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侨林谋盛牺牲75周年 曾率领当地华侨抗日
中国侨网9月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文章,介绍了新加坡华侨林谋盛纪念塔的故事。林谋盛(1909-1944)是新加坡华侨,抗日英雄,出生成长于中国福建南安,后迁至厦门鼓浪屿。
早年间,他曾就读于英华书院,16岁与家人迁至新加坡与父亲团圆。1929年父亲去世,林谋盛于香港大学肄业回到新加坡。1941年日本南侵,林谋盛领导华侨义勇军积极抗日,1944年6月29日牺牲。
二战后,新加坡华族面临身份认同的危机。为林谋盛修建纪念物,不仅是感念他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更昭示了老一辈华侨对于第二故乡马来亚(旧英属殖民地,1957年独立,1963年成立联邦制国家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共和国脱离联邦并独立)的认同与接纳。
文章摘编如下:
在英国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林谋盛无疑是华族双语精英——出生于中国,接受良好的中英文教育,深谙中华传统,接纳西方思想,事业有成,活跃于华社。抗战爆发之后,为了马来亚的自由与解放,林谋盛率领当地华侨义勇军积极抗日,并于1944年6月29日牺牲于怡保附近的华都牙惹监狱(Batu Gajah)。
林谋盛如流星般璀璨的35年人生是一段传奇。二战结束后,其生前挚友成立了“林烈士谋盛纪念委员会”,集结新马华社力量,历经八年,完成烈士纪念墓与塔的设计与建造,为新加坡留下两处重要的历史纪念物。
烈士纪念墓的兴建
日本投降后,战友们寻获了林谋盛遗骸,其夫人颜珠娘与长子林良玉前往现马来西亚怡保,护送灵柩返回新加坡。林谋盛夫人选择了麦里芝蓄水池畔山坡,作为安葬林谋盛的所在,这里被华人称为“西湖”,也是当年他们全家休闲散步的地方。
1946年1月13日,在市政厅前大台阶上,英国殖民政府为林谋盛举办盛大公祭。装着烈士遗骨的特质柚木匣,在众人护送下运至麦里芝蓄水池畔的墓地,以隆重的军礼安葬。当时,英国殖民政府计划在烈士墓周围设置纪念公园,由纪念委员会募款十万新元。建造公园后,剩下的钱还设立了林谋盛奖学金。
然而,林谋盛烈士纪念公园的设计迟迟未获批准,直到1951年初,安葬烈士将近七年之后,石制墓碑与墓冠才取代木质十字架标志,墓碑以华文书写“陆军少将林烈士谋盛之墓 林烈士谋盛纪念委员会立”,墓冠则以英文书写林将军生卒年月、安葬日期与纪念墓修建日期(1952年6月27日)。
烈士纪念塔的设计
历经七年时间,经过六次方案修改,林谋盛烈士纪念塔于1953年11月3日动工兴建,由英国驻东南亚最高专员麦唐纳主持奠基典礼。典礼上,主席林庆年致辞,阐述了林谋盛对于马来亚的社会贡献与其牺牲的意义:“林烈士生前为本邦之繁荣进步而努力,为保卫本邦而奋斗,甚且为本邦之光复而以身殉,作壮烈之牺牲,不仅为华侨之无上光荣,亦实为本邦全体人民之无上光荣。”
对于纪念委员会而言,坚持不懈地在华社筹款以建造纪念墓与纪念塔,不仅仅是个人情谊,更是以实际行动表达华社的集体意志——林谋盛代表了当地华侨的特殊身份与情感,既效力于祖籍国,也效忠于居留地。
马来亚认同的典范
坐落在八边形台基上的林谋盛纪念碑,主体为八边型塔,以混凝土制成,外饰大理石,塔顶冠以三重檐攒尖铜顶,有简化的滴水、瓦当,塔身镶有四面铜匾,以英文、华文、淡米尔文、马来文,记述了林谋盛的生平事迹,纪念碑周围配置四座抽象造型的铜狮。
宝塔形制的林谋盛烈士纪念碑,融合华族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对于纪念这位生长于中国,为马来亚牺牲的华族精英无疑是恰当的。2010年12月28日,该纪念碑被评定新加坡国家纪念物。
位于麦里芝蓄水池畔的林谋盛烈士纪念墓,一直被认为是私家墓地,缺乏专业维护,一度极为破败。1990年代,林谋盛子女曾修理墓地,2011年,其后人再度翻修墓地,公用事业局在附近设立说明牌。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未将纪念墓视为文物,翻修变动墓碑的纹样、字体、雕刻,以及瓷像等。直至今日,林谋盛烈士纪念墓的维护依然仰赖家族与民间机构。
林谋盛烈士纪念墓,与纪念塔一样,都是由当地华社主导并筹款建造,表达了华族对于马来亚的忠诚与热爱,是社群的精神象征。在这片土地上,安息着曾经英勇献身的忠魂。2019年是林谋盛烈士牺牲75周年,他的事迹不该被忘记。(陈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