的中国创业者、创业参与者,甚至是旁观者,将目光从“越来越难”的中国市场转向全球其他成熟与新兴市场时,想将过往的经验加以复用,也不足为奇。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与众多出海创业者、拟出海创业者和出海投资人交流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句式,即“在某某市场,有XX模式(在中国已被证明可行)的企业存在吗?”这些被高频提及的XX模式,包括支付宝、今日头条、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美团点评、滴滴、OFO、神州租车、小红书、宝宝树、瓜子二手车、汽车之家、陌陌/探探、分期乐、货拉拉、分众、云集,等等。

而根据我们这一年多来的观察、探寻和采访,在两印市场中,似乎都能找到以上这些“中国模式”的身影,但同时,这些“Copy from China”的新兴市场企业又展现出越来越多与他们的“中国榜样”所不同的特点。

以印度“支付宝”为例,尽管由于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的注资,印度移动支付企业Paytm从很久之前就被冠以这一头衔,同时在产品呈现,甚至是UI主色上都与支付宝存在着高度相似性,但在实际市场竞争中,一方面,Paytm统一支付接口(UPI)交易业务连续下滑,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像Google Pay、PhonePe这样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Paytm自身也将业务重心转向向消费者提供小额信贷的小型金融银行模式,以期望实现可盈利的成长型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我们曾在《月流水6亿美元,这家印度金融科技公司要证明:谁说下沉市场没钱》一文中介绍过,并获得了今年印度包容性金融最佳金融科技创新奖的Nearby Technology却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备成为印度国民支付工具的潜质。

再以“神州租车”模式在印度的实践来看,刚刚在前几日获得索尼创新基金(Sony Innovation Fund)领投的3000万美元投资的Zoomcar,则在发展过程中,率先由简单的分时租赁,演进为由长租为基础,叠加上分时短租业务,来同时保障基础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复杂收益模型。此外,Zoomcar也根据印度市场纵深程度丰富的特点,在应用IoT相关技术确保车辆安全、实时追踪等方面投入巨大。

而在电商领域内,比照着“返利网”而诞生的印度企业CashKaro和新加坡企业ShopBack,不仅在基础的优惠券聚合业务上,进一步整合了餐饮、娱乐、打车等本地生活服务类优惠券,也在接下来如何提升自身转化率方面,面临着究竟是选择“小红书”、“蘑菇街”,还是“云集”、“花生日记”道路的困惑。

一方面,这些新兴市场中的本土创业者,基于对本地市场、用户需求更深切的洞察,在0到1 的创业阶段能精准地找到市场切入口,并获得更快速的成长动力;而另一方面,在1到10,甚至10到100的创业阶段,他们也会像曾经的中国创业者们一样,在更高效的流量获取方式、更精细化的运营方法论以及更灵活复合型的商业化变现路径上,遇到种种困惑和两难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更多中国的出海创业者在出海伊始都会感受到想要在新兴市场真正实现落地是第一大难题,而在完成落地之后,与当地创业企业展开竞争,以及寻找到更本土化的成长路径则可能是一个长期受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大批“Copy from China”的商业模式中,“头条模式”和“拼多多模式”这两个在中国如日中天的商业模型已被证明尚未到移植海外新兴市场的时机。本质上,这两种诞生于流量成本逐渐高企的“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在人均GDP相对较低、流量成本低廉,且供需关系更偏供给方导向的新兴市场中,很难发挥其流量成本调节与规模化盈利的优势。

从出海“机会主义”,到made in China的全球化企业3.0


或许可以这样说,过去或现存的出海企业已经证明了,“出海”并不仅仅是用过去十年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在其他市场实现“降维打击”,而更像是带着一些被证明过成功的经验去往一个又一个“平行世界”去探索能否复用的可行性。

在春节前,参加映魅咨询TAB教育出海趋势交流沙龙时,我曾表达过,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几乎可以把主流出海创业者分为三个阶段:

  • 1.0阶段 - 2010年前后,以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DX.com为代表的早期跨境电商以及集中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Ebay、Amazon大卖家们;

  • 2.0阶段 - 2015年前后,以猎豹移动、APUS为代表的工具型移动互联网出海企业;

  • 3.0阶段 - 近两年来,集中在游戏、互金、电商、教育和企业服务层面,越来越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出海企业。

如果说,1.0阶段的出海企业更多的是依靠国内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将原有传统形态下的大宗出口贸易拆散了揉碎了,搬到互联网上,进行更高效地分发与交易,并同时从岸到岸的商品绝对价差中获利;那么,2.0阶段的出海企业则更多地是基于流量分发思维将在中国已经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型,平移到海外市场上进行落地与拓展。

由此来看,在1.0阶段,对出海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要求更集中在制造业供应链的把控程度、针对特定市场的选品能力之上;而在2.0阶段,对出海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则变成了针对成熟市场的宗教文化与社会规则的熟悉程度,以及针对新兴市场的灵活变现能力之上。

沿着这一思路,对于在近两年由于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红利消失殆尽而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的3.0阶段出海创业者来说,在任何一个垂直行业内,无论是商业模型的选择,还是核心能力的构建上,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又或者说,未来10-20年内,将是从单一市场/单一模式出海的“机会主义”过渡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对外输出的全球化3.0阶段。

正如曾在广州Startup Grind活动上分享的,这一阶段对出海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包括:

  • 全球化的视野和格局,将显得尤为关键。它决定了创业者在面对海外市场的众多选择时所参照的原则与主张;

  • 在尊重每个市场的文化、规则与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建立本地化团队或与当地市场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以实现真正本土化的品牌认知与成长路径;

  • 抽取中国互联网在流量获取、精细化运营、商业变现等方面的方法论认知,与当地团队共同探索不同市场的快速成长路径;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近几年的出海互联网企业中,YY、乐信、携程(Trip.com)这些相对远离公众与媒体关注的企业却在稳步践行着其全球化与本土化并行的战略。

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接下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对吾辈创业者来说,阶段性地在单一市场获利,不应再成为“出海”的核心诉求。当我们从过往欧美企业的全球化实践,尤其是它们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中汲取经验,同时匹配上自身在中国市场所培养出来的快速迭代与适应的能力,最终,将在全球话语权体系转移的过程中,创造更强的影响力与价值。

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经历了短短一年的“出海”创业后,我们决定将“东南亚创投速递”更名为“全球创新捕手”的原因,因为在面向未来的漫长而广阔的出海征程中,任何的产品形态、资本助力都可能只是一时的,但创新者的精神与创新本身却值得所有人参考与借鉴。



END

今日头条 / 凤凰新闻 / 雪球 / 网易新闻 / 搜狐新闻 / 新浪看点 等平台入驻账号

©VOLANEWS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21人入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下一篇新闻

"省钱"概念第一股:返利网欲借壳ST昌九上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