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书写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

原文: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释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于公元1053年,卒于公元1102年1月19日,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三司盐铁副使陈洎之孙,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

元祐初年,苏轼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亦能作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

作品赏析:

年仅50岁的北宋诗人陈师道,一生仕途坎坷,虽出身官宦世家,但出生时已家境衰落,娶妻后一直在岳父家生活。

钱塘江观潮是一大景观,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作者数次观潮,写下近十首描写钱塘江的诗。这首《十七日观潮》是其中一首。

全诗四句分别描写了潮前潮后的情景,前两句运用浪漫手法将潮起潮涌比喻成仙人洒落琼浆,后两句描写潮来后似乎是晴日将江底摇动,又似乎是晚日在浪潮中浮沉。细细读来,28个字将潮涨潮落的壮观描写的如同在读者眼前。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长水(河南郑州、1945年),河南广播电视台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崔明山(陕西榆林、1976年),字沐辰,号茂林居士,中国网络联盟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榆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靖边县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文(广东深圳、1948年),美国企业管理博士,新加坡兰亭书画协会会员,东莞市黄江镇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新加坡著名书法、国画大家黄明宗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汤乐(湖南岳阳、1970年),自由职业者,书法、诗词、对联爱好者。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姚昱平(湖南株洲、1967年),书法爱好者。

张长义(四川乐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斋主人,退役军官,四川乐山市天开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郝乙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张长义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姚淑芳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刘国华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姚昱平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汤乐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陈长水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李文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崔明山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张长义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姚淑芳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李文

解读陈师道(宋)《十七日观潮》——「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28期

李文

上一篇新闻

解读元稹(唐)《梁州梦》——「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34期

下一篇新闻

高盛资产管理等联合领投,镁伽科技完成约3亿美元C轮融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