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瞒报数亿美元交易损失,新加坡石油巨头破产

作为与伦敦齐名的世界最大商品交易中心,以及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新加坡在过去两年接连发生来宝集团和鸿宝资源两宗大型能源企业倒闭案,震惊了整个行业。

今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国际油价暴跌,该国最大的石油交易商兴隆集团(Hin Leong)及旗下油轮公司Ocean Tankers,日前又爆出信用丑闻并宣布破产。

这再次打击了新加坡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地位,并给亚洲石油产业链带来不可估量的“蝴蝶效应”。

惊爆财务丑闻

让人吃惊的是,2019财年兴隆集团的净资产还高达45.6亿美元,当年实现净利7820万美元,审计师德勤没有指出兴隆有任何问题。

但到了今年4月初,兴隆的资产却大幅缩水至7.14亿美元,负债高达40.5亿美元,有多达33亿美元的银行贷款无力偿还,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这些债务涉及多达23家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德意志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中国银行亦在名单之上。其中,汇丰的债务敞口最多,达6亿美元;新加坡本地最大银行星展集团的敞口也有约3亿美元。

兴隆曾与多家银行磋商,期望银行提供短期融资帮助公司维持贸易营运,但由于担心兴隆的偿债能力,多家银行拒绝开出新的信用证。

此前兴隆集团一直是各大银行的座上宾、心头好,如今已成“烫手山芋”,银行唯恐避之不及。


瞒报数亿美元交易损失,新加坡石油巨头破产

在提交给法院的文件里,兴隆称,陷入财务困境是因为受油价暴跌、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贷方撤回信贷额度、缺乏对冲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人士的分析,也验证了这一说法。

有分析师指出,兴隆和其他石油贸易商原本指望在今年1月1日有关低硫船用燃料油新规正式实施之后大赚一笔,因此大量购入了航空燃料和低硫燃料油。

没想到疫情爆发,全球航空几乎停滞,沉重打击了燃料油需求,兴隆手里的燃料油卖不出去,价格也掉了一半多。2020年初国际油价还接近70美元,在兴隆被曝出事时已降至20美元,导致公司存货价值从去年10月底的13亿美元大幅缩水至1.4亿美元。

油价暴跌令石油贸易商抵押给银行的仓单等抵押品大幅贬值,各大银行迅速收紧针对贸易商的信贷政策,暂停签发新的信用证(信用证是贸易公司用于短期融资的重要财务工具),还要求贸易商增加抵押物或者追加保证金。

前有市场需求锐减存货无法变现,后有银行削减石油融资敞口,兴隆的现金流很快枯竭,到今年4月账上只剩下5000万美元的现金。

为了筹措现金,已经退休的集团创始人林恩强(Lim Oon Kuin)擅自出售了上百万桶原油库存(存货从261万吨大幅减少到不足61万吨),但这些油品实际上属于银行的抵押品,属于违规出售质押品。这导致公司库存与实际抵押给银行的库存之间出现巨大缺口,引发大规模的坏账损失。

更恶劣的是,兴隆集团还隐瞒了过去几年在期货交易上巨亏8亿美元的事情,掩盖亏损的指令也来自林恩强。

“过去几年期货交易亏损约8亿美元,但财务报告中并未反映这些内容。在这件事上,我曾经指示财务部门在财报中隐匿亏损,告诉他们如果出问题我来负责。”林恩强在证词中说。

在业内看来,隐匿期货交易亏损,表明兴隆财务上的窟窿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据新加坡商业时报报道,林恩强已决定辞去其在兴隆贸易董事会的职位和管理职位,以帮助这家据传负债近40亿美元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

倒卖石油发家的新加坡“油王”

无论是豪赌燃料油市场严重误判市场,还是违规出售质押品、隐瞒交易亏损,兴隆集团创始人林恩强都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让本已退居幕后操纵的他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而他本人的过往经历,也极具传奇性。

林恩强194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父亲在新加坡经商,12岁时林恩强随母亲迁居新加坡,中学没毕业就跟着父亲跑船捕鱼。

当时,扼守马六甲海峡要冲的新加坡已在全球油品贸易中鹊起,每天有数不清的大小油轮经过,很多胆子大的人靠从油轮偷油养家糊口,也被称为“油耗子”。

18岁那年,林恩强也变成“油耗子”,带着简陋的油桶夜间出海,黎明之前再将盛满原油的油桶送到地下炼油厂,换取微薄的收益。

林恩强敢闯敢拼,别人一夜跑一趟他敢跑两三趟,很快就在当地石油走私圈中小有名气。

1963年,刚刚20岁的林恩强创立了兴隆贸易私人有限公司(兴隆集团的前身),改从油耗子手里收油,再拉着油跑业务。

当时他只有一辆油罐卡车,主要为新加坡的运输公司、发电厂和建筑工地提供柴油。1968年,林恩强四处凑钱购入了第一艘油船——100吨的“海狮”号,开始为新加坡过往船舶提供加油服务,公司由此走上国际能源舞台。

瞒报数亿美元交易损失,新加坡石油巨头破产

▲林恩强驾驶着油罐车

进入70年代后,林恩强杀入国际石油贸易和航运业务,陆续购入大型油轮并出租给跨国石油公司使用,并在1978年成立了远洋油轮公司(Ocean Tankers)。

上世纪80年代,兴隆又开始进口原油在新加坡进行提炼,包括从当时还是原油出口国的中国进口石油,精炼之后再把成品油卖给中国客户。

90年代起,林恩强又涉足经营港口海上油品仓储业务,为驳船在公海进行燃油补给。

慢慢地,兴隆的远洋油轮公司成为了新加坡最大的私营船企,拥有大小油船180多艘,规模仅次于政府的海皇油轮公司。

1998年,兴隆订购了一艘价值1.2亿美元的"Ellen Masek"号油轮,一次性购入46万吨柴油,林恩强一举坐上了新加坡柴油贸易市场的霸主之位,实现了从“油贩子”到“油王”的人生飞跃。

数十年间,兴隆集团建立起了新加坡少见的从仓储、船队到海上加油的“一条龙”产业链,囊括了包括油轮租赁、石油和成品油贸易、码头港口、商业储油设施、燃油供应、润滑油制造等在内的多个板块。

鼎盛时期,每年经手的石油总值达140亿美元,与英国BP及壳牌等巨头在亚洲的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在石油航运领域,远洋油轮公司的船舶总量超过180艘,在世界油轮船东中排名第16。

在港口和油品仓储领域,兴隆控股的环宇仓储,总库容近250万立方米,拥有78个专门定制的储藏罐、15个泊位、包括2个深水泊位的码头,是新加坡最大的独立成品油仓储码头。

瞒报数亿美元交易损失,新加坡石油巨头破产

手握雄厚资本的林恩强也成了东南亚石油贸易圈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很多人称呼他“OK林”——亚洲燃料油商间流传着一个说法,若林恩强不点头说OK,你在新加坡就别想买卖燃料油,有再多的钱都无济于事。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清晰反映了林在新加坡石油界的地位。

“OK林”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也不同凡响,他提携了一大批福建后辈石油商人(如泰山石化董事长蔡天真、海澳集团董事长郑金泉等),搭建的“福建石油帮”占据了中国民营油商份额的半壁江山,并被福建油商捧为“石油教父”。

但世事难料,纵横亚洲石油业半个世纪,这位祖籍福建莆田的石油强人却看似因为一场疫情而折戟沉沙。

不过,正如兴隆集团在申请破产保护文件中透露的那样,“过去几年兴隆一直没有盈利”,危机的导火索也许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埋下。

从“一人,一车”的油商发展到全球最大的燃料油交易商和最大的油轮船东之一,兴隆集团在亚洲油汽市场呼风唤雨超过半个世纪,躲过了多次金融危机跟行业低迷,见证了全球商业的兴衰起落,最终倒在疫情之下,实在让人唏嘘。


作者丨梓淇

上一篇新闻

在低迷的日本市场中,可口可乐和麒麟啤酒找到了新出路

下一篇新闻

神秘福建华商“垄断”新加坡燃油 曾当油耗子:巨亏272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