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IDC技术趋势——回顾2020和预测2021

240V/336V/380V高压直流

【2020预测】巴拿马电源因为集成了变压器和配电部分,会令高压直流的市场规模(销售额)提高。从市场角度,BAT&移动的新增项目需求如果采用巴拿马电源方案,会蚕食原有240V/336V高压直流电源市场,出现此消彼长。

除了FB和谷歌已经开始有批量上带BBU的整机架,估计亚马逊和微软会从研发和试用阶段迈向更广泛的小规模应用阶段,可能1-2年内会在新建IDC推广。国内会出现支持高效能UPS互联网用户 (vs) 高压直流互联网用户两个阵营PK的格局,整体能效,成本,兼容性会充分竞争。两个阵营的头部客户由于自身业务需求,全栈综合成本以及商业应用三大角度上逐渐分高下。

【2020回顾】目前阿里主用巴拿马,腾讯和百度还没有规模跟进。电信主导的240V标准让移动非常难受,336V的高压直流对服务器电源的生态产业链不友好,有被边缘化迹象。国内有其他互联网用户考虑跟进240V高压直流设计,是否形成所谓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标准技术趋势还不能立结论。

【2021预测】腾讯和百度自有园区,有条件可以部署巴拿马电源(当然不同公司可以换个马甲名字),是否规模跟进不好说。灵魂的问题是,巴拿马的下一代是什么技术呢?有什么优化空间?从技术角度,笔者觉得巴拿马系统基本围绕2N架构做(包括2N巴拿马或者巴拿马+市电),系统架构也比较单一,优化空间有限。往后看,240V在配电侧电流容量对比三相交流系统的容量小,解决高密度机架(例如12~20kW)配电是个挑战。

IDC技术趋势——回顾2020和预测2021

整机架

【2020预测】整机架交付会更大规模,强调兼容性和减少设备机型,走类似2~3年前微软Olympus机架路线。

【2020回顾】阿里重新捡起来用更通用方式做,包括海外也参考使用,有点参考微软做法,大规模多个地方交付的优势能够体现出来。百度因为设备型号少最先尝到好处,腾讯应该还比较少。其他互联网公司虽然想跟进,但需要协同做出来不太容易。

【2021预测】整机架核心还是在于整理服务器机型,预制布线。大互联网客户得有相对专业的技术团队才容易推动,能不能迈过去整机架交付这步挺讲究运营和交付,技术研发的协同,最后还得证明成本优势,这条路的门槛不低,估计仍然只有特定客户有这种能力和优势。

微模块

【2020预测】如果腾讯后续切换到Tblock设计,大型数据中心使用微模块方案会失去重要用户支撑。微模块应用场景会聚焦在中小企业客户市场。使用高压直流的微模块版本,由于大型数据中心的高密度机架以及高压直流电源容量制约,微模块变得不够灵活。去电源,去列间空调回归整机架+通道密闭的技术形态会是一个趋势。这种交付方式在海外已经成为比较标准的参考。

【2020回顾】自建园区相对容易在项目早期开发阶段可以有条件做Tblock这种预制化方案,但微模块主要是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大型客户对微模块是一个模糊概念,去电源,去列间空调仍然是主流设计。

【2021预测】大型客户部署包含电源+空调的微模块目前看只剩下腾讯,其他互联网公司等很少会考虑使用。

IDC技术趋势——回顾2020和预测2021

锂电池

【2020预测】国内以华为代表的公司主推铁锂电池,这和国内电动车行业商业应用和成本结构有关。市场主流UPS厂商在储能上的国内研发能力不足和本地化不够,更多是跟随态度。而电池厂商例如双登,南都,力神等同时拥有锂电和铅酸生产线,由于在产业链的更上游,快到元器件级别,对最终客户决策影响力有限,纯粹上游厂商推动技术变革有一定难度。目前锂电池在国内IDC应用案例不多,今年锂电池在IDC应用会有一些突破。国内应用方向,主要是机架BBU的三元锂或者UPS配铁锂。另外海外市场由于产业链和供应商选择的原因,会以锰酸锂和三元锂电池为主。笔者对几种锂电池都有一些使用经验,今年会抽空写写对锂电池储能的看法。

【2020回顾】锂电池应用突破还是较少,用户对其认可度还不足。另外,拉下了电池储能想法的作业,希望今年能补上。

【2021预测】国外开始更多接受锂电池,国内依然各种技术理念问题,比较难推进。目前以IDC自身技术驱动力受制于最终客户认识,还是很难推动。突破几个关键客户才有技术破局的机会。

模块化/集中式UPS

【2020预测】海外应用大容量集中式的模块化UPS会变得更加主流,国内仍然以300~600kVA单机容量为主。大型模块化UPS集中在外资品牌(施耐德Galaxy VX和维蒂EXL等)和国内华为的FusionPower,未来功率模块密度会进一步提升,大型模块化UPS方案会被更多客户认可。

【2020回顾】大型模块化UPS,大型Colo接受度还不高,但模块化UPS再并机得到比较多客户认可,模块功率密度也获得印证,华为率先推出100kW高效模块。

【2021预测】会有考虑10kV-400V 的UPS,不用类似巴拿马电源的移相变压器设计,采用中压IGBT的换流站柔性供电设计整合的UPS,但用户很稀少。模块化UPS会有2条技术路径,多台类似500kVA附近的UPS,用50kW模块并机。另外是容量直接到1MW以上的UPS。当模块容量提升的时候,最后还是切换到大型模块化UPS为主流。智能ECO/超级旁路,智能限流等方式仍需技术应用场景开发。

IDC技术趋势——回顾2020和预测2021

列间空调

【2020预测】从施工、运营以及kW成本角度,大型IDC使用冷冻水列间空调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特别腾讯对微模块路线是否坚持列间空调会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大型IDC仍然以更加经济房间级冷冻水精密空调为主。中小型数据中心,尤其边缘数据中心,或者风冷版本列间空调(300mm宽)会有更多机会。

【2020回顾】大型冷冻水空调仍然是主流,列间空调主要还是腾讯作为主力。

【2021预测】偏向认为列间空调整体市场规模在萎缩,剩下风冷列间空调在小型数据中心有一些市场。

精密空调(新增)

【2021预测】大型冷冻水空调仍然是主流,平均冷冻水系统水温提升,末端往更大容量发展是趋势。

水冷冷机(新增)

【2021预测】磁悬浮水冷冷机开始有部分用户愿意尝鲜,整体规模不大,仍然是变频离心机为主

飞轮UPS

【2020预测】新加坡和香港飞轮UPS市场会继续衰落下去,从供应链服务响应,设计标准化的角度,大部分客户偏好静态UPS。欧美大用户对飞轮UPS的应用会越来越少。从近5年的运营事故和记录看,目前应用较稳定的飞轮UPS是德国制造商Piller产品,例如澳洲NextDC新建IDC仍然在用,亚太市场飞轮UPS市场新项目增量可能会出现较大萎缩。

【2020回顾】全球都在有放弃飞轮UPS的趋势,飞轮作为储能在UPS领域还不太被看好。

【2021预测】继续走下坡路。

间接蒸发

【2020预测】中国市场会在偏远三线城市或者部分二线城市(环一线)有一定规模应用,一线市场基本很难。间接蒸发需要依赖较高的送回风温度以尽量利用室外温差增大自然冷,对普遍客户应用和地点气候区域应用有局限条件。间接蒸发对方案前期设计,建筑结构和占地要求,运行工况和室外条件,都导致被更多客户广泛认可并成为主流方式会很大挑战。以笔者在亚太观察多个使用过间接蒸发的公司来说,有不少已经退回冷冻水系统,包括亚太几个大型IDC公司,以及北美Top3的几个IDC在2~3年前尝试过间接蒸发后,也转回到水系统,面对多租户等Colo场景都更加灵活。公开资料显示,包括微软华盛顿第四代G4设计用戴尔IT-PAC使用间接蒸发,G5设计改成水系统并获得更好PUE表现;Equinix美国,英国伦敦和澳洲,北美Ragingwire和Cyrusone也是间接蒸发用过一些后回退。据笔者调研,欧美在2015年~2017年项目中有不少使用间接蒸发方案,近年回退到水冷系统,个别IDC会考虑采用一体化集成的氟泵系统。笔者认为国内外整体市场仍然以水系统为主流。

【2020回顾】市场就是乱,各种带货带节奏。

【2021预测】水系统从设计到运营都有一定门槛,比间接蒸发从原理上需要更多工程设计。间接蒸发更产品化,但国内太多非正常设计,实际效果从调研结果看不太理想,与笔者以前在国外了解的情况一样。笔者偏向认为一阵热潮后,大家使用后有直觉感受,出现回退冷冻水方案的情况。从整体产业链发展,笔者更认可水系统+自然冷发展道路。

液冷服务器

【2020预测】浸没式液冷生态和3M液体成本问题,机房适配仍然是很大挑战,IT设备设计和运营,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从目前看,板级液冷虽然在IDC层面节能效果有一定提升,但也提升了系统复杂度。用户需要站在更高全栈(性能,瓦特,成本,运营难度四个层面)和业务角度思考并体验到优势后,才考虑更大规模部署。这里面的关键是还是业务和性价比视角。

【2020回顾】基本正确,腾讯跟进板级液冷,另外一些互联网客户也在研究板级液冷。

【2021预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超越笔者能力,粗浅判断,板级液冷更具备产业链规模发展的基础。浸没式液冷产业链还不成熟。

一路市电一路高压直流/UPS

【2020预测】一路市电+一路电源的架构仍然会存在2~3年,特别是高压直流。除非站在更高的角度,转向使用欧美的BR和DR交流架构。

【2020回顾】阿里从架构上变成2N的高压直流走巴拿马路线。其他用高压直流的用户还是相对传统设计。

【2021预测】没太多改变,二线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规模自建/租赁IDC,哪怕UPS设计,也很少大型客户BR或DR。老美用户在国内数据中心会采用这些架构。更换技术架构适合愿意技术尝鲜的客户,但目前看比较有限。

工业设备监测

【2020预测】目前硬件接受度和稳定性仍然需要更多时间验证。在技术实践上,低垂的果实大概率出现在无线电池监测,电气开关物联网监测(包括低压配电,配电末端无线支路监测等)。硬件+网络接入会丰富业界产品供应,但硬件+网络接入+应用才是完整解决方案提升。传统工业公司除了夯实硬件性能,走向ICT化,通过数字化硬件接入+数字化运营管理会是未来战略方向。预估今年开始,有更多客户愿意尝试数字化硬件,但软件和运营层面应用是短板,需要时间完善客户运营习惯提升体验。

【2020回顾】发展缓慢

【2021预测】没太多改变

监控系统

【2020预测】国内在运维层面没有明显改善迹象,运营层面会考虑更多SaaS平台功能集成。国外使用SaaS版本的Service portal平台集成ITSM和DCIM功能,配合底层BMS+EPMS的架构成为大型IDC公司的主流。AI应用在运营层面的门槛较高,更多针对性能优化,对流程化管理的优化上帮助有限。

【2020回顾】发展缓慢,部分客户开始考虑能源管理功能

【2021预测】能源管理,碳管理,更精细PUE和电力管理会慢慢获得头部用户认可,在功能上会持续优化。

上一篇新闻

道格拉斯A-4“天鹰”攻击机

下一篇新闻

腾讯云加速可用区布局,为产业全球拓展输送中国计算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