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2018年微信支付宝的首场战役打响,微信支付会取代支付宝吗?!

2018年微信支付宝的首场战役打响,微信支付会取代支付宝吗?!

2018年微信支付宝的首场战役打响,微信支付会取代支付宝吗?!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明争暗战,在公众面前一览无余。最近,“二马之争”的战火烧到了沃尔玛这一国际零售巨头的身上。

3月中,沃尔玛西部(川渝)地区门店率先贴出告示称,沃尔玛这些门店内,付款可使用微信支付、银联卡、信用卡、预付卡、现金,此举意味着这些门店无法使用支付宝。这件事之所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是因为沃尔玛的影响力巨大。

其实,这个社会的移动支付工具并不只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很多其它类型的移动支付工具也有不少人在使用,但我们在商场购买商品时,商场收银并不支持全部的支付工具,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购物,也没有影响商场的营销运营。因为我们都将其称为支付工具,只是多种结算方式之中的一种,一种方式无法操作时换一种即可。就如同我们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一样,既然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换个思路、方式也许就能解决。

既然支付仅仅是一种工具,那么支付工具的竞争就是一种必然。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到,正是因为两家巨头的竞争和不妥协,当前的移动支付才能更加便利,才能让更多消费者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若是两家企业达成共识,同时抬高个人账户提现手续费和商家账户提现手续费,我们又能怎么办?已经习惯用移动支付的人们,自然会更加倾向于将移动支付中的资金用于消费;而商家的提现成本将增加,这会令他们开始考虑取消移动支付业务。

支付宝依靠着比微信支付要早进入市场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手段要求合作商家达成排他协议,即在通道中剔除微信支付。商家并不在乎使用哪种支付方式,哪种方式获利大、有更吸引人的补贴、提现更方便,自然就会选择哪家。

沃尔玛部分门店对支付工具的限制,在法律方面并不存在问题,只要其按照国家规定在交易过程中收取法币即可,因此无论其如何限制支付工具,都没有侵犯消费者的利益。如在消费者权益方面,沃尔玛这种行为并没有导致消费者在商品使用上出现权益损害现象;在垄断相关方面,沃尔玛并非一家独大,此行为也不会造成移动支付工具的垄断。归根结底,沃尔玛作出“二选一”是对市场的商业行为。媒体之所以热炒此事,可能只是部分消费者和阿里巴巴企业反感而已,也可能是某些企业惯用的市场公关手段。

无论是在网上店铺还是实体店,相信人们在挑选商品时,常常会发现某个品牌的商品并不在列,我们不会因为某类品牌的缺失而该品牌竞争对手的存在,就认定该电商、实体店的各种阴谋论。譬如各种生活商品都出售的沃尔玛,在手表产品中不一定有百达翡翠,在手机产品中不一定有Vertu,沃尔玛没有这些商品并不代表这家超市不尊重消费者、不顾及消费者体验。

支付方式对消费者而言,只是消费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并不会占主导地位。除了绝对忠实的粉丝,大部分还是可以通过其它支付渠道购买产品,虽然交易依然可以进行但可能也会感到有一些反感。当然,消费者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既然这家企业令心中反感,大可选择另外一家竞争对手。如果商家真的是做错了什么,市场自然会做出选择,“用脚投票”的消费者态度会让商家获得真正的市场回应。

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都只是一种支付工具的存在。虽然这种支付工具已经非常流行,而且着实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但归根结底都是法定货币的交易,关键在于个人所持有的资金足够此次消费交易。笔者曾在购物过程中体验过系统故障、网络中断、手机没电等问题,那个时候才感受到就我国现阶段基础设施条件而言,身上依然需要携带现金。

2018支付宝沉默,微信紧追不舍

抛开近期美团进入出行领域,这与几年前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有相似之处,滴滴与快滴的白热化竞争,挤出了全国其他上百个约车平台,最后以滴滴和快滴合并成为出行巨头。但是,支付市场的竞争要远远复杂于网约车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背后的阿里和腾讯王国的存在,也决定这二者的竞争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峙。

场景竞争是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核心,微信支付的成功在很多方面印证了这一点。首先,从社交场景切入支付。微信本身是一款移动社交软件,与它类似的其他成功社交软件,如facebook、Line,也曾经推出过支付功能,但都没有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微信支付的成功得益于2014年春节推出的“微信红包”。这一功能巧妙地把“发红包”这一中国人喜爱的节日习惯与微信用户的互动连接在一起,让用户在节日娱乐过程中学会了微信支付并绑定银行卡。在微信庞大用户规模产生的网络效应作用下,微信支付在极短的时间里达到了临界规模。根据腾讯集团公布的数据,从2013年8月推出微信支付,到2017年年底,微信支付用户数量达到6亿,这一速度比微信本身获得6亿用户的时间还要短。

其次,植根于熟人社交圈。微信支付内置于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通讯的时候,可以在保持当前状态下进行支付,如AA收费、慈善捐赠、转账等。这些支付活动虽然不来源于商业交易场景,并不能为微信带来手续费收入,但由于高频、简洁和安全,大大提高了微信支付和微信钱包对用户的粘性。同时,由于家人、朋友间转账非常方便,微信支付中出现了一些没有网银和银行卡的用户,如儿童和老人,这一优势,是支付宝无法比拟的。虽然支付宝在理论上也可以通过熟人间转账进行充值,绕开开通银行账号和网银的麻烦,但由于阿里系整体存在的社交短板,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用户不多。

最后,成功的交易场景拓展。移动支付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交易场景的竞争,尤其是高频交易场景的竞争,这是腾讯和阿里为什么在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领域争相收购的原因。在确立了微信支付的初步成功之后,微信在支付场景的搭建上不遗余力,除了接入优酷、拉手、美团、当当等众多线上交易企业外,在餐饮、超市等线下日常消费领域,也布设了多种多样的扫码POS,成为可以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支付宝老大的位置是否会被微信支付替代?

随着微信支付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市场上不断出现这样的疑问:支付宝老大的位置是否会被微信支付替代?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第一,支付宝的发源地是阿里系线上电子商务场景,这是腾讯系很难再建的王国。背靠淘宝、天猫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支付宝牢牢占据线上担保支付的场景,这一点微信支付是无论如何难以替代的。根据ShowFin智库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购物场景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52.6% ,财付通只有41.3%。

第二,金融场景优势。支付宝目前划归在蚂蚁金服旗下,其界面可直接接入余额宝、蚂蚁达客、蚂蚁财富等。蚂蚁金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其旗下的支付、小额贷款、货币基金都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大规模产品,所有的底层支付都要依靠支付宝完成,这一点也是微信支付难以模仿的。虽然腾讯也有相应的金融业务,但目前没有整合好,分散在各个入口中,难以形成合力。2016年金融场景的移动支付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是64.7%,微信支付只有18.8%。

第三,芝麻信用对支付宝的有力补充。个人征信市场在中国刚刚开始发展,虽然还没有正式拿到牌照,但芝麻信用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未来的应用场景会非常广泛。对于习惯于网上生活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个人信用评分带来的便利。使用支付宝进行购物、转账、缴纳公共事业费、给信用卡还款等都可以提高芝麻信用分,因此有意选择支付宝通道的用户不在少数。据支付宝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2016年支付宝接到消费者询问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我这个月的芝麻信用分没有提高”,这个现象本身反映了支付报用户群对芝麻信用分的重视。这一方面,微信的动作还比较缓慢。

支付的守,社交的攻

最后,支付是支付宝的核心业务,微信的核心业务在于社交,而不是支付。因此,前者在支付领域一定会尽全力拓展,不遗余力,但后者却必须顾及良好社交体验的呵护,在支付的页面设置、功能拓展上必然受到一些约束。

截至2018年年初,支付宝的活跃用户数量超过4.6亿,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超过6亿。短期来看,微信支付的用户数量和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增长势头可能仍会快于支付宝。但是综合上述分析,在移动扫码支付领域,支付宝依托于线上电子商务的庞大场景,微信支付依托于社交的高频场景,各有对方不可逾越的优势。在O2O支付市场上,微信和支付宝分别位居第一、第三的C端APP下载数量,在B端,两大互联网企业均不遗余力在全球范围开拓商户,下沉和切入到各个场景,因此两强对抗的势头会一直保持。

此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扫码竞争已经从国内市场扩展到了海外市场。在印度,蚂蚁金服入股了当地最大的线上支付企业Paytm,助其成为了全球第四大电子钱包。腾讯入股了Hike Messenger,这虽然还只是一款社交工具,但只要申请到支付牌照,仿制微信支付的模式是轻而易举的。此外,蚂蚁金服在东南亚与HelloPay合并,以Alipay的名义服务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家。

了解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济南巴可

文:宋清辉,著名经经济学家,程华 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

上一篇新闻

专访 | 城南新聚场,港汇天地开启未来商业想象

下一篇新闻

2020成都最开脑洞的产业园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