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风掠过脸庞,感受自然的风、田野的绿、雨后的秋意和古都秋天的美。”十一假期,沿着东小口森林公园的绿道一路向北时,骑行爱好者小天仿佛找到了在都市森林中漫游之感。

一座理想城市,应该什么样?知名建筑师张永和说,感性城市里头有一个最核心的事儿,就是“走”。一走,城市的意义就完全扩展了。在那些必要的、每天、每个人要去完成的那些事情以外,出现了一个东西叫城市的乐趣,或者城市的愉悦。

城市的愉悦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跑步、骑行、游憩,感受景观之美和人文之美,便是愉悦的一种来源。这个月底,南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北至苹果主题公园的昌平区42公里绿道,预计正式全线运行。串联起多个郊野公园的“翡翠纽带”,不仅可以为回天地区的居民提供一处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也将为北京城增添一条低碳的绿色廊道。

体验 公园新变

一路骑行一路欣赏野趣花海

对于东小口森林公园,小天并不陌生,但他印象中的郊野公园并没有太多与入园者互动的空间,直到这次骑行,令他眼前一亮。“公园的东南门,就标示着‘42公里绿道’的字样,入口处的通道更设计成了自行车车轮的模样。”小天说,从“车轮”下入园,沿着指示牌前行,就能驰骋在绿树如荫的风景中。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42公里绿道入口位于东小口森林公园,吸引了许多骑行爱好者前来。

记者在公园内体验了一段。从东小口森林公园入口休息广场旁,记者很方便地找到一辆共享单车,扫码解锁后,就能顺着绿道一路往前,地势平坦,绿道两旁还种满了高大的树木,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记者骑行约2公里后,就来到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在这里,设置了一处休息驿站,可以休憩、避雨,也能放下单车在公园内观景赏花。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里环境优美,步道两侧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工作日的上午,公园里不乏骑行的青年人,以及带着孩子玩耍的父母。“过去,东小口森林公园和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是不连通的,现在打开了,连着视野都开阔了。”市民刘女士说,在这里散步时,能欣赏到多彩密林、疏林草地、野趣花海、银杏大道等多样景观,可谓是移步异景、三季有花。

记者离开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东北门后,按照标示牌指示前行几十米,就来到了贺新公园西南门。总面积约70.67公顷的贺新公园,是一个新建公园,地形较为丰富,有上下小坡和蜿蜒路面,仿佛城市间的山林。

在这里,运动的主题更为凸显。“骑行每公里碳排放量为0千克”“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写在绿道上的骑行话语,不断提醒所有人要动起来。同时,公园内还有名为“极限悦动”的场地,供年轻人练习极限运动使用。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串联 绿道添彩

7万亩生态系统展现宜居环境

东小口森林公园和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的变化,和昌平区42公里绿道的规划建设密不可分。

“随着奥森区域绿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作为北中轴的延续区域,昌平地区城市景观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北京城建园林设计院昌平区42公里绿道项目负责人耿晓甫说,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公园绿地被市政路等割裂,成了绿色的“斑块”,市民很难方便通行。“当时就想,能否建设一条绿道,将被割裂的绿块串联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空间的优势,也能更好地修复区域生态。”

耿晓甫口中的绿道,就是小天体验到的绿道。

昌平区42公里绿道南起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北至苹果主题公园,总长度约44088米。全线自南向北穿越都市区域、滨河生态区域、郊野区域,并依次串联东小口森林公园、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贺新公园、太平郊野公园、霍营公园、半塔郊野公园、温都水城生态林、沙河湿地公园、滨河森林公园等郊野公园及生态林,以及温榆河、白浮泉、十三陵水库等风景名胜区,山水相连、林城相依,形成面积达7万亩的大型生态系统,生动展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宜居环境。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制图 宋溪

“既然是串联,肯定要对现有公园资源加以利用,以新建与现有道路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线路。”耿晓甫告诉记者,设计团队前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实地调研,也向周边部分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希望能打造出和而不同之感。

和,就是设施上的统一性。从尺寸上看,绿道全线的道路宽度在2.5米到3米之间,主体结构均采用透水材质,可满足骑行功能需求。同时,沿线设有休息驿站、自行车存放点、各级标识牌等服务设施。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绿道全线的道路宽度在2.5米到3米之间,主体结构均采用透水材质,可满足骑行功能需求。

不同,就是将公园特色融合到绿道设计之中。以东小口森林公园来说,耿晓甫介绍,自然、原生态、有野趣是这个郊野公园的特色。因此,在绿道路径选择上,他们不仅尽可能地沿着公园原地形铺设,以保留既有树木,激活园内区域,在补种时也都选择了乡土适生树种以及能为小动物提供“口粮”的食源和蜜源植物。

感受 人文底蕴

打造文化节点展示历史记忆

今年7月,昌平区42公里绿道已经率先亮出了一段,面向市民开放试运行,预计10月底就将正式全线运行。

区园林绿化部门介绍,42公里绿道的建成,搭建了一个安全连续、覆盖广泛的“骑行+步行”网络体系,促进自行车、步行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既为周边及回天地区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一个纾解的途径,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贺新公园内的半球舞台造型独特,成为公园里的一道风景线。

边骑行边赏景,京北42公里翡翠纽带本月底正式全线运行

贺新公园内趣味镜墙,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昌平区42公里绿道不仅通过设置不同主题的种植区段来构建全线生态文明带,同时还充分展示场地原有历史记忆,打造了“漕运文化”“行宫文化”“明陵文化”三大文化节点,创建昌平文化生活体验带。

“漕运文化”

指白浮泉遗址。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彼时京杭大运河上南来的漕船只能到达通州,离大都尚有一段距离。为解决这一问题,元朝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考察中发现了“出水甚旺”的白浮泉,后引白浮泉等诸泉之水,筑白浮堰,开通惠河。由此,南来的漕船真正实现了一路向北,直航进京。

“行宫文化”

指巩华城,是明朝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随即在此建起一座行宫,作为皇帝巡狩和后代子孙谒陵停留之处。

“明陵文化”

指明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200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规划 未来画卷

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

以崭新面貌亮相的东小口森林公园,不仅吸引来了成群的骑行爱好者,如今也成了野兔、刺猬、鸟儿等小动物的新乐园。风和日丽的日子,人在公园入口的长椅上静坐一会儿,就能听到鸟儿的鸣唱。

42公里绿道,犹如一条“翡翠纽带”,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公园。一个又一个公园,则组合成生态系统,勾勒出城市的绿色骨架,公共空间由此展开,人文故事在此发生,和谐画卷渐次铺展。

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本市累计新建公园绿地73处,总面积约4200公顷。目前,已有石景山区新安公园、怀柔城南森林公园等48处公园开园迎客,预计其余25处公园将于2022年底前全部建成投用。

下一步,北京将进一步加强海淀三山五园、朝阳十八里店、丰台南苑等区域绿色慢行系统建设,以绿道为纽带,加强公园绿地连通性,将公园“绿岛”变为城市“绿链”,让市民能够“开窗见绿”“出门见园”。

他山之石

建设绿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道意指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

世界城市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绿道,是波士顿大都会公园体系。它由弗勒德里克·奥姆斯特德设计,将波士顿公地(Boston Common)、公共花园(Public Garden)、马省林荫道(Commonwealth Avenue Mall)、后湾沼泽地(Back Bay Fens)、河道景区(The Riverway)、奥姆斯特德公园(Olmsted Park)、牙买加池塘(Jamaica Pond)、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和阿诺德植物园(Arnold Arboretum)9大城市公园有序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片绵延16公里的绿道景观,构建了波士顿引以为傲的城市特色与风貌,实现了工业社会中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再比如,英国伦敦已在城市周边建设近300个绿色项链状的开放空间,面积相当于伦敦市区的7倍,让“雾都”脱胎换骨为“花园”。有“世界花园城市”美誉的新加坡,则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绿道建设,形成了连接山体、森林、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的绿地网络。

绿道的建设,能有效地解决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无序扩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遏制城市蔓延,保护和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来源 北京晚报·大城之变 | 记者 赵莹莹 潘之望

编辑 王海萍

流程编辑 吴越

上一篇新闻

钱塘观潮匠作,为理想生活而来

下一篇新闻

16.7万㎡,成都又一新公园亮相!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