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 星期六

一周新增近900例感染 新加坡要像对待冠病一样对待这种热带疾病

新加坡单周骨痛热症(登革热)新增病例在五天半内已达895起,是历来最多人感染的一周。

该国环境及水源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表示,骨痛热症已形成严重公共卫生威胁,本周病例可能破千,“我们必须像对待冠病威胁一样,严肃对待骨痛热症的威胁”。

这个数据只记录截至前天下午3时的病例。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以每周日至周六为一个统计周期,意味着本周最终病例数很可能继续攀升。新加坡此前的单周最高纪录是在2014年6月29日至7月5日,共有891例。

许连碹说:“令人担忧的是骨痛热症每周病例持续上升。”新加坡今年已出现1万零732起骨痛热症病例,至少12人死亡,年龄介于56岁至80岁。她告诉《联合早报》,最终病例可能会超过2013年的2万2170起,那是新加坡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年。

一周新增近900例感染 新加坡要像对待冠病一样对待这种热带疾病

骨痛热症已在新加坡形成严重公共卫生威胁,图为新加坡其中一个感染黑区挂上提醒提高警惕的布条(陈渊庄摄)

骨痛热症黑区有增加趋势

全岛骨痛热症黑区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根据环境局最新数据,黑区数量已从本月初的176个扩大至210个,其中66个是有至少10起病例的高风险区。最大黑区兀里已累积207个病例。

随着新加坡步入6月至10月的骨痛热症传统高峰期,炎热天气缩短了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的生长期,造成病症在新加坡的传播率更高。冠病阻断措施期间,稽查员在居民家中和公共走廊检测到的伊蚊幼虫数量,比阻断措施前两个月增加五倍之多。

蚊卵遇水后可孵化成幼虫。环境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指出,家用容器、花盆托盘和装饰容器仍是家中最常见的伊蚊繁殖地。而有盖下水道、废弃容器和家用容器是最近几周在公共区域最常见的伊蚊栖息地。

一周新增近900例感染 新加坡要像对待冠病一样对待这种热带疾病

炎热天气缩短了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的生长期,造成病症在新加坡的传播率更高。(档案照)

环境局2016年起展开试验计划,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雌性伊蚊与它们交配后产下无法孵化的卵,从而抑制伊蚊数量。在淡滨尼与义顺试验区的伊蚊数量减少超过90%,病例较其他区少65%至80%后,当局上个月将试验扩大至西北部的蔡厝港和武吉巴督一些高风险区,但目前要判断效果仍言之过早。

高温和雨天有利蚊子繁殖

环境局也表示,没有计划在现有骨痛热症黑区投放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这些小规模的投放,预计不会对今年疫情暴发产生多大影响。”

一周新增近900例感染 新加坡要像对待冠病一样对待这种热带疾病

新加坡环境局加强稽查力度。图为6月3日工作人员查看轮胎内是否滋生蚊子的孑孓。(档案照)

至于骨痛热症疫情为何在今年暴发,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感染与免疫学副教授罗大海博士受访时说,年初以来高温和雨天有利蚊子繁殖,人们在两个月阻断措施期间留在家中,也让在早上叮咬的伊蚊“饱餐”。

然而,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研究)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分析称,没证据显示冠病阻断措施与骨痛热症联系起来,病毒暴发主因还是由于年初骨痛热症病例已达每周300起,“因此流行病从一个更高的起点开始增长”,增幅与去年同期相近。加上国人对新主导病毒类型,即第三型骨痛热症病毒缺乏群体免疫力,今年病例猛增有迹可循。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从4月起接待的骨痛热症病人数量较往年翻倍,他观察到,民众因为冠病形成警觉,“过去病患发烧会先自行吃药处理,感染了病毒也不自知。最近一发烧就会担心染了冠病,立即就医检查,也会增加骨痛热症确诊病例。”感染骨痛热症的病患中,高达七成是无症状的。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第26例死亡病例 | 工人党:为什么不公开每天检测总人数

下一篇新闻

狮城之国——新加坡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