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海洋参考(2020.10.26-2020.10.30)

  本栏目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合办

  海洋管理

  国际组织开展“迈向海洋一代”宣传教育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10月21日消息】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科学和文化区域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在欧洲组织开展“迈向海洋一代”宣传教育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主要面向学生、科研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媒体人士等,建议各方提高对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能力。

  波罗的海数据流项目启动

  【波罗的海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官网10月23日消息】近日,波罗的海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宣布,为期3年的波罗的海数据流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该项目将研发新的数据库,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各方在波罗的海海洋环境数据方面的交流共享,助力波罗的海海洋环境保护。

  美国公布《基于海洋的气候解决方案》法案

  【美国众议院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10月20日消息】近日,美国众议院自然资源委员会、气候危机特别委员会联合公布《基于海洋的气候解决方案》法案。

  据悉,该法案旨在提高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水平、优化海洋管理措施。法案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海岸带防护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优化渔业管理措施、积极应对海水酸化和有害藻华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造成的挑战以及加强盐沼、海草床、红树林等保护。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专题研讨海上风电项目

  【澳大利亚蓝色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官网10月20日消息】近日,澳大利亚蓝色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召开网络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就澳大利亚“南方之星”海上风电项目进行研讨。

  据悉,“南方之星”项目拟建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可为当地180万个家庭提供电力支持,能够满足维多利亚州20%的电力需求。目前,该项目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人员已对当地的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资源、鱼类资源等进行了现场调查。

  海洋科技

  研究发现南极威德尔海深处海水升温

  【德国赫尔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官网10月19日消息】近日,据德国赫尔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气候杂志》网站在线发表的研究成果称,近30年来,南极威德尔海超2000米深度的海水不断升温。

  近30年来,该研究团队在威德尔海同一作业点获取了从海面到海底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建成了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经对比发现,威德尔海700米以上深度的海水几乎没有变暖,但在2000米以下的海水正以每年0.0021摄氏度~0.0024摄氏度的速度持续升温。

  研究团队认为,近30年来,西风带和南极绕极流增强并且向南移动,是造成威德尔海深处海水不断升温的主要原因。如果威德尔海深处海水持续升温,将会对威德尔海南部海岸的冰架、全球海平面上升造成深远影响。

  英国新建极地科考船进行海试

  【美国雅虎新闻网10月22日消息】近日,英国新建极地考察船“大卫·阿滕伯勒爵士”号驶离英国卡梅尔·莱德造船厂,进行为期2周的海上技术试验。

  据悉,该船隶属于英国南极调查局,主要用于开展极地海洋环境研究。按照计划,该船设计建造周期为4年,总投资约2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7.4亿元),将于2021年首先赴北极进行冰面航行试验,并于当年11月开启首次南极航行。

  美国科研人员研发“鲸类安全系统”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官网10月19日消息】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研究团队发布一款“鲸类安全系统”,可帮助在航船舶及时发现鲸类活动。

  据悉,仅在美国西海岸,每年就有超过80只鲸类因船舶撞击致死。该系统依托声学监测技术,可达到“听音辨鲸”的效果。系统监测到鲸类活动信息后,将数据输送至浮标,再由浮标传输至基站进行物种识别,创建可视化图像。

  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海峡,对鲸类的识别率达到近100%。

  澳大利亚研究团队发布全球珊瑚礁基线数据集

  【英国《自然》杂志10月20日消息】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科学数据》杂志发布全球珊瑚礁基线数据集。该数据集聚焦热带珊瑚礁栖息地,由超过100万组高分辨率地理信息图像构成,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可估算出底栖珊瑚礁的覆盖比率。

  据悉,该数据集主要包含了2012年~2018年的5个主要热带珊瑚礁区域信息,有助于各方深入了解全球珊瑚礁生态环境状况,加强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海洋生态

  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加强“幽灵渔具”治理

  【世界自然基金会官网10月20日消息】近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制止“幽灵渔具”:最致命的海洋塑料污染》报告。报告指出,每年有约100万吨的“幽灵渔具”(即丢失或遗弃的渔网)进入大海,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报告认为,缺乏有力的全球性法律框架约束,是“幽灵渔具”泛滥的重要原因。报告建议各国支持建立关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和“幽灵渔具”的全球性条约,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英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展海洋塑料污染影响研究

  【英国路透社10月21日消息】近日,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与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共同投资6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240万元),启动“了解塑料污染对东南亚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东南亚塑料计划)”研究项目。

  据悉,该项目为期3年,主要研究任务包括微生物对塑料污染的分解作用、不同类型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塑料在水体、沉积物中的扩散情况等。

  萨摩亚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新西兰国际广播电台10月19日消息】近日,萨摩亚政府与国际组织蓝色繁荣联盟签署协议,承诺将该国至少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为海洋保护区,加强管辖海域内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萨摩亚政府总理图伊拉埃帕表示,萨摩亚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目前设有3个海洋保护区,该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帕劳珊瑚礁健康状况超全球平均水平

  【国际珊瑚礁倡议官网10月21日消息】近日,美国哈立德·本·苏丹海洋生物基金会发布《全球珊瑚礁考察:帕劳报告》,系统评估了帕劳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修复能力。

  该报告指出,研究人员通过珊瑚礁考察发现,帕劳海域的活珊瑚覆盖率超过45%,部分海域的活珊瑚覆盖率达到了60%~70%,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建议帕劳政府强化海洋渔业管理措施,扩大渔业禁捕区范围,更好地保护珊瑚礁生态环境。

上一篇新闻

法务经理简历中的工作经历怎么写

下一篇新闻

参加海洋保育节与小小海洋卫士夏令营 在S.E.A.海洋馆一起守护海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