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艺术|变像——薛松艺术展
薛松:变像
Xue Song: Trans-Figuration
展览时间:2022.3.26 - 2022.4.20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5/6/8/9号展厅
展览总监:王绍强
学术主持:皮道坚
策展人:姜俊
变像——薛松艺术展
前言
艺术家薛松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由拼贴构成的既整体又多元的碎片化世界。在波普风格的造型和色彩中,拼贴创造了多维度的图像嵌套:现代化的都市风景、西方古典油画、宋元山水、老上海商业月份牌、社会主义宣传画、当代时尚广告、古典西方乐谱、书法字帖、民间刺绣、木板年画……它们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同时又分裂着:作品潜在的叙事各自风马牛不相及。重要的是,每一个局部的拼贴都带着烧灼的痕迹,仿佛一切先在的秩序都将被扬弃,在灰烬和焦痕中一切都将“浴火重生”,以一种当代的方式被再次重构。
薛松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一直留在上海,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和城市化巨变,他的创作几乎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步。在经历了1990年的一次工作室火灾后,废墟现场给他带来了启发,拼贴成为了他此后标志性的的创作手法,并保持至今。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全球流行的新消费文化在中国兴起,生活在上海的艺术家敏锐地把握到了时代变迁的脉动,薛松在他的拼贴中机智地运用了西方波普艺术的手法,以使其适应于对中国当代新现实的表现。
本次展览的主题“变像”来自于佛教艺术的术语“变相”,即用绘画表现佛经故事。而将“相”改为“像”不只对应于艺术家对各种“图像”的挪用和拼贴,更意在强调薛松创作的“图像生产”意义。应该说,贯穿整个展览的重要主题是“变像”之“变”,它包含了几层含义:首先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剧烈变迁,用新的手法表现了新的中国现实,这些我们可以在他的“全球波普”和“大都市”系列中看到。其次他改造了来自于西方、代表消费文化和大众流行的波普艺术,并让其与中华传统民俗和艺术经典有机融合,如“民俗波普”“新山水”“文字与书法”。然后他通过拼贴和蒙太奇的混合手法将中国和西方、传统和当代、精英和大众并置且相互为文,诠释新时代全球文化身份的冲突和融合,以展现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双重变化。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中西对话”系列,在其他主题中我们也不难寻觅到这一意蕴丰富的表达。
最后,在薛松的近期创作中,从“文字与书法”到“法自然”系列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个缓慢的转变——逐渐淡化了可辨识的形象,回归其早期作品中的抽象性和表现性。这仿佛是洗尽铅华后的返璞归真。本次展览除了回顾艺术家薛松30多年来的创作历程,更希望通过一个艺术家的案例研究,聚焦一个“变”字,反思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全球化波普潮流的影响,并试图呈现在时代中的社会转型与艺术变革的动态关联。
王绍强
广东美术馆馆长
2022年3月
01
展览现场
02
部分展览作品
◎法自然系列—藤|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00cm × 100cm 2021
◎法自然系列—小夜曲|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20cm × 150cm 2021
◎法自然系列—竹|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10cm × 110cm 2021
◎法自然 - 老砖|布上综合材料
|160cm × 120cm 2021
◎法自然系列—浪花|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cm × 245cm 2022
◎法自然系列—火|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50cm × 245cm 2022
◎法自然系列—藤|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250cm × 250cm 2022
03
关于艺术家
摄影:贾睿
薛松|Xue Song
1965年生于安徽。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如今生活工作在上海。薛松的作品在1999年其个展以后被广泛展出。近期个展有:薛松个展:中国DNA:薛松2020,宝龙美术馆,涅槃,龙美术馆,上海(2019);薛松个展:开门见山, 香格纳新加坡(2016);碎片时代, 西安美术馆, 西安(2013);薛松•新海派绘画,MoCA 当代美术馆,新加坡(2013);薛松-穿越历史与时尚,1988-2011回顾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11);是时尚,还是历史?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日本(2010);回首:解构经典,薛松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9);薛松个展,ArtChina,汉堡,德国(2007)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