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降成本+筑本强基!“双循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突破
经济观察网 首席记者 欧阳晓红 这个时候,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恰值决策层提出“双循环”战略之际,作为一国经济对外及对内循环相互交织之关键环节的货币国际化可以如何发挥作用?
试图“通过鼓励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的使用,以培养境外居民与企业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可能正在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或者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突破口;包括潜移默化推进的跨境清算体系梳理等。
人民币国际化而言,贸易方面该出的政策似乎都出了;金融交易细节上还能做哪些?
这不,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官网一则致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的消息:为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汇兑成本,促进银行间人民币外汇直接交易市场发展,经批准,自2020年8月1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暂免人民币对新加坡元、卢布、林吉特、新西兰元、南非兰特、沙特里亚尔、阿联酋迪拉姆、波兰兹罗提、匈牙利福林、土耳其里拉、韩元和泰铢十二个直接交易货币对竞价和询价交易手续费,暂免期三年。
与此同时,无独有偶,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7月29日下发的《关于变更人民币外汇即期竞价交易清算业务欧元资金清算路径的通知》(简称《通知》)称,自2020年8月7日起,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外汇即期竞价交易清算业务欧元资金清算路径将变更;并规定所有起息日为2020年8月7日及以后的人民币外汇即期竞价交易请使用变更后的欧元清算路径。未按新路径支付导致错付的,资金将被退回至市场机构账户。
这意味着“欧元清算换了一家开户行”,据通知附件显示,统一更新后的开户行为“银行间市场清算所”。
半个月前,媒体曾报道,今年上半年,监管下发通知,将清算机构分为六类,包括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联、网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
当下,不妨“从对内循环角度,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货物贸易和投资的使用。包括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国际清算和结算网络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等。”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建议。
8月3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其中,会议要求,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业稳妥有序开放。继续落实好已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汇管理政策。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
由此,“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被定调为“积极稳妥推进,此外“统一”、“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切实维护多边主义”亦成为新的金融关键词。
而“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网络,以及国际清算与结算网络”等旨在“筑本强基”的建“网”之策几成业界共识。
一
“这是好消息,更加务实了。” 就上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暂免汇兑手续费”消息,鄂志寰告诉经济观察网,降低12种直接兑换货币的交易成本,提升直接兑换货币的交易活跃度,把市场规模做起来,增加便利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在双边贸易结算计价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
此前,在疫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美元荒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探讨更多地使用本币的可行性,加快推动区域内双边本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其实就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已,不必过度去解读…… ”,本着少说多做的原则,不宜关联人民币国际化。
事实上,行至十一年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到关键时刻;2019年的人民币国际步伐已有所放缓。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张明认为,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恰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是周期的上升期,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到2015年年中,中国跨境贸易结算有近三分之一是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至2018年底,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显著下降,很多指标甚至出现了逆转。人民币跨境结算占跨境贸易结算的比重下降至15%左右。这既有经济金融层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所谓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指:过度重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而相对忽视了计价货币功能、过度重视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而相对忽视了培育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充分市场化之前就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造成套利交易大行其道,这些因素也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按照鄂志寰的说法,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国际贸易和投资在受到疫情和防疫措施双重冲击的同时,亦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短期无法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大变局中开拓人民币国际化新局,并为中国经济对外循环提供更多动能,需要认真分析,寻找新的重点方向。
她建议,稳步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拓展中国经济对外循环的空间;推动重点区域本币结算体系建设,深化“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合作;以及筑本强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
提及“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使用,鄂志寰提议,推动重点区域本币结算体系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合作。
她认为,在贸易摩擦的持续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进入重构期,东盟与中国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今年一季度,东盟与中国双边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欧盟,东盟成为中国最大交易伙伴。在后疫情时代,东盟经济有能力继续较快增长,2012年至2018年,东盟十国GDP年均增长率为5.2%,高于全球3.6%的平均增幅。东盟十国作为单一经济体,GDP规模排在全球第五位。此外,东盟不断提升内部经济金融一体化水准,提升其系统重要性。
而让市场印象深刻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央行推出针对一些货币的直接兑换,但是,在具体运作层面,交易规模有限,鄂志寰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可能有交易成本的问题;其二,通常一些非主要国际货币的盘子不大,交易不活跃;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可提升交易活跃度,有助市场便利持有该交易的货币,推动双边结算的使用,除了推动使用人民币以外,也应创造条件使用更多的区域内其它货币。
换言之,“从原来的‘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 鄂志寰说。
其逻辑是,过去人民币国际化“高大上”强调得较多,比如动辙是央行层面的储备货币;这些也要去推动,但落实到贸易结算的使用上,新兴市场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也需雪中送炭——解决这些区域国家或者地区的美元荒,或者交易货币的不足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考方向。
总之,“我觉得(降低交易成本)是一个很好的变化,因为强调说贸易方面政策该出都出了,但实际上金融市场方面还是有很多的细节可以去做,去继续推动的。”鄂志寰告诉经济观察网。
而基于开放宏观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搭建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框架,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鄂志寰建议,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生态系统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从促进中国经济对外循环角度,美元独大的单极货币体系存在严重制度缺陷,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方案。短期内,“一带一路”沿线和部分新兴市场面临美元流动性短缺,不妨为美元流动性短缺的经济体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推进重点区域去“美元化”进程。
其次,从对内循环角度,要把贸易和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真实需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货物贸易和投资的使用。除金融政策支持以外,也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激励。其次,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主场驱动期,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自由度,使人民币逐渐成为避险货币。
再者,继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国际清算和结算网络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夯实基础。同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体系,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错位发展,有效协作,双轮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诚然,尽管逻辑上,一国货币国际化是市场驱动,水到渠道的过程,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镜像;政策助推更多是在基础设施与制度建设上发力,即政府搭台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种辅助力量;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的推动似乎可以更加务实。
二
不言而喻,近期市场热议SWIFT——旨在未雨绸缪,防范被反制;那么,类似清算体系的金融基础建设来说,我们又可以怎样统筹规划?
半个月前,媒体曾报道,今年上半年,监管下发通知,将清算机构分为六类,包括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联、网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
其中,清算总中心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负责处理人民银行履职相关支付清算业务。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服务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负责处理银行间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并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等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业务提供资金结算服务。
“市场上存在好几家清算机构,这次划分了边界,明确了业务范围。”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一方面清算机构可以各司其职,发挥专长;另一方面,市场创新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需求要充分满足。”
一位资深金融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央行的发文主要涉及清算总中心与中国银联的职责调整,可能跟Swift没有太大关系。不过,董希淼亦认为,尽管二者尚无直接关联性,但就此防范于未然,做些梳理工作,亦未尝不可。
在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前副行长王永利看来,国际收付清算之开户银行帐户管理的最佳选择是集约化、专业化,即在一国内部,建立清算中心体系,所有银行(清算机构)都在清算中心所在机构开户,相互之间发生资金往来需要清算时,直接通过清算中心进行就行。
他认为,清算货币、清算方式、清算信息、清算账户等构成国际收付清算体系的基本因素,国际收付清算体系集约化、专业化、中立化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必须不断提高相关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安全性、便捷性、准确性。
就资金清算账户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王永利认为,记账清算方式下,必须真正实现资金所有权通过清算机构(开户银行)从付款方向收款方的转移才能最终完成,这些资金账户以及相互之间的资金转账清算体系,才是国际收付清算体系的核心,注重解决国际往来的资金流问题。
事实上,在张明看来,美国威胁要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制裁,也威胁要将中资金融机构挤出SWIFT体系。这些威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目前尚不可知。但无论如何,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外部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这自然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据张明观察,从2018年起,中国政府似乎已经改变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新的策略可以被概括为新的“三位一体”,也即大力促进人民币计价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加快开放在岸金融市场、在中国周边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着力培养对于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未来,“中国政府尤其应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投资者加快开放国内金融市场。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又能够方便通过货物与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跨境信贷等方式输出的人民币通过金融市场投资回流国内。”张明称。
他认为,通过鼓励人民币在周边邻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用,以培养境外居民与企业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这有助于培养粘性更高的境外人民币用户。因此,通过在周边邻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交往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与结算,并通过输出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鼓励人民币境外使用者增持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这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更加真实、更可持续的途径。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副所长涂永红看来,面对当下形势需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诸如,全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在外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
此外是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动力。关键是要加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运用金融科技和数字货币为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未来十年稳健发展的新动力,使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突破当前的平台期,迈上新台阶。
最后是加速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网络。重点要突破计价贸易结算的一些壁垒,增加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种类和平台。促进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融合发展,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增强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粘性。另外还需大力推动人民币在岸市场和香港、伦敦、新加坡等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如果人民币能够在10年之后的2030年,在国际支付、外汇交易、储备货币这三个维度上全面超过英镑与日本,成长为仅次于美元与欧元的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了新的里程碑;”张明认为,“这个目标更为现实、更加可能达到,因此应该成为未来10年中国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目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