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谈谈香港的发展史

香港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首,但是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让人有些困惑。隐隐约约感觉到香港的经济在走下坡路。但是又谈不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几天查阅了不少资料,得出了些许结论,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想弄清楚香港的现状,我们得先了解它的发展史。知道它曾经是如何起朱楼,宴宾楼,才能知道最终为什么楼塌了。

香港在清朝时期还是一个落魄的小渔村,跟当时众多的小渔村一样名不见经传,又穷又落后。香港的拐点发生在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大家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当然了,这是英国自己主动要求的。英国对香港一见钟情,爱得不行。那么为什么英国就看上了香港却看不上其他的小村呢?你说感情嘛这事很难说的。不过英国还真不是因为恋爱脑,它看上香港主要是因为香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网上找了一张图,大家凑合看一下。

谈谈香港的发展史

忽略我制图的粗糙。当时国与国之间也是有贸易往来的,海运成本是陆运的三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贸易基本通过海上运输完成。而香港是天然的深水港,水深浪平,尤其是维多利亚港,面积大,吃水深,是世界排名前三的优良港口。也就是说香港这个地方生来就应该做贸易港口的。只是当时怀才不遇,没有伯乐赏识,只能一直当一个破落的小渔村。直到英国发现了它,把它从大清那里抢了过来并好好的发挥了它的长处。

香港没有成为贸易港口前一直都是广州担任这个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英国人把香港打造成免征关税的自由贸易港。香港很快就取代了广州。当时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进口货物和三分之一的出口都是通过香港转运的。除了中国,欧洲,东南亚,朝鲜,日本这些国家海上运输的货物也需要在香港自由港转运。于是香港在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

除了自由贸易港这个因素,香港的发展还得益于1929年至1933年横扫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及随之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西方跟欧洲许多国家受经济危机和战乱影响,部分英国资本和欧洲资本为了避险纷纷涌入香港。无疑是为香港带来了天亮的资本和人才。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的内地资本和人才也纷纷涌入香港。特别是上海沦陷后,上海的资本大量流入香港。这些流入的资本规模达到了当时香港总资产的一半以上。不太明白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现在的美国。美国也是各国富豪和各国人才争相涌入的国家。有了这些资本和人才的加入,美国才能越发的强大。去年到今年,我国几个富豪都想着把财产转移到美国移民美国。但是天算不如人算被拦住了。

回到香港,当时的香港也是如此,各国资本人才纷纷涌入使得香港迅速的发展起来。

你是不是想问英国就真的这么善良了,无私的帮助香港,让它迅速的发展起来?怎么说呢?这就像你开了一家公司,招了许多员工。你想办法让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除了想帮助员工的成长以外,你更希望的是员工能力得到提升后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因为你开公司最终还是为了盈利,不是为了慈善嘛。

你是不是觉得那香港被英国殖民好像也挺好的。其实不是,当时香港能发展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身的优越性。就如有的人才借助公司平台发光发热,不是因为这个公司平台他才能发光发热。就算是换了一家公司他依然能发光发热。而且英国殖民香港的弊端远远大于利端。

我们前面提到英国把香港打造成免征关税的自由贸易港来提升竞争性。关税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港英政府却让香港免征关税。那么他们是如何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呢?很简单嘛,一方面通过其他渠道收取,另一方面少投入就能少支出。

关税收不了那可以弄一个出口配额。比如你是做衬衫出口的,现在规定每年只能出口一千万件衬衫。你想出口你的衬衫就来购买出口额度。你想着你每年起码得出口五百万件衬衫,于是干脆就把一千万件的出口额度买了下来。自己用了五百万的额度,把剩下的五百万额度转手卖给了其他商人。很快你就发现,嘿,辛辛苦苦做衬衫出口赚的那点小钱还不如倒买倒卖出口配额来得轻松自在还爽。于是很多资金雄厚的资本家不干实业,专心搞起了倒买倒卖出口配额的买卖。当然了,港英政府除了通过出口配额增加财政收入外,它还通过出售专营权来获取钱财。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只要能做到专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就如古代的盐商,哪个不是富得流油。你说盐才值多少钱一斤,能赚多少啊?首先盐是必需品,你可以一个月不吃甜食,但你能一周不吃咸食吗?每家每户每天都得用盐,人口基数大,需求稳定,盐带来的收益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就如全中国14亿人,每人每月给你一块钱,那你每个月就有14亿元的收入一样。

香港的专营权涉及哪些行业呢?分别有金融,保险,房地产,通讯,交通,市政公营设施等等。讨厌吧。基本涉及人们生活必须使用的领域。这么看是不是感受不深,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就说通讯吧。只有一家在经营,现在推出最低套餐688元每月。你说太贵了,不想用。没关系啊,那你就别打电话,别聊微信,别看短视频,别跟其他人联系了。现在谁还能离得开通讯?所以定价权在别人手里,对方喜欢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而你只能咬牙接受。

专营权是非常不利于创新跟竞争的,毕竟你一家独大,你现在就能舒舒服服的赚钱就没必要投入巨量的财富去搞研发,去提升技术和搞产业升级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出口配额和专营权还有土地拍卖租约。港英政府把香港土地拍卖给几家地产大亨。网上一直说香港房价高是因为香港土地小,居住人口多。拜托,香港土地面积是1106.6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750万左右。看看我们的深圳土地面积1997.4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756万。数学好的小伙伴告诉我,到底谁的人口密度更大。

你说不对啊,你真的去过香港,明显感觉到深圳没有香港拥挤。为什么呢?因为香港大部分土地被地产商买下后囤着没有开发啊。已经开发的只是小部分,那当然拥挤了。为什么不开发呢?因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才能涨上去啊。

你想啊如果有10个人饿肚子,你做了8个包子出售,注定最少有2个人是没有包子吃的。这10个人为了抢到包子就会互相出高价把包子买下来。本来卖一块钱的包子最终变成了100块钱一个。你做的8个包子能赚800。但是如果你选择做30个包子,10个人可能每人买2个包子,甚至有人买3个包子。你最多只能赚30块钱。而且做30个包子的成本比做8个包子的成本要高得多吧。

地产商把买下来的土地大量放着不开发,只开发小部分。这样就能永远的供不应求,那就能永远的涨价,也就能永远的高收益。是不是很可恶。当然可恶,这孩子不听话,还坑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妈妈也逐渐看不下去了。于是就有了香港北部都会区。拟建300平方公里。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量上来了,后期的价格也就会受到影响。但愿能缓解香港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

你是不是想说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财政问题已经基本弄明白了。那么少投入少支出又是指哪方面呢?英国殖民香港156年为香港做过什么大投入的项目没有呢?我这里说的大投入项目指的是投入金额大,回报低,需要回报时间极长才能回本的项目。就像我国的高速公路,高铁,4G网络覆盖。前期投入金额巨大,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但是利于当地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英国在漫长的156年间做了什么呢?香港对英国来说是殖民地,当时抢这个地方不是善心大发要去打救当地的老百姓。而是想掠夺当地的财富。

你说也不是啊,港英政府也建了学校,建了公路,建了教堂,也制定了很多利于发展的制度的。其实我们可以把香港理解为一家公司,港英政府作为CEO,它建学校,建公路,建教堂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跟前文提到的一样,让员工提升能力是为了让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年的香港是一个落魄的小渔村,文盲率极高。而那个时候的英国已经的工业国了。它想把工厂建到香港,让香港人去搞生产当苦力。有些机器需要操作,识字成了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也需要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

建公路是因为要想富先修路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富,英国当然是想的。但是它从此至终想的富是它自己富,不是大家一起富。当然了,随着香港发展,它能吃肉,香港人自然能跟着喝点汤了。

那建教堂呢?建教堂是为了传播宗教信仰。印度有13亿人口,但是网上总说印度只有一亿人口,剩下的都是牲口。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也知道,印度是有种姓制度的。就是把人明明白白的分了三六九等。你出生高种姓,那你的一生将过得很如意。但是如果你是出生低种姓,那别想了,这辈子就在坑里躺着吧,别想奋斗,别想改变人生,因为不可能。印度的阶层是不可跨越的。就像挺久以前的新闻,印度低种姓的小伙子不认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好不容易当上了医生。最终被高种姓的护士逼迫到跳楼自杀。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低种姓,就算通过努力当上医生这么神圣的职业还是改变不了他的阶层。在高种姓人的眼中,他是贱民,可以随意欺辱,跟他是不是医生没有关系,只跟他的出生有关。

讲真,博主当年还单纯无知一度想不通像印度这样的大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为什么种姓制这么愚昧无知的封建残余思想还能延续到今天,存在了几千年之久。为什么低种姓的人不反抗呢?后来想明白了。

比如你出生低种姓,你好不容易推翻了旧政府成立了新政府。当你坐上了高种姓的位置时,你会惊讶的发现种姓制的真香定律。那还改什么改啊,必须继续延用种姓制啊。因为种姓制是真的非常适合控制底层的同时又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阶级。想想就知道了,你的家族成了高种姓,一切的资源都归你的家族。你的后代子孙都继续享用这些资源。而底层的人老老实实的在坑里躺着,不闹事不反抗。你继续享受人生又不用操心有人起来闹事。是不是想想都特别爽。

还是想不明白底层老百姓为什么就甘愿认命,不反抗是吗?早在几千年前,作为统治者的高种姓为了更好的统治底层就编排了他们的宗教。没错,宗教是他们统治的工具。宗教向低种姓传递了一个思想就是出生在哪个阶层必须认命。这是上天的安排,个人是无法改变命运的。如果这一生好好服从高种姓的管理,不闹事不反抗,那么来生就有可能出生为高种姓。这种观念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已经深入印度低种姓的骨髓。看看印度的底层人民,虽然生活过得极其不如意,但是他们往往有种认命感。人生明明掉坑里了,他不想着从坑里爬出来反而是找个舒服的姿势躺着。

又扯远了,回到香港。港英政府建教堂也只是为了传教。你信我的宗教就得乖乖的听我的话,别管我的话是对是错,也别管是对你好还是对你坏。

你说不对啊,不是要聊香港的发展吗?说了半天好像没说到点上啊。博主你是不是又跑题了。没有跑题,其实原因已经说了。

首先香港能发展起来得益于自由贸易港这个金光闪闪的身份。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各个港口的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份额自然被分割了。港英政府一直都没有对香港做长期投入,所以香港并没有飞跃性的发展。有些小伙伴可能不太明白,就如上文提到的我国建高速公路建高铁还有4G网络的覆盖。你光看这些没感觉,很多行业连接起来也就明白了。我国线上购物的迅速发展是不是得益于交通发达和4G网络的覆盖。短视频的火爆是不是得益于4G网络的覆盖。想想十年前,打开一张图片都要等几分钟。这种情况下短视频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当然了,这里只是举了大家比较了解的例子。我国投入的利于民生,利于我国长期发展的项目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网上搜索,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很多时候一个项目的投入后面产生的经济链条是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的。港英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相关的投入也就不会有后面相关财富链条的发生。

还有香港的大资本家们,如果他们能在六七十年代搞科技创新,搞产业升级,香港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六七十年代香港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首。新加坡,韩国,我国台湾的经济远不如香港。但是到现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在高科技工业化,自动化,机械化方面都发展得很不错。韩国的半导体更是在全球能占一席之地。

香港不是没有机会,说个事例大家感受一下。1950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塑料厂生产塑料花。1960年时,香港几乎垄断了全世界塑料花的生产。那个时候正是香港制造业的鼎盛时期。说个题外话,小时候老师跟我们说李嘉诚是靠捡破烂成了首富的。让每个小伙伴一度想组团去捡破烂。不知道当时的那个老师对李嘉诚的发迹不了解还是说她只是想给当时作为穷小孩的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澄清一下,人家还真不是靠捡破烂变成首富的。变成首富的过程有些复杂又有些不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实香港错过了良好的机会,当时明明占了先机,最终却被锁死在那个阶段,眼睁睁看着其他三小虎超过了自己。

近年来大家越发觉得实业才能长远发展。靠虚拟行业终究无法走远。当然了,虚拟行业来钱快,实业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走下去。但我最近的感触特别深的是永远别想走捷径,你以为你能弯道超车,其实你是弯道翻车。只有在足够的量的积累,在超过临界点后才会有质的爆发,而大多人死在了到达临界点的路上。

全文完,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上一篇新闻

林清玄: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

下一篇新闻

美女和丑女的幸福概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