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住有所居”的全新提法,能不能对中国房地产格局产生深刻改变?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635篇原创文章:


资本市场,不一定能够做到绝对正确,但是对于一个行业的判断,无论从政策环境还是趋势分析,相对于实体经济环境而言,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敏锐和信息优势。

这就是中国地产股的底层逻辑和现实表现最好的解释。

萎靡不振,跌跌不休,甚至是只要和房地产关联(主力资金来源于房地产行业)的金融产品,基本上逃不出“三傻”的表现,其实最核心的逻辑,就是 " 房住不炒 " 这个空前的历史大定位,以及这届政府无与伦比的执行力:定了的事情就要干!

如今,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四五线城市,房价只涨不跌的信仰正在坍塌和重塑,全国基数庞大的炒房群体和资金在调控的政策环境中瑟瑟发抖,不少经济基本面不稳固的城市房价甚至出现了下行压力,其中还不乏省会级别的城市(比如昆明),千万人口的城市(比如南阳)。

深圳好多地产中介都关门了,杭州也出台具有政府公信力的交易平台治理二手房市场,毋庸置疑的房地产大变局时代,很多原本楼市火热的城市,快速降温,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下降已经成为常态,行业入冬,上到房企,下到关联产业,都是一片哀嚎,时代的趋势之下,个体的力量就是这么的渺小。

甚至很多从业人员都在苦苦寻觅新的赛道,准备转行。

当然,比起课外教培,还有互联网金融来说,房地产经济还是相对比较幸福和温和的,毕竟关联中国经济,也在过去经济发展几十年里面做出了现实的贡献。

只是时代不一样了,需求也变了,大势所至,该接受的还是要接受,没有任何行业可以跳出兴衰周期,穿越熊牛。

没有绝对的财富,只有相对的资产。没有资产决定的时代,只有时代需要的资产。

客观地来说,没有丝毫夸张的表达,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恐怕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来得更快,现在有一种揶揄,就是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后续的白银时代,可能没有什么适应期,直接就进入黑铁时代了,鸡腿变鸡肋,就在一瞬间。

不管从当前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经济继续发展前行的现实环境,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现实需求来说,很明显,继续依赖房产撬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跟不上,甚至可以说不合时宜了,一方面是房价上涨,高房价造成的贫富分化激发各种矛盾,一方面就是房地产经济本质上属于落后,没有技术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原始行业,面对科技竞争,资源争夺,产业博弈必然加剧的全球化经济贸易环境,房地产经济离开中国经济历史舞台C位,走下支柱宝座,是必然趋势。

(虽然我本人也是房地产行业从业者,但是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看,面对现实,还是要接受,不能活在幻想里面,面对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想象,积极适应才是正途吧?)

大环境大趋势就是这样了,不用多说,短期可能还会有波动和调整,但是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关于房地产格局未来何去何从,一个重要的时代信号,不容错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 2021 年 8 月 31 日(星期二)下午 3 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副部长倪虹围绕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住有所居”的全新提法,能不能对中国房地产格局产生深刻改变?

图片来源:政府官网

这篇文章,就和各位朋友一起,对这个“住有所居”的官方提法,进行深度分析和讨论。


1和以往的表达相比,“住有所居”,是一个全新的提法,释放的信号并不简单


住有所居这个提法,在过去中国正式场合和官方表达里面,只出现过一次,而且从严谨的态度和上下文结合理解的来看,和本次公开提出的说法,有所区别:

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十九大报告的这一次的表达,要结合前面的强调部分,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重点是手段和方法的“加快建立”,而“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目的。

而这一次的表达,重点到了目的上面:

“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努力实现,这是一种追求结果的表达,也是结合住有所居这个目的的全新提法。

“住有所居”的全新提法,能不能对中国房地产格局产生深刻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不再是以前“居者有其屋”,而是“住有所居”

如何理解?高房价现实压力情况下,降房价对经济有冲击和伤害,是“硬着陆”,让所有人都买得起房,肯定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就能简单粗暴地实现,社会分工不同,收入结构不同,从2021年多个重要高层会议已经表达出“财富分配”和“共同富裕”的政策趋势,但是现实情况是,任何的改革都需要过程,绝不可能效率和目的兼顾。

那就意味着,在一线和经济发达的核心大城市,部分老百姓买不起房是正常的情况,但政府要通过加大廉租房供应,租赁型住房制度等等多项举措,让老百姓租得起房。

住有所居,是住得起,有的住,安居乐业有保障,而不是人人都要买得起房。

不管在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中处于什么位置,只要是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群体,保障有稳定住所,不管是出身哪里,是否有家庭财富沉淀的“城市新移民”,在有条件置业安家以前,都能有稳定,并且能够和有房群体一样资格享受城市配套和资源的住房条件。

房价和购买力脱节的现实,不能够成为影响安居乐业,稳定发展的阻碍因素。

所以," 住有所居 ",这个新提法,必然将深刻影响未来若干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格局和趋势,也会改变房地产经济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方向。

当然,肯定这样的政策目的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包括这个新闻发布会上,不管高层领导可能会给出的一些执行落地思路和计划,总是有人要挑毛病,找问题。

这很正常,这就是人性,贪婪和欲望永远不可能有满足的一天,但这就是大趋势,这就是规则环境,将心比心,能有这样为基本需求操劳的顶层设计,放眼全球,已经是非常难得,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的了。

保障,是成本最高的社会管理手段,同样,也意味着中国商品房,市场经济环境下,依赖杠杆和债务驱动,追求效率和经济增量的时代,结束了。

本质上,保障托底和追求增量就是两个极端,这或许是2021年这一次“住有所居”高层表达,释放出来最重要的信号。

“住有所居”的全新提法,能不能对中国房地产格局产生深刻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2趋势判断:关于房地产经济未来格局,几个分析观点


针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趋势,有以下这么几个判断:

1、首先是房地产行业在金融市场的表现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没有什么增量预期的空间,最多是阶段因为政策变化和市场情绪主导,会有一些波动和炒作。

从长远来看,中国房地产行业,呈现的必然是一种稳定中趋于收缩的趋势,类似于过去20年那样爆发性增长和野蛮成长带来的增量红利,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空间和政策环境。

大A三傻,未来最惨的可能就是房地产行业和公司,时间拉长,全球都是这个趋势。

经济增长一旦进入转向突破的节点,房地产行业就没有想象力了。

2、综合 " 房住不炒 " 和 " 住有所居 " 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国家当前对中介行业的监管和治理,未来中国房地产经济的格局中,必然是一个持续洗牌的过程,中小房企,地方民营房企逐渐退出行业舞台,国资背景和洗牌后的胜利者,将呈现一个“国进民进”的双轨同步发展的趋势。

3、“住有所居”的提法,伴随着目标的实现过程,对于当前楼市和房价而言,必然会产生现实的遏制意义,主要体现,就在商品房的资产属性和金融上,产生冲击。

当然,住有所居是缓解矛盾,满足需求的大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肯定还有其他的政策和规则手段会陆续出现,并且形成合力。

比如房产税的出台,比如租售同权的执行,比如持续的教育改革剥离学区房附加属性等等。

这么一看就很清晰了,这就是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和运用。

看来,中国房地产经济未来格局要走的路,是“摸着新加坡过河”的思路。

这对于基础民众和低收入群体而言,是值得期待的幸福未来。

而对于重仓房产,高度依赖商品房的资产价值和赚钱效应的群体而言,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不管是炒房,还是租房,规则变了,玩法变了,最大的对手和变量,也变了。

4、商品房的资产属性会发生变化,赚钱效应被持续削弱,但是依然是中国民众群体最值得信赖的安全资产,个人和家庭生存和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最好的财富承载载体和资产配置对象。

“住有所居”不可能提供和保障生活品质,不代表一视同仁,任何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必然要对能够创造更多财富,更有能力的群体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生活环境。

这就是奋斗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流氓无产和极端思维能够掌握财富分配的话语权,那就是绝对的灾难。(建议这个结论大家多看几遍,加深印象)

所以,未来中国的商品房市场和流通环境必然持续存在,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从保障到市场,那就需要个人和家庭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这很行情。

没有吃的,国家托底,保证吃饱,营养均衡,这样的保障,一视同仁;

想吃更好的,吃好料滋补,那就要自己努力,创造财富,实现价值,同样也有对应的市场和产品可以满足进一步的需求。

这才是理想,合理的未来。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未来格局之路,清晰可见,顶层设计的目标和意图,并不复杂。

“住有所居”的全新提法,能不能对中国房地产格局产生深刻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3写在最后:紧跟趋势,量体裁衣,适应时代,才是正途


客观的来说,现在去讨论房子还值不值得买,未来房价走势如何如何这样的话题,其实意义会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没有价值。

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中国,属于商品房的资产时代和红利窗口期,已经接近尾声,一个全新的价值时代,即将到来。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人依然心存幻想,难以接受,会用很偏激,甚至很极端的观点和认知去反驳,难以接受。

任何资产的成长到巅峰,再到衰退,都有过程,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永恒上行的资产行情,甚至连黄金都做不到。

时代不一样了,以前赚钱效应和价值表现很好的东西,在新的时代和政策环境里面必然会产生变化,对于商品房,房地产经济的底层逻辑而言,同样适用。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地产行业都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中国居民对房屋的刚性需求未来若干年都会很强。

所以,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商品房的资产趋势,必然的到来的,肯定是价值分化和资产属性的大洗牌,简单来说,就是必然的野蛮成长之后的价值大潮退去。

短期来看,从投资,包括投机的角度,商品房正处于一个利空释放,政策和规则考验的阶段,风险高,泡沫大,不确定性强。

但是中长期来看,房子作为重要的生活资料的底层价值属性不会改变,不动产的地段价值也是长期存在,对于普通群体和基础民众而言,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可以替代房产作为财富承载和价值成长的全新资产渠道和对象以前(中国A股很显然当前还不合格,至少赚钱效应就很差),从使用自住的需求出发,量体裁衣,理性购置,符合规则,依然是重要可行的资产配置渠道。

只不过,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么一个逻辑:

中国房地产,野蛮成长,价值暴涨的时代,不管是从政策环境,还是资产背景来看,已经事实上接近尾声。

按照国家最新的表达,未来的房地产格局,美好可期,但是有价值的好房子,还是需要努力奋斗才能获得。

“住有所居”的全新提法,能不能对中国房地产格局产生深刻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上一篇新闻

2个90后中国姑娘环游世界,向100个陌生人索吻,不枉人世走一遭!

下一篇新闻

他是《小龙人》中的小龙人,当年火遍全国,如今不愿孩子做童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