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书写李白(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原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释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桃花带着几点露珠。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一生走遍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李白几乎把大唐走了个遍,创作诗篇1000多首。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作品赏析:

这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诗仙李白的一首早期作品,是他在戴天山隐居学习期间写的一首诗。全诗近乎用白描的语言,描绘了在戴天山访道士不遇的过程。

前六句,分别描写了登山中沿途的三种景观。最后两句,道出自己访道士不遇的结局。从头读起,仿佛随着诗人一程一程登山,观赏着沿途的风景,既能听到犬吠声,也能听到溪水声,既看到了桃花,也看到了鹿,更看到了野竹、飞泉。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河南广播电视台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李文(广东深圳、1948年),美国企业管理博士,新加坡兰亭书画协会会员,东莞市黄江镇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新加坡著名书法、国画大家黄明宗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汤乐(湖南岳阳、1970年),自由职业者,书法、诗词、对联爱好者。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张长义(四川乐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斋主人,退役军官,四川乐山市天开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郝乙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张长义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姚淑芳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刘国华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汤乐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李文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陈长水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刘国华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姚淑芳

解读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40期

郝乙

上一篇新闻

解读于良史《春山夜月》:名不见经传的一位诗人写的一首极美的诗

下一篇新闻

解读白居易《禁中作书与元九》——「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32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