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合资券商又入场!发起方大股东为淡马锡 18家合资券商排队待审

继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相继获批后,星展证券的设立进程也继续推进。根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于4月8日被要求补正材料。

早在去年年中,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甘牛透露称,星展集团有计划在中国设立合资证券公司。不过,由于星展银行持股星展证券比例尚未公布,尚未确认星展证券是否属于外资控股券商。

根据证监会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名单来看,截至4月13日,包括星展证券在内,已有18家合资券商排队待审。

排队合资券商再添一丁

在证监会排队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名单上,摩根大通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已然功成身退,这一次前来报到的“新兵”为星展证券。

公开信息显示,星展证券的发起设立方为星展银行(DBS),原名为新加坡发展银行(DevelopmentBankofSingapore),是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业务地区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主要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而星展银行最大股东为新加坡政府投资部门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可谓来头不小。

合资券商又入场!发起方大股东为淡马锡 18家合资券商排队待审

事实上,星展银行在国内布局已久。公开信息显示,星展银行自1993年就已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明确表示促进外资银行全面发展,鼓励外国银行设立或者将现有分行转制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星展银行随即设立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在国内设立独资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

据星展中国CEO、行长葛甘牛此前公开表示,作为星展银行在中国的全资子行,星展中国自2007年成立以来,资产规模稳步提升,总资产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5%,客户贷款和存款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7%和7%。目前星展中国已在中国主要城市拥有12家分行和23家支行,员工人数将近2000人。

虽然刚刚提交申请及补正材料,但星展银行拟申请设立合资证券的路径早有端倪。在去年6月26日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葛甘牛透露称,星展中国的母行——星展集团有计划在中国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目前正在和潜在中方合作方进行洽谈,也在积极跟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进行沟通,希望能尽快推进合资证券公司的申报。

而在近期星展银行举办的“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论坛”上,葛甘牛进一步补充称,“中国正在积极推进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基本上只要是银行能做的,星展银行都会积极争取。例如,我们已经向证监会递交了申请材料,期待获得证券公司牌照,这也显示了星展银行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看好,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我们为中国企业客户服务的重要产品和领域。”

18家合资券商待审,多数原地待命

根据证监会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名单来看,截至4月13日,共有18家合资券商排队待审。而除了星展证券外,其余待审公司均为“老面孔”。

从申请时间上来看,上述待审券商中有13家在2016年申请材料被接收,4家在2017年9月前接收,并均进行了材料补正。其中,粤港证券、阳光证券两家进度较为靠前,分别在2016年9月13日、2017年1月24日获得第一次反馈意见,其余券商尚未进行至审查阶段。

合资券商又入场!发起方大股东为淡马锡 18家合资券商排队待审

据业内人士介绍,合资券商发展历程整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95-2000年期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契机,中金公司一枝独秀,得以实现快速发展。第二个阶段是在2001-2012年期间,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合资券商纷至沓来。第三个阶段是在2013年后,部分合资券商由于水土不服,发展陷入困境,面临外资股东退出的局面。

例如,2007年1月,长江巴黎百富勤发布公告,法国巴黎银行将其持有的33.33%股权转让给长江证券。长江巴黎百富勤是我国第3家设立的合资券商,然而在设立后业绩不佳,连年处于亏损状态,成为第一家宣告退出的合资券商。除长江巴黎百富勤外,财富里昂证券、海际大和证券、华英证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4家的外资股东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截至目前,我国的合资券商数量为14家。其中,根据CEPA补充协议设立的合资券商有汇丰前海、东亚前海、申港证券和华菁证券4家;另有中金公司、中银国际、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瑞信方正、中德证券、东方花旗、摩根士丹利华鑫、摩根大通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东方证券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持有的东方花旗证券全部33.33%股权。在交易达成后,东方花旗也将不再是合资券商,转为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

就目前合资券商情况来看,中金公司作为合资券商乃至整个证券行业的龙头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具有显著竞争力。而对于部分合资券商而言,由于存在牌照限制,单纯投行业务难以带动业绩表现。此外,在CEPA框架下成立的4家新型合资券商尚处于萌芽阶段,业务能力尚处于考察期。2017年仅有申港证券一家净利润为正,剩余3家均处于亏损状况。

广发证券非银团队指出,合资券商在总资产和净资产方面均与国内龙头券商存在较大差距,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另外,合资券商境内外股东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差异,双方在经营发展上易产生分歧。合资券商在经营业务范围上有严格限制,多家券商仅持有投行单一牌照,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无法发挥优势,综合实力较弱。而在牌照放开后,外资控股券商的竞争差距将逐步缩小。

外资控股券商加入带来鲶鱼效应

从去年11月瑞银证券成为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到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的火速设立,外资控股券商不断涌入。

此前,证监会曾表示,将继续坚定落实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对外开放的具体工作,继续依法、合规、高效地做好合资证券公司设立或变更实际控制人审核工作。

而在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支持符合设立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条件的外资机构设立合资的全牌照证券公司等一系列条件放开之后,外资控股券商陆续杀入国内市场,将给行业带来“新打法”。

例如,从财富管理角度来看,相比国内财富管理业务而言,外资控股券商财富管理业务链条细分化程度高,私人定制化程度强,不仅能向客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也能提供各类细致化服务。另外,凭借股东资源优势,外资控股券商在投行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海外并购、跨境交易等方面渠道更为多样化。

与此前外资参股的合资券商不同,业内对外资控股的“洋券商”有着更多期待。对于外资控股券商进入后给行业带来的“双刃剑”,国内券商显然已有充分的认识。

广发证券非银团队表示,相比合资券商,外资控股券商是更高层面的开放,几乎是全业务牌照,避免了合资券商的先天不足;同时,外资股东在机构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经验丰富,在衍生品不断丰富、财富管理渐成经纪业务转型方向预期下,外资控股券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外资控股券商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会带来一定竞争,但更应乐观地看到,在“鲶鱼效应”下国内机构的经营效率可能提升,而且,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可能不断推出,有利于证券行业的长期发展。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则指出,从行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中资券商仍然具有经纪和资本中介业务的本土优势,对接企业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更“接地气”。外资控股券商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套保服务及境外融资、跨境并购等业务方面更具竞争力。另外,长期浸淫海外资本市场“惊涛骇浪”的大型投行在经营风格上与内资券商存在极大差异,行业竞争生态或将有较大改变。如何平衡资本市场开放和我国金融稳定,维护A股“主战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需要监管部门更多的智慧。

本文源自券商中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上一篇新闻

垃圾分类催生上千创业公司 巨头涌入仅“浅尝辄止”

下一篇新闻

流动人口持续下降意味着什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