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邀您欣赏|闽西汉剧艺人队伍的壮大(一)

邀您欣赏|闽西汉剧艺人队伍的壮大(一)

01

闽西汉剧艺人队伍的壮大(一)

艺人队伍的壮大包括艺人数量的增加,名艺人的涌现和女演员的出现。

戏班是由艺人组成的。前节说到的戏班数量的增加和戏班规模的扩大,这已经体现了艺人数量的增加。尤其难得的是,这一时期不仅增加了艺人的数量,而且还涌现了一批名艺人。同时,在闽西汉剧舞台上首次出现了女演员。

下面对这一时期涌现的名艺人和女演员作一简单的介绍,以见一斑。

张全镇(1885—1949),永定县高陂乡老富村人。闽西汉剧名旦。七岁那年因父病故,母无以为生,将他卖与乐天彩戏班(外江戏),初当杂差,后学打鼓,继学花旦、青衣。十四岁开始登台主演《贵妃醉酒》即获成功。之后,主演《昭君出塞》、《闹龙舟》、《对绣鞋》、《花亭会》、《活捉三郎》、《贩马记》、《开封府》、《春秋配》等剧目,名声大振。他擅长翎子功、水袖功。唱腔圆润,身段优美,善于刻划人物内心世界。如《贵妃醉酒》中饰杨贵妃,他把杨贵妃那种既妩媚华贵又满含幽怨、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表演得十分传神。成名后,多次赴泰国、缅甸、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演出。在闽西、粤东以及南洋各国负有盛名,被誉为“全镇派”。民国十三年(1924)与其妻张巧兰(广东揭阳人,名旦)一起随外江戏四大班之一的“荣天彩”戏班到台湾演出《昭君出塞》、《贵妃醉酒》、《拾玉镯》、《落山别》、《孟丽君》、《崔杼弒齐君》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携带妻子、儿女从潮州返回故里—水定高陂,群众称之“戏子华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途经广东省大埔县被戏头罗梅波强行截船,留他教戏达五年之久,在广东培养了大批汉剧艺术人才。据说,广东汉剧院著名老生黄义、名旦黄桂珠都是他的得意门徒。广东潮州三正顺潮剧班也曾聘他为教师。所以,他在广东潮剧界也有影响。1949年于广东病故。(见《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第629页)

邀您欣赏|闽西汉剧艺人队伍的壮大(一)

郑星伍(1889-1942),又名石妹子,永定县抚市乡人。工老生。外祖父为闽西汉剧“新梅花”戏班班主。其外祖父在创办“新梅花”戏班之前曾以开武馆兼教汉剧的形式创办“新梅花”科班。他从小随外祖父在“新梅花”科班学艺。初学头弦,兼学打鼓,后改学表演,以工老生成名。《骂曹》、《六郎斩子》、《拜斗》、《鬼断家资》、《三气周瑜》、《打金枝》等,都是他主演的成名的剧目,他的噪音豪迈苍劲,与他的表弟吴渭然的飘逸潇洒的小生唱腔竟相媲美。他俩同台演出,相得益彰。东家点戏总要他俩同台演出,并言明由郑星伍主演。否则,要扣戏金。民国十九年(1930)因避家庭纠纷离开“新梅花”戏班,到广东省大铺县高陂镇萧道斋班(后改称“公民汉剧社”)搭班,闻名于闽西、粤东。(同上,第630页)

郭联寿(1892-1963),龙岩湖邦人。闽西汉剧著名乐师。他十三岁拜饶钟(广东饶平人)为师,学习汉剧音乐。18岁在闽西汉剧“新舞台”戏班任乐队伴奏。后随戏班南渡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演出。历时六个月,于民园十七年(1928)回国。之后,在龙岩龙门,铁山、合作镇(城关)、适中、曹溪、东肖、苏溪等乡镇的汉剧子弟班(业余)教授汉剧音乐、唱腔。民国三十一年(1942)开始,先后在闽西的新天彩、乐天彩、新罗剧社、龙汀剧社、龙门剧社和广东同义国乐社等班社担任乐队伴奏。1954年入广东文光汉剧团。后转龙岩专区汉剧团。1959年调往龙岩专区汉剧学校任器乐教师兼授唱腔。他博学多艺,器乐、声乐皆通。笛子、唢呐、头弦、二胡、三弦、锣鼓等,无所不会。生、旦、净、丑各行当唱腔,行行谙熟。他被誉为“闽西汉剧界一代大师”、“汉剧活词典”。闽西汉剧音乐工作者王善杰编《闽西汉剧音乐》一书记录的237支唱腔、曲牌中,有188支是郭联寿提供的。他在闽西、粤东汉剧界颇有名望。(同上,第636页)

邀您欣赏|闽西汉剧艺人队伍的壮大(一)

林南辉(1898—1952),龙岩社兴平坊寨人。工花旦。因他在兄弟间排行第六,人们称他“阿六旦”。十三岁到广东潮州初学潮剧,后改学外江戏(汉剧)。多客串于广东潮州、汕头等地戏班,惟每年春节回龙岩省亲时与龙岩艺人陈坤福等在新天彩戏班同台演出《双驸马》、《落山别》、《金莲裁衣》、《收柳精》等剧目。他的中、晚年主要侨居泰国,往来于秦国、新加坡之间,在富商组织的俱乐部或华侨戏班教授汉剧或潮剧,也兼演员参加演出。他在这些国家为华侨传授的汉剧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庄子扇坟》、《宋江杀惜》、《拾玉镯》等。他为闽西汉剧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作出了贡献。1952年于曼谷去世,终年54岁。(同上,第644页)

邀您欣赏|闽西汉剧艺人队伍的壮大(一)

上一篇新闻

你随手就扔的“废品”,退休大妈却年赚93亿,很多品牌都离不开

下一篇新闻

第二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龙泉驿区)发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