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下还藏着另一个女人的画像?
文:大头愚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五百多年来,因其“神秘的微笑”和离奇身世而引世人遐想。
这幅画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发生在这幅画身上的离奇故事层层叠叠,光怪陆离,被世人津津乐道。
要论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其实《蒙娜丽莎》比不上达·芬奇的另一幅名作《最后的晚餐》,之所以享誉世界,是因为她的神秘。今天就为大家一 一揭开她更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第一个疑问
《蒙娜丽莎》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有关原型人物的各种争论:
有的说是达芬奇的自画像;
有的说是达芬奇的生母;
有的说是一名贵妇;
更有甚者说原型就是一个妓女。
… …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现在断定原型人物确有其人:是当时佛罗伦萨商人富商弗朗西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丽莎”是其名字,“蒙娜”相当于今天的夫人、女士、小姐之意。
证据来自佛罗伦萨的官方证明:
一份是房屋契约书,能够证明达芬奇的父亲把房子租给了蒙娜丽莎的丈夫,蒙娜丽莎在其丈夫死后,在圣厄休拉修道院做了修女。
一份是佛罗伦萨档案馆提供的当时的下葬记录,里面明确记载了蒙娜丽莎的葬礼,她死于1542年7月15日,享年63岁。她生前有两个孩子。
后来,考古学家在圣厄休拉修道院旧址(现为当地一城市垃圾场)还发掘出了蒙娜丽莎的遗骨,提取DNA,并与其后人进行DNA比对,证实了其真实身份,蒙娜丽莎确有其人。
第二个疑问
《蒙娜丽莎》的第二个争议来自其神秘微笑,更是众说纷纭,几百年来对其“微笑”的新解层出不穷:
有人说微笑不露皓齿是因原型虽典雅美丽却口齿不齐;
有人说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有人说蒙娜丽莎刚刚吃饱饭,双手捂着肚子,露出欢愉之情;
有人说原型因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
有人说蒙娜丽莎刚得过一次中风,她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的,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更有甚者说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
… …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实际上是达芬奇独创的一种画法技巧----混涂法,就是让局部变得模糊的绘画技法,《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就来源于混涂法,把她的嘴角和眼角进行无界渐变着色,给人以模糊的不确定的神秘感。
而蒙娜丽莎的双手放在肚子上,也被研究者证实,画这幅画时,丽莎刚刚生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也可能是再一次做母亲带来的喜悦而露出的幸福微笑。
第三个疑问
《蒙娜丽莎》的第三个疑问来自于其创作时间。
经过多年考证,我们知道《蒙娜丽莎》最初创作于1503年,也就是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两人的世纪大战后,达芬奇载誉归来、衣锦还乡,在佛罗伦萨居住期间为这位丝绸商人租客的妻子画的肖像画。
一个最新证据是:
2006年,一位学者在德国一座图书馆中发现了一本古罗马是人维吉尔的书,书中有一位曾经阅读过这本书的人写下的一句话,大意是:“这一段写得很好,就像达芬奇给蒙娜丽莎画的画像一样好”。写下这句话的时间是1503年,基本可以确认作画的年代就是1503年。
疑问来了,达芬奇1503年为别人画的肖像画,但是一直到1519年达芬奇去世,我们今天看到巴黎卢浮宫的这幅《蒙娜丽莎》却一直带在他身上,而且还没画完,难道一副人物肖像画要画16年,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似乎不太可能。
另外一个证据是:
达芬奇当时已经非常知名,所以他的画作会引起很多人的临摹,这一点很好理解,当中也包括很多知名艺术家,“文艺复兴三杰”中年纪最小的拉斐尔就曾经临摹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张没有颜色的速写炭笔画的素描,从中我们能够明显发现人物形象的差距巨大,一个更显年轻,一个是蒙娜丽莎有眉毛,而且画面背景里有两根罗马柱。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在他的著作《艺园名人传》中,专门有对《蒙娜丽莎》的描述,也是有眉毛,有罗马柱。
然而这两点在现存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里都没有。
事实证明,达芬奇画过两幅《蒙娜丽莎》,这在时间点上也符合了,可以断定在1503年,达芬奇创作了第一幅《蒙娜丽莎》,有眉毛,有罗马柱;在十余年后,1519年之前,达芬奇创作了第二幅《蒙娜丽莎》,也就是现存于巴黎卢浮宫供世人参观的那一幅。
这样一来,全世界研究《蒙娜丽莎》的学者,有的人奉献了毕生精力,就是为了寻找到第一幅《蒙娜丽莎》。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英国一个叫萨默塞特郡的一座古老的庄园里发现了这幅作品,当时这作品已经在这里沉睡了至少200年,据说是从意大利而来,出自达芬奇之手画作里女子形象比卢浮宫中的那幅要年轻的多,也符合拉斐尔和瓦萨里的描述,这幅作品叫做《艾尔沃斯岛的蒙娜丽莎》,被证实与卢浮宫《蒙娜丽莎》有99%的可能性出自同一人之手,目前被一位新加坡富商收藏。
惊人发现:
《蒙娜丽莎》之所以出名,就是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太过曲折离奇,动用了全世界所有领域的专家学者。
最新的研究又有惊人发现,一位法国物理学家科特获得法国政府与卢浮宫的准许,将《蒙娜丽莎》的画作从墙上取下并卸下画框进行科学分析。他用240兆像素的“多光谱”摄影机对画像进行扫描,再利用“分层放大技术”借由光线反射对画像做层层分析,产生超过1650帧图像,再用了十几年时间对这1650帧图像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是,在《蒙娜丽莎》底下竟然还隐藏着另外一个女人,也就是第一幅《蒙娜丽莎》。
第一幅《蒙娜丽莎》和证据指向完全符合,眉毛、罗马柱、相貌等都具备,年轻的程度也符合两幅画年代的差距。
而且从肖像的眼神、姿态上来说,也符合文艺复兴时期委托作画的常理,大家仔细观察两个女人眼睛视觉的朝向是不同的,在1503年,欧洲和中国“男女授受不亲”类似,给大户人家女人画肖像摆POSS时,人家女同志不可能眼神是面向画外人的,那会给人一种“放荡”的感觉。
大家知道,达芬奇做任何研究,他的防伪技术天下第一,以后我们会专门讲到。一位专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专家,在第一幅《蒙娜丽莎》衣服两种不同的布料拼接褶皱处,拼写出了: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也就是达芬奇的防伪签名。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一直寻找的第一幅《蒙娜丽莎》原来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大家看一下对比:
这也引发了另外一个无解之谜。
在全世界各领域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有关《蒙娜丽莎》的很多谜题被解开,但达芬奇同样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能永远无法解释的谜团。
《蒙娜丽莎》是一幅委托画作,画作完成后应该交给委托人,但达芬奇却一直带在身边,辗转佛罗伦萨、法国等地,一直到死。还在上面画下了第二幅,就算是喜欢,为什么不重新画一幅,而是在原作上画呢?
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恐怕世人永远无法知道。
--THE END--
大头愚与您一起自我迭代!
期待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