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者带新记者重走特区创业路”主题采访系列报道2:“九八”折射改革开放与特区建设进程
事件简介
1997年9月8日,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富山国际展览城举行。 (资料图/记者 王火炎)
“9·8”金钥匙开启财富大门
1987年发端于“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1991年升格为“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1997年正式升格为由国家外经贸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由口岸性向国家级全面升格。独具个性含义的“9·8”金钥匙为国际资本、世界财富开启大门,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由六大国际组织联合参与主办,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投资盛会。投洽会的发展历史,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进程的浓缩和折射。第一届投洽会举办至今,共有3万多个项目在“九八”上签约,近3800亿美元资金从“九八”进入中国市场,一大批中国企业从“九八”走向世界。
2020年9月8日,加纳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萨缪尔·恩夏在厦门日报社全媒体中心接受本报记者石雯褀的专访。 (记者 黄少毅 摄)
老记者回忆
厦门日报社编委林水圳:
“厦门未来一定也能建得像新加坡一样好”
“九八”发端于1987年的“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当时依托厦门经济特区起到了吸引外资、管理、技术的作用,成为宣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扇窗口。此后“九八”逐年升格,影响力日盛。1991年恰逢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九八”升格为全国性的口岸洽谈会——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我与“九八”也从这一年开始结缘。
1991年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我采访了东南亚地区著名实业家唐裕。他长期居住在新加坡,一心想要为中国做些事,接受采访时他总说,中国一定有智慧能够把国家建设好。作为当时的侨领,唐裕连续多年全心倾力组织许多东南亚客商团来参加“九八”投洽会。
唐裕当时说:“我初到新加坡时,新加坡还没有现在的厦门好,经过努力建设,新加坡成了国际化大都市,厦门未来一定也能建得像新加坡一样好。”这话对我触动极大,至今印象深刻,能感受到华商对祖国血浓于水的情感和期盼。多年来,他为“九八”、为厦门带来数不清的客商投资。“九八”也连年升格,规模、客商数、投资额不断创下新高。
我连续采访了5年“九八”,其间还跟进采访了通过“九八”落地厦门的厦顺铝箔等项目增资扩产的多个重要节点。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踏入新阶段,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九八”再次升格成由国家外经贸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处在改革开放中期的厦门,通过“九八”这扇窗,与世界经济架起新型桥梁,与中国内陆地区建起了横向协作的良性纽带,在资本投资和商品国际流通上起到一个其他渠道无法取代的作用。
放在当时来看,“九八”不单单是一场展会,这把“金钥匙”的综合效应和衍生的招商文化,呈现为一种综合的经济现象,体现了当下大环境中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如今,“九八”是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跨国投资盛典,不知不觉走过30多年光辉历程,它早已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历程的重要标志,更是一把象征国际投资促进与世界经济融合的“金钥匙”,见证、推动这扇新中国的大厦之门越开越大。
新记者感言
厦门日报采访中心记者吴君宁:
欣喜地记录着这把含金量越来越高的 “金钥匙”
我与“九八”缘分深种。对“九八”第一印象是在小时候,父母带我到富山展览城,未谙世事的我只记得现场人山人海,是大人们口中“厦门了不得的大事”,汇集许多来自香港台湾的商品,这在当时十分新奇。没想到后来我成了一名采访“九八”的记者。
我们赶上了一个社会经济翻天覆地发展变革的新时代。今年“九八”冲破新冠疫情阴霾,首次搬到“云端”同步举办。轻轻动下手指,全世界投资软硬环境就在手机屏幕上一览无遗——“云上投洽会”实现了时空无限延伸,这在投洽会举办之初恐怕谁也想象不到。
厦门市会展协会会长郑智是投洽会发展的亲历者。在投洽会举办20届之际采访他时,他还清晰记得,1997年9月8日,高悬于富山国际展览城展馆正中央的“9·8”金钥匙,最顶端的齿标由代表中国的“C”取代了此前代表福建的“F”——第一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彩旗环绕、万商云集中热闹开幕了,标志着“九八”盛会由口岸性向国家级的全面升格。
投洽会举办20多届以来,从“一站式了解中国”到“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到服务全球双向投资促进,从积极对接东部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到如今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一次次升格和主题变化,勾勒出中国不断开启和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伴随“九八”一同前行,我也欣喜地记录着这把含金量越来越高的 “金钥匙”。
日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相信“九八”的未来也将以更昂扬奋进的姿态谋互利共赢,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信念拥抱世界。有幸作为新闻工作者参与记录这个伟大时代和“九八”盛事,我更应继承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持续为特区建设鼓与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本组文字整理/记者 吴君宁
来源:厦门日报
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