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四)“军工-金融-科技”的铁三角 | CHS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高地论坛汇集了五角大楼关于监视、秘密行动和非常规战争的先进战略:采取大规模监视以便获取被认为可能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暴力和非暴力团体的详细信息,或提供机会对它们加以利用,从而直接应用于美国的秘密行动。


原文题为《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大规模监视、无休止的战争和天网,它们背后的秘密网络——第1部分》,文章链接见:https://medium.com/insurge-intelligence/how-the-cia-made-google-e836451a959e;由于内容过长,为方便阅读,风云之声将分四期介绍,本文为第三期,第一期见《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一):谷歌背后的“深层国家” | CHS》,第二期见《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二):“军民融合”催生谷歌 | CHS》,第三期见《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三):谷歌的军方背景 | CHS》。


【 译 文 】


NEWS /2015/1/22/

谷歌许多最高层的管理人员都与五角大楼高地论坛有所联系,在过去十年谷歌的增长时期,这种联系作为一种联结和汇聚的力量反复出现,与五角大楼的利益密切相关。

而高地论坛则汇集了五角大楼关于监视、秘密行动和非常规战争的先进战略:采取大规模监视以便获取被认为可能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暴力和非暴力团体的详细信息,或提供机会对它们加以利用,从而直接应用于美国的秘密行动。

这就是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五角大楼催生谷歌的原因。他们借此就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率地进行肮脏的秘密战争。


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四)“军工-金融-科技”的铁三角 | CHS

拉姆斯菲尔德和持续监视

总之,谷歌许多最高层的管理人员都与五角大楼高地论坛有所联系,在过去十年谷歌的增长时期,这种联系作为一种联结和汇聚的力量反复出现。美国情报界对谷歌的孵化从一开始就是通过直接赞助和非正式的金融影响力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关系网与五角大楼的利益密切相关。


高地论坛利用建立在这种私人关系网上的非正式关系,将国防部门和工业部门汇聚一堂,使企业利益和军事利益相融合,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扩大秘密监视装置。而论坛所掌握的影子网络拥有的权力可以通过它在布什执政期间的影响得到最清楚的显示,它当时在为美国实现“信息优势”提供战略和理论方面发挥了直接作用。

2001年12月,奥尼尔证实,高地论坛上的战略讨论直接融入了布什总统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为升级军队而命令安德鲁·马歇尔进行的国防部范围内的战略审查,包括《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而且最早的几次论坛会议“为信息战服务编写了一系列国防部的政策、战略和条令”。“编写”五角大楼信息战政策的过程“是与对环境有着不同理解的人一起完成的——不仅有美国公民,还包括外国公民,以及开发企业IT的人”。

因此,编写五角大楼后911信息战理论的不仅包括来自美国和外国的国家安全官员,还包括国防部门和技术部门的强大企业实体

同年4月,詹姆斯·麦卡锡(James McCarthy)将军完成了拉姆斯菲尔德下令进行的国防转型审查。他的报告一再强调大规模监视是国防部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马歇尔给拉姆斯菲尔德的后续报告将绘制一份蓝图,确定五角大楼在“信息时代”的未来。

奥尼尔还证实,为了发展信息战学说,高地论坛就电子监视和“在信息环境中什么行动构成战争行为”进行了广泛讨论。兰德公司的顾问约翰·阿奎拉(John Arquilla)和大卫·朗德费尔特(David Rondfeldt)都是高地论坛的长期成员,他们在九十年代后期撰写的一系列论文都是“这些会议的成果”,论文探讨了实现“信息优势”目标的政策困境,对美国外交政策不无裨益。“让美国公众震惊的一件事是,我们实际上可以窃取米洛舍维奇(Milosevic)的电子帐户,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奥尼尔这样评论道。

尽管五角大楼转型战略的研发过程仍然保密,但我们可以从国防部期刊《军事评论》(Military Review)2005年发表的一篇美国陆军高级军事研究学院(US Army School of Advanced Military Studies)的研究专著中找到国防部讨论的蛛丝马迹。这篇专著的作者是一位现役陆军情报官员。

“持续监视作为一种转型能力的想法已经在国家情报界和国防部内流传了至少三年。”这篇论文这样谈到拉姆斯菲尔德下令进行的转型研究。

这篇陆军论文之后回顾了一系列高级别官方军事文件,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办公室的一份文件,表明“持续监视”是整个五角大楼以信息为中心的国防政策愿景的基本主题。

我们现在知道,就在奥尼尔2001年在哈佛发表演讲的两个月前,根据全面信息意识计划,布什总统秘密授权了国安局在没有法院批准的情况下在国内对美国公民进行监视,这似乎是对ThinThread数据挖掘项目的非法改版——后来被国安局吹哨人威廉·比尼(William Binney)和托马斯·德雷克(Thomas Drake)揭发。

监控—初创合流关系

从这时起,高地论坛的合作伙伴科学应用国际公司从国安局的计划伊始就起到了关键作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科学应用国际公司的ELS3部门(专注于应急响应IT系统)的首席技术官布赖恩·夏基(Brian Sharkey)便与约翰·波因德克斯特合作,提出了全面信息意识监控计划。夏基本人直到九十年代一直担任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信息系统办公室的副主任。

与此同时,科学应用国际公司主管企业发展的副总裁塞缪尔·维斯纳(Samuel Visner)成为了国安局信号—情报项目的负责人。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当时是获得国安局2.8亿美元大合同的几家公司之一,这笔钱用于开发国安局的秘密窃听系统。到2003年,维斯纳重返科学应用国际公司,担任公司情报部门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总监。

这一年,国安局巩固了其无授权电子监视的全面信息意识计划,以保持“个人跟踪”,并通过美国公民和外国人的风险预测了解“他们如何融入模型”。为此,全面信息意识计划将金融、旅行、医疗、教育和其他记录的数据库整合成了一个“虚拟的、集中的大数据库”

也正是在这一年,布什政府制定了臭名昭著的“信息战略路线图” (Information Operations Roadmap)。拉姆斯菲尔德的信息战略路线图将互联网描述为“易受攻击的武器系统”,主张五角大楼的战略“应该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国防部将像对抗敌人的武器系统一样‘对抗网络’”。这份文件主张,美国应寻求对“全球新兴通讯系统、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全方位”的“最大控制”

次年,约翰·波因德克斯特在新加坡参加了2004年高地岛屿论坛,他此前在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任职时提出并运营了全面信息意识监视计划。与会的其他代表包括当时的高地论坛联合主席、五角大楼首席情报官林顿·威尔斯;臭名昭著的五角大楼信息战承包商约翰·伦登(John Rendon);联合部队司令部(Joint Forces Command,JFCOM)联合先进作战司司长卡尔·洛韦(Karl Lowe);英国国防部信息优势能力负责人、空军中将斯蒂芬·道尔顿(Stephen Dalton);瑞典陆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约翰·基尔中将(Johan Kihl)等。

到2006年,科学应用国际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国安局合同,开发一个名为ExecuteLocus的大数据挖掘项目,尽管其之前名为“开拓者”的合同已经以10亿美元的巨额失败而告终。根据《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谢恩·哈里斯(Shane Harris)的说法,全面信息意识计划的核心组件正“以新代号”“悄悄继续”,但被隐藏在了“机密情报预算的面纱后面”。当时,新的监视计划的管辖权已经完全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过渡到了国安局。

这一年也由理查德·奥尼尔代表五角大楼主持召开了另一次新加坡岛屿论坛,与会者包括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和以色列的高级国防官员和工业官员。此外还包括来自微软和IBM的高级技术专家,以及技术投资公司阿尔索普·路易合伙公司(Alsop Louie Partners)的合伙人吉尔曼·路易(Gilman Louie)。

吉尔曼·路易曾任In-Q-Te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是中情局的投资公司,致力于投资开发数据挖掘技术的初创企业。In-Q-Tel于1999年由中情局科技局成立,该局下辖单位包括研发办公室——资助谷歌的MDSS项目的一部分。之所以成立In-Q-Tel公司,是中情局想通过动员私营企业为整个情报界开发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取代曾经由研发办公室担负的职能

路易从1999年到2006年1月间一直领导着In-Q-Tel,在此期间,谷歌收购了In-Q-Tel投资的卫星地图软件Keyhole。这段时间里,他在In-Q-Tel董事会的同事包括前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董事、高地论坛联合主席阿妮塔·琼斯(现在仍在论坛)和创始董事会成员威廉·佩里,最初正是佩里任命奥尼尔创立了高地论坛。追随佩里加入In-Q-Tel创始董事会的是约翰·布朗,施乐的首席科学家,于1990年到2002年间担任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主任,他自高地论坛创立以来就一直是论坛高级成员。

除中情局外,In-Q-Tel还得到了联邦调查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等机构的资金支持。据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的News21项目报道,在路易的管理下,In-Q-Tel有60%以上的投资投给了“专门从事自动收集、筛选和理解海量信息的公司”,该报道还指出路易本人承认不清楚政府“为了国家安全”使用这些技术时“是否会保护隐私和公民自由”。

理查德·奥尼尔于2001年末在哈佛举行的研讨会上的讲话稿显示,五角大楼高地论坛早在岛屿论坛举行的数年前——实际上是在911事件后不久——就与吉尔曼·路易进行了首次接触,以便探究“In-Q-Tel在做什么”。那次论坛会议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华盛顿的科技界所不具备的商业市场的速度”,并了解“在战略审查、《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希尔法案和利益相关者方面对国防部的影响”。参会者包括“高级军事人员”、战斗指挥官、“几位高级海军将官”、一些“国防工业人士”及多位议员代表,包括共和党众议员威廉·麦克·索恩伯里(William Mac Thornberry)和民主党参议员约瑟夫·利伯曼(Joseph Lieberman)。

索恩伯里和利伯曼都是国安局监视行动的坚定支持者,一直通过集会支持赞成战争、赞成监视的立法。奥尼尔的发言表明,高地论坛的作用不仅是让企业承包商制定五角大楼的政策,也是通过高地论坛非正式的影子网络,为政府采取的政策争取政治支持。

奥尼尔在哈佛的讲座里一再告诉听众们,他作为论坛主席的工作是对真实的私营企业(如eBay和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进行案例研究,以找出美国“信息优势”的基础——“如何主导”信息市场——并将其应用于“总统和国防部长在国防部转型和战略审查方面想要做的事”。

2007年,即吉尔曼·路易参加的岛屿论坛会议一年后,脸谱网从阿克塞尔合伙公司(Accel Partners)获得了价值1270万美元的第二轮风投资金。阿克塞尔的总裁是前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NVCA)主席詹姆斯·布雷耶(James Breyer),路易在仍任In-Q-Tel首席执行官的同时也担任该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路易和布雷耶此前也都曾在BBN科技公司(BBN Technologies)的董事会任职,而该公司招募了前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负责人、In-Q-Tel受托人阿妮塔·琼斯。

脸谱网2008年的融资由格雷洛克风投公司(Greylock Venture Capital)领投2750万美元。该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中有霍华德·考克斯(Howard Cox),美国国家风险投资协会的另一位前主席,也是In-Q-Tel的董事会成员。除布雷耶和扎克伯格之外,脸谱网唯一的另一位董事会成员是彼得·泰尔,国防承包商帕兰提尔科技公司(Palantir)的联合创始人,该公司为美国政府、军事机构和情报机构(包括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提供各种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高地论坛成员则增强了该公司的财务能力。

据《连线》杂志报道,帕兰提尔的联合创始人泰尔和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于2004年会见了约翰·波因德克斯特,后者正是在这一年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高地岛屿论坛。他们是在安德鲁·马歇尔的另一位助手理查德·珀尔(Richard Perle)家里会面的。波因德克斯特帮帕兰提尔科技公司打开了大门,召集了“最有影响力的政府阶层的一群拥护者”。泰尔还与In-Q-Tel的吉尔曼·路易会面,在创业的早期阶段就获得了中情局的支持。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原点。在此期间开发的ExecuteLocus之类的数据挖掘程序和与之相关的项目显然为爱德华·斯诺登最终披露的新的国安局项目奠定了基础。2008年,脸谱网从格雷洛克公司获得了下一轮融资,而相关文件和吹哨人的证词均证实,国安局正在有效地重启全面信息意识项目,重点是通过全面监控电子邮件、短信和网络浏览历史来做互联网数据挖掘。

感谢斯诺登,我们现在还知道了国安局的XKeyscore“数字网络智能”开发系统旨在让分析师不仅可以搜索互联网数据库(如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和浏览历史),还能搜索电话服务、手机音频、金融交易和全球航空运输通讯——基本上就是整个儿全球电信网络。高地论坛的合作伙伴科学应用国际公司和其他几家承包商一样,在制造和管理国安局的XKeyscore系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最近还涉嫌参与了国安局对隐私网络Tor的黑客攻击。

因此,五角大楼高地论坛作为召集网络,不仅与这一切密切相关,而且根本是直接参与了这一切。2009年,当时的论坛联合主席、五角大楼首席情报官林顿·威尔斯证实了他在扩大美国领导的全球监视机构中的关键作用,他在接受《联邦技术》(FedTech)杂志采访时表示,他曾监督国安局“于去年夏天推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长期架构,这将在2015年之前提供愈加复杂的安全性”。

与高盛的联系

当我向威尔斯询问高地论坛在影响美国大规模监视方面的作用时,他只是回答说他不想对此发表评论,而且他已经不再领导该组织了。

尽管威尔斯意料之中地不再担任政府职务,但他与高地论坛仍有联系。2014年9月,他在发表了影响深远的五角大楼转型白皮书后,加入了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ontere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网络安全计划,任杰出高级研究员。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某种试图在退休后保持忙碌的形式。威尔斯的行动强调的是五角大楼的信息战概念不仅仅是关于监视,还包括利用监视来影响政府和公众舆论。

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网络安全计划现在已经通过学院教务长艾米·桑兹(Amy Sands)博士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与五角大楼高地论坛合作,桑兹博士本人是国务卿国际安全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该计划网站指出,谅解备忘录是与理查德·奥尼尔签订的:

“……为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网络安全计划与高地集团未来的联合会议铺平了道路,这些会议将探讨技术对安全、和平和信息参与的影响。近20年来,高地集团与私营企业和政府领导人,包括国家情报局局长、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国防部长办公室、国土安全部部长办公室、新加坡国防部长等都进行了创造性对话,以制定政策和技术研究领域框架。……”

新的“五角大楼高地论坛—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网络安全计划”合作计划的资助者是谁呢?据计划网站所称,该计划是“通过乔治·李(George Lee)慷慨解囊捐赠种子资金”发起的。乔治·李是高盛的高级合伙人,担任投资银行部门首席情报官,以及全球技术、媒体和电信集团(Global 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主席。

但重点是:2011年,李为脸谱网做出了500亿美元的估值,他之前还曾为谷歌、微软、eBay等其他与高地论坛关系密切的科技巨头处理交易。李当时的老板斯蒂芬·弗里德曼(Stephen Friedman)曾是高盛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后来是该公司执行董事会的高级合伙人,他也和高地论坛之王威廉·佩里、论坛成员约翰·布朗一样,是In-Q-Tel的创始董事会成员。

2001年,布什任命斯蒂芬·弗里德曼担任总统情报顾问委员会委员,之后在2005年到2009年间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弗里德曼此前曾与保罗·沃尔福威茨等人一起在1995—96年度的美国情报能力调查总统委员会任职,并于1996年在耶利米小组(Jeremiah Panel)向国家侦察办公室(加入高地论坛的监视机构之一)主任提交了一份报告。弗里德曼在耶利米小组的同事包括马丁·法加(Martin Faga),他当时是MITRE公司综合情报系统中心的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管理CIA-NSA-MDDS计划(该计划启发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反恐数据挖掘计划)的图拉辛汉姆也是该公司的首席工程师。

科学应用国际公司/雷多思执行官杰弗里·库珀在《网络空间与国家安全》(Cyberspace and National Security)(乔治城大学出版社)一书某章的脚注中透露,另一位高盛高级合伙人菲利普·维纳布尔斯(Philip J. Venables,作为首席信息风险官,负责领导公司的信息安全项目)于2008年在所谓的“威慑扩充会议”上发表了高地论坛演讲。库珀的章节“经许可”借鉴了维纳布尔斯的高地论坛演讲。2010年,维纳布尔斯和他当时的老板弗里德曼一起参加了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世界经济会议。在过去几年里,维纳布尔斯还加入了好几个国安局的网络安全奖审查委员会。

总而言之,那些制造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二十一世纪科技巨头——从谷歌到脸谱网——的投资公司,都与美国军事情报界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维纳布尔斯、李和弗里德曼要么与五角大楼高地论坛有直接联系,要么就是论坛的高级成员。

用恐怖对抗恐怖

围绕着高地论坛进行的这些巨大的金融利益和军事利益的融合,通过乔治·李对论坛的新合作伙伴——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网络安全计划——的赞助来看,就不言自明了。

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网络安全计划主管伊塔马拉·洛查德博士(Itamara Lochard)长期以来一直在高地论坛工作。根据她在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简历,她经常“向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高地论坛展示关于非国家团体、治理、技术和冲突的最新研究”。她还“定期为美国作战指挥官提供建议”,并专门研究“暴力和非暴力次国家团体”对信息技术的使用。


图9:伊塔马拉·洛查德博士是高地论坛高级成员,五角大楼信息运营专家。她领导了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的网络安全计划,该计划支持五角大楼高地论坛,由高盛合伙人乔治·李提供资金,后者领导了脸谱网和谷歌的估值。

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四)“军工-金融-科技”的铁三角 | CHS

洛查德博士维护着一个包含1700个非国家团体的综合数据库,以便分析他们的“组织模式、合作领域、战略和战术”,库中包括“叛乱分子、民兵、恐怖分子、复杂犯罪组织、有组织的帮派、恶意网络行为者和战略性非暴力行为者”。注意,这里提到了“战略性非暴力行为者”,从国防部其他研究项目的重点来看,它可能涵盖了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或竞选活动的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团体或组织

截至2008年,洛查德一直是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大学(US Joint Special Operations University)的兼职教授,教授她为美国特种部队高级军官设计的“非正规战争”绝密高级课程。她之前还曾为多个海湾政权的高级“政治军事官员”教授“内战课程”。

因此,她的看法透露了许多高地论坛这些年来一直倡导的内容。2004年,洛查德参与撰写了美国空军国家安全研究所一本关于美国针对“非国家武装团体”战略的研究著作。该研究一方面认为非国家武装团体应该被紧急认定为“一级安全优先事项”,另一方面又表示武装团体的扩散“提供了可用于帮助实现政策目标的战略机会。美国可能会发现与武装团体合作符合其战略利益,这类例子曾经出现过,以后也会继续出现”。但是必须开发“复杂的工具”来区分不同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动态,以便确定哪些群体应该受到打击,哪些可以为了美国的利益而加以利用。“同样可以利用武装团体的侧写来确定美国可以用来协助某些武装团体的方式,这些武装团体的成功将有利于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

2008年,维基解密公布了一份泄露的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野战保密手册,表明高地论坛专家洛查德等人所倡导的思路已被美国特种部队明确采用。

因此,洛查德的著作表明,高地论坛汇集了五角大楼关于监视、秘密行动和非常规战争的先进战略:采取大规模监视以便获取被认为可能威胁到美国利益的暴力和非暴力团体的详细信息,或提供机会对它们加以利用,从而直接应用于美国的秘密行动。

最终,这就是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五角大楼催生谷歌的原因。他们借此就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效率地进行肮脏的秘密战争

===

纳菲兹·艾哈迈德(Nafeez Ahmed)博士是调查记者、畅销书作家、国际安全学者。他曾是《卫报》作者,为VICE的“主板”栏目撰写过“系统转变” (System Shift)专栏,也是“中东之眼” (Middle East Eye)的专栏作家。他因在《卫报》的工作获得了2015年“杰出调查新闻”的项目审查奖。

纳菲兹还为《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世纪报》(The Age)、《苏格兰人》(The Scotsman)、《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大西洋》(The Atlantic)、《石英》(Quartz)、《展望》(Prospect)、《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世界外交》(Le Monde diplomatique)、《新国际主义者》(New Internationalist)、《反击》(Counterpunch)、《真相》(Truthout)等媒体撰稿。他是《文明危机用户指南:以及如何拯救它》(A User’s Guide to the Crisis of Civilization: And How to Save It)(2010年)和科幻惊悚小说《零点》(ZERO POINT)等书籍的作者。他在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和秘密行动方面的报道工作为911事件委员会和伦敦77事件的验尸官调查做出了贡献。


(全文完)


扩展阅读:

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一):谷歌背后的“深层国家” | CHS

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二):“军民融合”催生谷歌 | CHS

中情局如何制造了谷歌(三):谷歌的军方背景 | CHS

西方的人物和组织:公众信息委员会 | CHS

西方的人物和组织:军民融合IQT| CHS

西方的人物和组织(6):美国外交关系协会 | CHS

西方的人物和组织(7):以色列游说集团 | CHS

西方的人物和组织(8):隐身国父所罗门 | CHS


背景简介:本文译者CHS为理科博士,科技从业者,专长为计算机技术,有多年海外生活经历,对国外社会有独特的观察。译者授权风云之声首发。

责任编辑:陈昕悦

上一篇新闻

涉嫌吸食可卡因 东京奥运会4名英美籍工作人员被捕

下一篇新闻

没有不可能:他,骑着摩托车120天跑了地球一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