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这是抗日战争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提出的一个极为著名的提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积极行动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动之中。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也在新加坡成立,爱国华侨陈嘉庚被推选为南侨总会主席。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爱国华侨陈嘉庚

此时抗日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民众和海外侨胞全力支援,中华民族难得地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这些因素都极大增强地全国民众的抗战到底的信心。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一股与民众要求抗战到底相逆的暗流,代表人物便是当时中国的二号人物、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

七七事变之后汪精卫就表现出媚日投降的言论,他也变成了日本人认可的“和平运动”的领导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中国形势更加危急,汪精卫也更加醉心于他的“和平运动”。

他将全国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扔到脑后,只想着以投降妥协获得所谓的和派。在日军进逼武汉之时,汪精卫接受了德国海通社和英国路透社记者的采访,采访中他公开表示“并未关闭第三国调停之门”、“如日本提出议和条件,不妨害中国国家之生存,吾人可接受之,为讨论之基础,一切视日方所提出之条件而定”。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这一番“和平谈话”已经发布,即在中国引发轩然大波。

远在新加坡的陈嘉庚先生听闻汪精卫主张对日和平妥协,十分气愤,多次致电汪精卫,以老朋友的身份劝说汪精卫坚持抗日。

“你身居要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如若言和,不但南洋侨胞,而且举国上下皆不能原谅,万望接纳老友忠告,严杜妥协之门。”

“今日国难愈深,民气愈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继续抗战,终必胜利。中途妥协,实等自杀!孰利孰害,彰彰明甚,若言和平,试问谁肯服从?势必各省分裂,无法统摄,不仅和平莫得实现,而外侮内乱将更不堪设想。坐享渔利,惟有敌人!呜呼!秦桧阴谋,张昭降计,岂不各有理由……海外华侨,除汉奸外,不但无人同意中途和平谈判,抑且闻讯痛极而怒。”

为了劝说汪精卫,陈嘉庚可谓用心良苦,不遗余力的劝谏,甚至搬出了秦桧故事来警告汪精卫。

但汪精卫执迷不悟,因为他已经在投降的路上走得太远了。

汪精卫以“抵抗侵略与不拒绝和平并非矛盾”的论调回电,甚至还请陈嘉庚帮他劝说南洋华侨赞同其主张,让陈嘉庚大为失望。

1938年10月28日,第一届第二次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2月,是因抗日需要,国民党政府为各党各派各界人士发表政见提供平台而设立的,是国家最高咨询机构。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陈嘉庚是国民参政员。

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召开时,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不能参会,他向大会发去一个电报提案。

议长、秘书(长)公鉴:

东电悉。庚因事未能赴会,甚歉。兹有提案三宗,乞代征求参政员足数同意并提请公决。

一、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

二、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

三、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陈嘉庚这份电报提案原件

陈嘉庚虽然没能亲自到会,他也积极行动以期望自己的提案能够通过。

当时参政会需要有20人赞同才能将提案交于大会讨论,陈嘉庚于是致电参政会秘书王世杰,请他帮助向出席会议的参政员们寻求支持。到底是人心所向,王造时等人纷纷表示支持,很快就凑足了人数,于是该提案得以交参政会讨论。

当时主持国民参政会的正是议长汪精卫,他自然是不能放任这个提案的审议通过。

讨论中,主和派参政员称,言和者不等于出卖国家利益,王造时等人进行反驳。汪精卫等主和派参政员又对第一条“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几经修改,删改成“公务员不得谈和平案”,意欲模糊提案的针对性,混肴视听。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陈嘉庚后来手写的这份著名提案

参政员们对此进行激烈讨论,认为修改案含糊不清,不伦不类,形同儿戏,表示反对。最终定下的则是19个字,即“在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公务员不得言和案”,成为国民参政会正式文献记录在案,在1938年11月2日重庆《中央日报》上公诸于众。

这是这个提案的说法之一。

而流传下来,最经典的版本便是最终这个提案被删减为11个字: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短短十一个字,言简意赅,振聋发聩,给了当时的主和派以沉重的一击,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一提案,不啻于一枚重磅炸弹,震惊宇内。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著名爱国人士、政论家邹韬奋在名作《抗战以来》一书中,单独写了一篇文章,对此事的前前后后作了极生动的描述和高度评价:

“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寥寥11个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一句振聋发聩,足以光耀古今。

一言以兴邦,陈嘉庚的这份电报提案,不管是十九个字,还是十一个字,都生动地诠释了“一言以兴邦”的真谛。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陈嘉庚著名的电报提案出台始末

陈嘉庚塑像

陈嘉庚的爱国情怀可见一斑,这一句话杀伤力胜过千言万语,让无数期望妥协以换取和平的中国人不得不三思而行。

汉奸,背上这个骂名,将遗臭万年。

主和者将掂量这两个字的代价。

尽管汪精卫最终仍是一意孤行,投靠了日本,但是自己投降的那一刻起,大汉奸的帽子便牢牢地戴在了他的头上,永远被甩不掉。

上一篇新闻

寇世勋一个老婆一个姨太太四个儿女,别人以为幸福,他却苦不堪言

下一篇新闻

又炒佩洛西访台,且听第7名知情人士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