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课本里的黑猩猩“女神”来成都了

年轻时因为热爱动物,一个26岁的英国女孩前往非洲去观察黑猩猩。年暮时仍保持那份热爱,每年300天奔走于各地举办讲座,身体力行呼吁环保。她就是根与芽创始人,今年85岁高龄的珍·古道尔博士。

课本里的黑猩猩“女神”来成都了

珍·古道尔

珍·古道尔博士,是国际知名动物行为学家、生物学家和动物保育人士,获得“联合国和平大使”“传播造福人类知识杰出工作者奖”“20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学家”等多项殊荣。

11月17日,珍·古道尔博士来到成都博物馆,与成都的观众们分享她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以《人与自然:和谐与未来》为主题,交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演讲后,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珍·古道尔博士,谈谈她的传奇经历和动物保护观念。

没上大学的年轻女性,如何征服科学界?

“我好像天生就是爱动物的。”如今85岁的珍白发苍苍,回忆起儿时依旧充满甜蜜的童趣。出生在伦敦的珍在英格兰南部的农场长大,观察农场里动物的生活成为她童年的花絮。10岁时,一本关于非洲的书开启了她对非洲的向往。“长大了,我要去非洲,要去看动物,要去写书!”珍勇敢向周围人宣布自己的梦想,却得到大家的嘲笑,在上世纪40年代的英国,一个女孩想要去非洲工作无异于天方夜谭。

课本里的黑猩猩“女神”来成都了

珍·古道尔

此时,珍的妈妈却没有扼杀一个潜在科学家的好奇心,她告诉珍,“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必须全力以赴,永远不要放弃,去抓住每个机会。”这句话,珍记了下来并通过演讲带向全世界,去鼓舞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同样,她也带给了成都的年轻人。

尽管因为经济局限没有上大学,简却通过打工攒够旅费来到了黑猩猩的家园,这一年她26岁。幸运的是,她遇到事业上的伯乐,著名的猿人类考古学家路易斯·里基(Louis Leakey),在里基看来,珍这样没有学术背景的人能给研究项目带来新的视野,而她女性的身份会更有耐心,有利于减小黑猩猩攻击人的威胁性。

课本里的黑猩猩“女神”来成都了

年幼时与动物结缘 单枪匹马开启黑猩猩研究工作 图源 人民网

事实证明,珍果然在研究中大放异彩。在第5个月的时候,第一只黑猩猩对她放下戒备,表现出用工具取食白蚁的过程。今天看来这一现象不会令人吃惊,但那个时候从科学的定义上,人类是唯一使用工具的动物。一时学界哗然,都震惊于一个没上过大学的年轻女性,提出一个颠覆性观点。

挑战权威贯穿于珍的职业生涯,而质疑声也始终围绕着她:“你不应该给猩猩取名字,而应该去给猩猩编号!”“不能说它们具有个性和感情的,因为这些词都只能用在人身上!”对这些声音,珍都会笑着说,“从小我就知道这些绝对理性是假的,我的狗就拥有情感。”

1965年,珍对黑猩猩群体生态学的观察和研究成果使她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她也成为公认的世界级动物学家。

野生动物保护,从一个物种到区域环境

对黑猩猩研究得越深入,珍就越被一种沮丧的氛围包围,她发现人类与黑猩猩其实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相反黑猩猩总是展现出一些与人相近的情感,它们会用拥抱亲吻等相同的身体语言表达情感,也会有快乐、悲伤和恐惧。

课本里的黑猩猩“女神”来成都了

珍·古道尔接受记者采访

理解到这一点,珍更感受到动物保护的迫切。因为毕生致力于黑猩猩的研究,她令世界的目光集中在黑猩猩的保护上,同样因为作为大熊猫的栖息地,四川把大熊猫保护作为了动物保护的一张鲜明名片。在她看来,这绝不意味着对其它物种的漠视,或者动物保护对某一物种的倾斜。“当某一地域的旗舰性物种被正确保护的时候,人类不仅是在保护某一种物种,而是保护整个环境,客观上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物种都会得到保护。”珍说,动物的野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面临食物习性的差异,还要面临同类的竞争,因此她认为,与其让动物在动物园中生长并在成年后野化,不如保护环境,“环境好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大熊猫。”

“我们必须对未来充满希望,对吗?”珍说,从事动物保护工作几十年来,她的确看到环境在恶化,但她同时看到人类对此的关注度在上升,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付出行动。她相信,自然有很强的恢复能力,与成都匆匆相遇的3次,她去成都的活水公园看到已经污染的水变成清洁的水,也看到濒临灭绝的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基本上,我不喜欢城市更喜欢乡村,但我还是非常高兴看到一个城市的人把城市变得更绿,让儿童来玩,让更多本地的蔬菜出现在市场。”

未来有多远?珍的短期计划里,是从成都到马来西亚再到新加坡去参加根与芽的活动,呼吁更多少年儿童投入到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和关怀社区的行动中来在,更遥远的计划,85岁的珍说,“我还要继续做我现在做的,全世界跑。”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摄影记者 王欢

编辑 刘宇鹏

上一篇新闻

福建本土新增+59,三条传播链曝光!最新通报:3名密接者轨迹涉及深圳东莞

下一篇新闻

滨州新增15+142;淄博、青岛感染者轨迹公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