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 星期日

一位糖塑女匠人的甜蜜人生

一位糖塑女匠人的甜蜜人生

李凤艳作品“花开富贵”。

新华社沈阳11月14日电(高爽 丁非白)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间工作室内,铜锅里的糖稀咕嘟咕嘟地冒着气泡,散发出的甜味充盈着整间屋子。阳光下,糖塑匠人李凤艳反复抻拉手中的糖条,韧度不断增加的糖条闪烁着晶亮的光泽,不到一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便在她手中诞生了。

糖塑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以麦芽糖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匠人将糖加热,使其变软,然后加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制出数十种不同颜色,再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形。

一位糖塑女匠人的甜蜜人生

李凤艳正在“吹制”糖塑。

今年47岁的李凤艳从事糖塑30多年了。在传统糖塑技巧的基础上,她吸收了中国面塑、剪纸、皮影、书法等元素,形成了吹、塑、画三种独特的糖塑技法,制作出来的作品表面光滑又蕴含万千纹理。

“‘吹’,讲究的是快而准,要求匠人不能有丝毫犹豫;‘塑’,讲究的是结构和色彩,要求糖塑匠人除了手上功夫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灵气;‘画’,是指做糖塑时匠人以糖汁为墨,凝神运笔,手臂和手腕有节奏地缓缓移动。”李凤艳介绍道。

李凤艳告诉记者,制作糖塑最大的难点在于判断糖体温度。熬制糖稀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捏塑时的最佳温度也是转瞬即逝——而这些只能依靠30多年的经验来判断。

一位糖塑女匠人的甜蜜人生

李凤艳正在熬糖。

在李凤艳的众多作品中,有一件格外惹眼。作品“花好月圆”以明月为主题,寄托了中国人向往团圆、吉祥的情思。糖盘之上,红紫两朵牡丹娇艳欲滴,委身于绿叶之中;两只白兔缺唇长耳、双睛红映,犹如雪上点胭脂,一动一静;而那块儿晶莹透明、毫无气泡杂质的糖盘则恰如一轮明月——这样的糖盘,即使是技艺精湛的李凤艳十次中也最多能成功七次。

李凤艳的父亲也是当地有名的糖塑匠人。“父亲总有个遗憾,以前很多好的作品无法留存下来。”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李凤艳开始研制不会融化的糖塑。

一位糖塑女匠人的甜蜜人生

李凤艳正在制作“会动的蛇”。

“不融化的糖塑要经得起阳光的暴晒,所以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我就把研制出的糖塑拿出来晒。因为不放心,我每次都坐在旁边跟作品一起晒着。”经过六年半的努力,李凤艳终于研制出可以永久保存不融化的工艺糖塑。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李凤艳也因此有了更多向世界展示糖塑文化的机会。“外国友人非常喜欢这类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李凤艳告诉记者,她带着糖塑作品到新加坡、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做过展览,也在现场为观众吹、画过糖塑。

一位糖塑女匠人的甜蜜人生

李凤艳正在制作作品“龙”。

“在马来西亚做现场展示时,糖用没了,外国朋友让我添点水再给他们做一些,不过那可行不通。”李凤艳笑着说。

2015年,李凤艳被评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让她愈加认识到传承手艺的重要性。次年,她受邀成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导老师,三年来教授了近千名学员。

李凤艳的10个手指中8个有烫伤。她说,做糖塑得肯吃苦。“糖是甜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却是苦的,但我会尽最大努力,让这门手艺留下来,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这门传统艺术。”李凤艳对记者说。(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上一篇新闻

中国吃水果最多的男人

下一篇新闻

赵薇、范冰冰、林心如的资本进阶之路,以及她们江河日下的内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