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台海观澜|台积电是怎样炼成的(四)

台海观澜|台积电是怎样炼成的(四)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当张忠谋和他的台积电在台湾岛内风生水起之际,张汝京也在美国德州仪器大放异彩。

现在回过头看,张忠谋和张汝京应该是德州仪器发展史上最出色的两个中国人。不同的是,张忠谋的优秀体现在管理和谋略上,张汝京的优秀更多体现在动手能力,他是德州仪器首屈一指的“建厂狂魔”。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爆炸性的增长,德州仪器也开始了大规模扩张之路,沉潜一段时日的张汝京被德州仪器高层发现,被委以建设芯片工厂的重任。

张汝京先是在德州仪器的大本营美国德州建了4座芯片工厂,然后赴意大利,之后再去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一口气建了10座厂。每一座工厂都是以极快的速度建成,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

得益于张汝京的杰出贡献,当时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形成了技术在美国、生产在东南亚的局面。

1996年,张汝京收到了来自大陆的召唤。

这一年,大陆电子部(工信部前身)组团赴美参访,其中一站是德州仪器,张汝京受公司委派出面接待。到了年底,电子部要举办一场论坛,邀请德州仪器派员参加,由于之前曾经接待的这层关系,德州仪器指派张汝京到北京与会。

在北京,大陆电子科技界的元老王阳元院士对张汝京说:“你回来帮忙吧。”

对于张汝京而言,来自北京的召唤,是一次巨大的心灵撞击。

两年后,他回到出生地大陆,从此加入到了筚路蓝缕的大陆半导体产业建设队伍,也陷入了与张忠谋的恩怨纠缠之中。

场景回到台湾,张忠谋创立台积电,加上之前就已担任联电的董事长,所以台湾电子产业的大半个江山都在张忠谋的手中。

当然,张忠谋的真正心思,只能是台积电。1988年台积电拿下英特尔的大额订单后,不但生产任务加重,而且英特尔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台积电的技术升级、精细化管理等等,都让张忠谋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过问联电的事务。

联电一直掌握在曹兴诚手中。

此时的曹兴诚,虽然对张忠谋“剽窃”自己的代工创意耿耿于怀,但他反而不着急了。台积电专业搞代工,联电不这么做。联电做的是大包大揽的一条龙服务,半导体代工、IC设计、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三大业务各占三成多的比例。尤其是在IC设计上,联电四处开花,从VCD芯片到汽车芯片什么都做,也都做得不错。

联电的企业版图基本稳固之后,曹兴诚正式向张忠谋发起挑战。1991年,曹兴诚以张忠谋没有给联电同等待遇为由,联合其他董事罢免了张忠谋联电董事长的职位,自己取而代之。

此事在台湾岛内引起轩然大波。但是,一方面当时张忠谋赴台工作时间不长,地位还不是非常稳固,另一方面,由李国鼎构建的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策略就是鼓励竞争,所以,张忠谋被罢免了也就罢免了。

对于张忠谋而言,此事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也没啥大不了的,从此他就可以专心台积电的业务,反倒落得个一身轻松。

对于曹兴诚而言,从此之后,他不再受张忠谋的领导,两个人可以平起平坐了。

在外人看来,不但张忠谋和曹兴诚两个人,台积电和联电这两家公司,也平起平坐了。

1995年,曹兴诚改弦更张,和张忠谋一样,将IC设计分割出去,做起了专业代工。

而且,曹兴诚技高一筹。他向芯片设计公司募集股份,联合建设工厂。这样的安排,不但解决了工厂的建设资金问题,而且绑定了订单。

一年的时间内,曹兴诚联合12家美国IC设计公司,一口气创立了4家半导体代工厂。

曹兴诚还走出台湾,前往日本并购、在新加坡设厂,在海外客户持续增加的同时,联电的产能也迅速与台积电并驾齐驱。

面对曹兴诚的四面出击,张忠谋有样学样,也采取走出去战略,前往海外设厂。

那一段时间,是台湾半导体产业最热闹的岁月,台积电和联电,张忠谋和曹兴诚,针锋相对、你追我赶,连越南都成了两家企业的必争之地。1997年6月,台积电宣布赴越南投资4000亿新台币,联电随即做出了赴越南投资5000亿新台币的决策。

这一场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双雄”对决,最终以台积电领先而决出胜负。

台积电的胜出,有两方面因素:深度的国际合作、坚韧的专业精神。

这个过程中,让现在的中国人爱恨交加的荷兰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尔(ASML)走到了历史的前台。(未完待续)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2YGQBEMA】获取授权信息。

上一篇新闻

陈言:放弃收益率17%的中国转向东南亚,日企在考虑什么?

下一篇新闻

骂张忠谋,斗台积电⋯⋯没有他,台湾半导体要缺半边天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