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彭博社:研究是无国界的 AI竞争不应是国家竞争

【侨报讯】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将于7月8日至10日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19日在首届济南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高端峰会上发布《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地图》,其中显示,中国AI企业数量占全球综述24.66%,仅次于美国的38.3%。美中两国在AI领域占绝对竞争优势。

而关于AI领域的竞争问题,彭博社专栏作家贝尔西德斯基(Leonid Bershidsky)发文表示,人工智能(AI)竞争不应该被民族国家等旧框架限制。

全文摘译如下:

人工智能(AI)竞争不应该被民族国家等旧框架限制。AI不是领土、不是稀缺资源,也不是像核武器那样受到严格保护的技术。因为大量的开放性研究,AI在理论上是无国界的,而且其发展所需的物理原材料——比如硅——既便宜量又足,其传播的唯一限制是人们的学习能力。

彭博社:研究是无国界的 AI竞争不应是国家竞争

12日,拜登在白宫举行关于半导体产业的会议上,手持一块硅片。(图片来源:美联社)

彭博社报道称,不过现在这种对美中在AI上的竞争的叙述是强有力的,而且相当紧迫。比如前谷歌CEO、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提交给国会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必须赢得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

造成这一现状的部分问题在于,对AI现状的研究,往往会强化其发展的框架,使其成为国家间的竞争。比如美国和中国对AI的投资似乎就在物理上被隔离,像一道无形的障碍将美国和中国隔离开。

然而,除了投资差异外,没有什么数据支持AI可以成为各国的竞争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常用的领导力衡量标准看起来并不能赋予特定国家或集团在这方面的优势。

拿基于论文指标的计算机科学机构的排名CSRankings来说,2015年至2021年间,清华大学发表的AI论文数量排名第一,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排名第二。这是否就意味着清华大学在这个领域一定强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当然不,这些论文的质量和商业应用前景并不容易量化。

或者考虑一下智库数据创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为弄清“谁将赢得AI竞赛”而创建的复杂比较系统。除了涉及学术研究的各种指标外,该系统还包括投资和支出措施,但是由于购买力、政治、监管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硅谷、北京和柏林花在研发上或者投资于初创企业的资金的相对效率很难进行直接对比。如果支出和投资确定了由此产生技术的可行性,那么它们的确将是一个国家竞争实力的可靠指标。比如,尽管中国只有398家AI公司获得了100万美元以上的融资,而欧盟和美国分别有890家和2130家,但是中国被视为正在紧追美国并且超过欧盟的竞争对手。

另外,虽然资金很多时候可以吸引到最好的人才,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解释为什么中国、德国、新加坡或者法国AI研究人员或开发人员不愿在硅谷或者为美国大公司工作。

数据创新中心做出评判的另一个线索是硬件生产能力。美国作为AI芯片设计的全球领导者,可以轻松地切断对中国公司的供应。但其实这种优势在AI领域并不明显。以超级计算的能力为例,2019年,日本在全球超算系统总体性能中所占比例不足8%,但是到了2020年,其所占比例迅速跃升至24%。当这种飞速的变化成为可能时,原本被视为是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很难确定。如果无法保证这种持久的优势,那么把精力花在竞争,却不去在AI的帮助下解决特定现实世界问题的意义何在?

民族、国家竞争模式对于争取政客让政府投资AI和形成对该领域有利的监管能带来一定的好处,比如中国的威胁是美国开始更加重视这一领域的一大原因。但是,在现实中,和其他任何依赖脑力和知识、而非难以获取的资源的技术一样,AI带来的好处能惠及所有人。AI技术的进步是全球进步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国家或者国家联盟可以囤积和利用其来实现霸权的东西。在这一领域超越其他国家的想法本身就有些可笑。与其在地缘政治上大呼小叫,政策制定者其实可以更好地服务他们的公民,把更多注意力放在AI可以帮助实现的具体技术和社会目标上。(完)

上一篇新闻

在阿里「死磕」自动驾驶,一个应用型AI科学家「命中注定」的故事

下一篇新闻

周济 牛站奎:人工智能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发展研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