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养老院800人排队,独居老人悄然离世:来了这,就再没回过家
日本作为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这次竟然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的老年群体。
在山东那家民营养老院里,住着70位老人。
养老院条件算不上多好,环境一般,设施简陋,每月费用大概1000元。
但在这座小城中,在这70位老人身后,却还有800位老人排着队,等待着养老院的空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18.70%。
尽管纪录片是日本拍的,但养老这个话题却是跨国界的。
当我们从人口大国逐渐变成老年人口大国,这一庞大却脆弱的老年群体,也应随之受到更多的关注。
01▼
独居的老人们
山东乐陵这家养老院提供一日三餐,饮食清淡,配有专门的医师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
平日里没事,老人们会聚在一起唠嗑、看电视。
养老院的院子宽敞,堆了些杂物,有个高龄奶奶喜欢每天在院里骑会儿三轮车,活动活动身子骨。
住在这里的老人,孩子大多在离家乡很远的大城市工作。出于经济、时间和精力等一系列因素考虑,他们只能把父母送到家乡的养老院。
养老院那个79岁的老奶奶有五个子女,女儿在北京做生意,儿子有当海军的,有从商的。他们身处全国各地,都无暇照顾她。
她对着镜头说:“来了这里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家了。”
而近千公里外的上海,情况似乎又有些不太一样。
不仅年轻一代不太想和父母一起住,不少老人也往往选择独自居住,自个生活。
在街边打麻将的90岁老爷爷说:“孩子想让我和他们一起住的,但我不去,一个人住多自由啊。”
年轻人爱吃生的嫩的,老人爱吃熟的老的;年轻人熬夜晚起,老人早睡早起;年轻人想父母踏踏实实休息,老人却有操不完的心......
两个代际的人,在吃穿住行生活小事上都有自己的坚持,更别提事关工作、婚恋这些更容易出现矛盾的话题了。
或许这也是子女和父母在某种意义上达成的默契与理解。
(图片来源:电视剧《乔家的儿女》)
去年年底,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开头第一句就是:“我呀,太孤独了。”
(详情可见益美君原创文章《女儿在美国,儿子在广州,八旬空巢老人拍抖音自述太孤独:儿女越优秀,老人越孤独?》)
老人年轻时是个教育从业者,子女都很有出息。女儿在美国,儿子在广州。
她有8个孙子,却没有一个在身边。
做饭好吃的她因为每天一个人吃饭,渐渐懒得应付自己的一日三餐。
但在视频中,她没有留下任何一句怨言。
她说:“为了生计,为了他们的家庭,不可能为我就不干活了,(不然)怎么生活呀,他们都是一大家子的人。我想得开。”
然而,不管是无奈地被留在老家的养老院,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与子女分居,老人独居已成为当下常态。
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快速进程中,年轻人或奔于生计,或追求梦想,从村镇涌向城市,从一个国家飞向另一个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老人却无法跟上儿女的步伐。
02▼
与世界失去关系,在被遗忘中离世
前不久,意大利70岁老太太玛丽内拉的死亡事件,让人感到心痛。
警察进门后看到,老太太家中一切如常,只是布满灰尘。她平静地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她已经去世两年多了。
她没有在世的亲人,也多年不与朋友来往,平日都是一个人居住,与外界几乎失去联结。
就连她的死亡,都是因一场大风灾害引得警察上门调查才被发现。
警方向社区和社会通报了玛丽内拉的死亡消息,她的一生才这样被宣告真正结束。
玛丽内拉被意大利报纸称为“孤独的象征”——孤独地生活,孤独地死去。
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在意大利之外的其他地区,“玛丽内拉”的生活和人生结局也常有之。
作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一直对老年人群体十分关注。
2019年,日本一部纪录片里拍摄了一名在家中孤独离世的老人。由于常年独自一人生活,因此他在死后很久才被外界发现。
被发现时,他的遗体已腐烂,头发粘黏在墙壁上,房间散发着恶臭,画叉的日历停在当年9月20日。
去年,苏格兰一位老太太因为没有接种疫苗,当地诊所的护士直接找上门去。这才发现,她已经离世12年了。
在新加坡、美国等地,这样的情况也常常出现。他们不仅孤独地死去,还往往留下并不体面的遗容。
03▼
现实写满无奈
事实上,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乃至生存困境,不只是独居,还有最现实的经济问题。
日本纪录片《老后破产》中,提到了特殊的一代人——团块世代。
他们出生在1947-1949年这个时间段:
父母大多是农民或个体户,年老后就没有任何收入;
子女在日本经济衰退影响下,找到一份稳定工作都有些困难。
被夹在中间的他们,年轻时乘着时代东风攒下一笔不小财富,本以为能安享晚年,却一直陷入“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重。
即便他们迈入老年后,也没办法摆脱这个困境。反倒因为收入短缺,日子过得更加拮据。
他们每月年金37万,却因为要赡养年迈母亲、扶持儿子和孙子,一家每月支出高达47万,不得不靠为数不多的积蓄撑着;
他们年近70,由于年金不足以支撑生活,不得不继续工作,每月去外地探望养老院的母亲的费用,都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中国虽然没有“团块世代”,但祖辈那代人却面临着相似的生活处境。
他们年轻时,中国发展落后,积蓄不多,但仍选择倾其一生抚养子女,不计得失。
步入老年,他们除了依靠儿女,别无他法。在农村,这种情况则更常见。
然而子女一代还在为小家庭的生存而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两代人各有各的苦楚与无奈,有心无力是他们心中难以言说的痛。
04▼
他们需要什么?
对于独居老人这个群体,国家和社会也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在纪录片《大城无小事》中,上海很多社区会有一对一的志愿者跟进,看管独居老人,确保他们的生活安全。而这样的志愿者,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
疫情下的老人健康码事件,也让大家关注到这个群体的脆弱与生活困境。各种养老政策的倾斜、适老APP的开发、老人通道的开设、社区的老年培训......
而作为与他们最亲近的子女们,我们又还能做什么?
在开头讲到的那部纪录片中,春节来临,那位爱骑三轮车的老太太被子女接回家中。
她精神矍铄,穿着女儿买的新衣服,脸上藏不住笑意:“还是家里好,家里和外面就是不一样。”
而另一名和孙媳妇怄气的李爷爷,在阖家团圆之际,一个人坐在养老院中看电视。但当孙子过来接他时,他的背影都透露着雀跃。
选择独居,是不想拖累孩子,想让他们轻松;回到家中的喜悦溢于言表,是亲情使然。
前几年,网上有个很火的事件。女孩在国外留学,父母第一次出国去看她。她给父母手绘了一本小册子,里面详细清楚地写着出发前准备、过海关、安检、登机、在飞机上等各种注意事项。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大的一种遗憾。父母在时,人生尚有来路,父母离去,人生仅剩归途。
为生计,为梦想,我们不得不选择远行;没时间,没办法,我们只能抱憾缺席的亲情时间。
然而,纵使生活不易,也别把父母遗忘在身后。
一次探望,一个电话,一份理解,一句关怀,细微之爱对他们而言,就已有千斤重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