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中的特别部队,英国士兵吓得发懵,新加坡8万英军投降
1942年的新加坡战役,是二战史上很有标志性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拥有8.5万兵力的英军,在日本3.6万军队的袭击下,竟然不堪一击,没多久就伤亡了5000多人,可以说是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英军最终彻底丧失了斗志,不得不向日军缴械投降。
这是英国历史上耻辱性的投降事件之一,永载英国史册,同时也标志着英国在东南亚殖民势力的彻底崩溃。
新加坡英军最高首领帕西瓦尔将军
银轮部队
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分析英国为何战败的文章也很多,但几乎每篇文章都会提到日军当时一支非常特别的部队——银轮部队。
所谓的“银轮部队”,其实说开了也没有那么神秘,不过就是日军的自行车部队而已。
盖因为日军自行车的车轮要考虑到防水防锈,所以在车轮的钢圈上镀了一层金属铬,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耀眼的银色,所以被日军称之为“银轮部队”。
自行车战史
早在19世纪的末期,自行车已经被应用于战争中。
英法美等欧美国家早就开始尝试在战事中使用自行车,日本军队其实并非是首创者。
19世纪末美国的自行车部队
基于19世纪末,乃至20世纪的军事发展水平,自行车在军队中其实有很多的优势。
◆步兵:
相对于普通的步兵,骑自行车的步兵可以承担更多的负重,在相同体力下可以行军到更长的距离,速度也相对较快。
也有人尝试在自行车上安装其他军事装备,进一步拓宽它的应用范围,可惜后来发现不是非常靠谱。
◆骑兵:
相对于骑兵部队来说,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虽然慢了一些,但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1. 马匹在战争环境中容易受到惊吓,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自行车就没有这个问题。
2. 马匹需要粮草给养,自行车顶多上点黄油润滑。
3. 马匹容易生病,而且会疲劳,自行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重机械化部队:
相对于坦克等机械化部队,自行车的优势也很明显。
1. 没有油耗。
2. 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而且易于操作和维修。
3. 狭窄崎岖的路段,重型机械难以通过,但自行车却可以畅通无阻。如果遇到了难以通过的险隘沟渠,兵士甚至可以扛着自行车通过,然后再继续骑行。
日军的最合适选择
日军在二战东南亚战场之所以大量使用了自行车部队,也就是银轮部队,其实正是验证了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适用的,就是最好的。
◆环境
东南亚气候炎热,丛林密多,很多道路崎岖泥泞,难以通行。
◆资源
日本毕竟是岛屿小国,资源有限。飞机、坦克等重型军事装备都要消耗大量的油料,这对于日本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得不谨慎使用。
◆工业能力
相对于欧美的反法西斯力量,日本的工业制造能力并没有占据优势,但对于自行车的生产却可以轻松掌握。
更何况,日本在东南亚赶走英军后,也在英国的东南亚原殖民地接收了不少自行车——例如泰国。
也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自行车成为日军的重要作战工具,在新加坡战役中立下了奇功。
日本战时自行车部队宣传画
新加坡战役
1942年的2月8日,日军发动了进攻新加坡的战争
英军虽然在军队数量上远远超过了日军,是日军的两倍还要多,但在战术布置、战斗经验等方面远远后于日本。
(顺便提一句:在日英发生战争前,两国曾经是非常“亲密”的盟国。)
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国军队组成比较复杂,有英国本土兵和澳洲兵,还有一些是英殖民地的印裔兵。
这些士兵的军事素养,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评价。
如果让他们去镇压东南亚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力量,战力方面应该是绰绰有余。、
但是如果让他们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队,其色厉内荏的本质立刻就暴露无遗。
短短几天,英军就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伤亡了5000多人。
日军登陆以后,新加坡岛屿上竟然响起了轰轰的“爆炸”声,卡卡的“履带”声,仿佛几个坦克兵团已经碾压了过来。
英军士兵当时吓得魂飞魄散,战意全无,军心大散。
1942年2月15日,8万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军,在帕西瓦尔将军的率领下,向日军集体投降了。
向日本投降的帕西瓦尔将军(右手边第一个)
真相
英军后来才知道,日军当时压根没有大规模的坦克兵团登陆,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臆想而已。
怪就怪他们已经被吓破了胆,所以才风声鹤唳,杯弓蛇影。
那轰轰的“爆炸”声,其实是因为新加坡的天气太热,日军的自行车行驶速度又很快,所以造成了很多的爆胎。
爆胎的自行车来不及修理,日军干脆把橡胶胎扒了下来,骑着只有钢圈的自行车奔赴战场,钢圈和石板路因为摩擦自然产生“卡卡”的声音。
成千上万辆的自行车驰骋在新加坡的几条重要军事进攻路线上,轰轰卡卡的声音有了加成效果,这才让本来就吓破胆的英军误以为是坦克兵团飞速驶来,吓得赶紧撤退,从而兵败如山倒。
唉,竟然出现了这种结果,就连日本人自己都想不到,估计事后都能笑出声来。
总结
◆爱和平
五斗反对一切的侵略战争,以及各种非正义的战争,反对日本侵略,爱好世界和平。
◆莫夸张
英军在新加坡战役中的惨败,其实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日军的“银轮部队”固然给英军造成了强大的震撼力,但只是英军溃败的因素之一。
自行车部队在东南亚的某些特殊战场上,可以说是最适合的进攻部队,但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战场环境,要不然可能是自取其辱,得不偿失。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
有人炒股,有人做生意,有人种地,有人做自媒体,总有一件事情最适合你,没有必要跟风,免得最后得不偿失。
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选择自己最合适做的事情,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普通人的成功之道。
五斗出品,只做原创,有理有据,欢迎关注@五斗侃史论今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