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看潮安,传统艺术展俊美
潮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全省14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就有3项独属潮安,45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潮安独占7项。潮安以区级行政单位的体量保护传承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属不易,体现了潮安人民发自心底对这些文化瑰宝的重视和自豪。潮安人民正用自己的行动将大吴泥塑、嵌瓷、铁枝木偶戏、推光金漆画、鲤鱼舞、麒麟舞、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铜铸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潮州漆器制作技艺、畲歌、新义青狮舞、潮安舞龙……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世间感受到它们的美。
缩小的历史,把故事装进手心的大吴泥塑
大吴泥塑是潮安独有的泥塑技艺,源于七百年前的南宋时期,在清中叶至民国初年进入了鼎盛期。在大吴泥塑最为繁盛时,作坊遍地,生产规模、数量,远远超过当时全国最出名的江苏无锡惠山和天津‘泥人张’。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中国三大泥塑。
在七百余年的传承过程中,大吴泥塑形成了固定模式的制作工艺,包括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大环节,表现手法分为雕、塑、捏、贴、刻、印、彩。而题材选取方面也是纷繁多样,传统戏剧、民间传说、章回小说故事和人们生活相关且有意趣的内容都能被大吴泥塑变成栩栩如生的作品。
时代在发展,大吴泥塑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使其更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坐落在大吴村的大吴泥塑博物馆就是这项传统艺术进步、传承最前沿的交流基地。
铁枝木偶的戏,你我的情
潮州铁枝木偶戏脱胎于皮影戏,是我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在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演变而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艺人们不断的改良实践,就逐渐形成今天的偶像舞台表演形式。
铁枝木偶戏的偶像由连在后面的三枝铁枝操纵,也因此得名。表演时后台的三到四人的表演者利用推、拉、提、拨、抖等手法分别操纵一到两尊偶像,实现飞天、入地、点火、射箭、骑马、张扇、划船、武打等动作和剧情。伴乐则由九至十二人的乐手使用与潮剧相同的唱腔负责。由于与潮剧渊源深厚,铁枝木偶戏在剧目、表演动作、音乐伴奏等均与潮剧无异。
现今铁枝木偶戏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光芒,多地举办的铁枝木偶戏进校园活动拉近了传统艺术与普通生活的距离,潮安金石镇的铁枝木偶进校园更是与禁毒教育相结合,肩负起了时代的新使命。
是男人就跳潮州鲤鱼舞
潮州鲤鱼舞始于唐代,从宋代开始一直流传民间,寄托着潮州人民感恩韩愈驱除鳄患、兴学育才的朴素情感。潮州人民采用了简洁无华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以鲤鱼的生态情景作为素材,巧妙运用南派武术套路,兼具节奏感和狂放意气。
鲤鱼舞的道具造型和表演都有较为固定的形制,以俗称为“十二变”的表演形式模拟鲤鱼出滩、跃埂、啃泥(降涂)、抢食、穿莲、送鱼、三相、比目、打春、产卵、五相、化龙等形态。动作刚劲有力,粗犷奔放,同时以具有强烈节奏感的潮州大锣鼓打击乐伴奏,使整个舞蹈恢弘大气,形象生动,饱含男子的阳刚之气。
现今的鲤鱼舞不仅代表着对韩愈的纪念,还被赋予了“年年有余”的期许,成为当地酬神游神仪式中与狮舞、龙舞并重习俗舞蹈,在传统信仰风气浓重的潮州地区算是彻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潮味的奥妙,潮安人制作美味的秘密
在潮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这么几项可以说是最贴近中国人生活的,也是中国人最感兴趣的。那就是吃的制作传统工艺,它们分别是潮州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潮式肉脯制作技艺、潮式卤水制作技艺和潮州九制陈皮制作技艺。
凤凰单丛茶是潮安特有的,除了是特殊品种的茶树,以叶汉钟、黄瑞光、林伟周等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制茶技艺也是其独步天下的重要因素。奥秘在于独特的古法炭焙工艺,精选优质木炭,竹炭烘焙茶叶且温度不能太高,温度过高了,茶香会呈焦味,如果烘焙得法,茶汤会以采浅金黄色为主,单丛茶的品质会更高。当焙熟焙透,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让茶香更清爽,茶汤色更明亮,具有更高品茗价值和收藏价值。
潮式肉脯制作技艺于1928年由新加坡华人传入广东潮汕地区,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的佼佼者是真美食品。潮式肉脯采用古法制作,独创了“九次入味”,鲜香诱人,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增强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制作技艺传承人有庄明辉等。
潮式卤水及其制品是潮菜中的“大咖”,占据着潮州人家餐桌上的半壁江山。潮式卤水的制作技艺至今已传承一千多年,以多种五香配料熬制而成,每个家庭都各有秘方。它对于潮州人的意义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已,还扮演着乡情纽带的重要角色。
九制陈皮是中国蜜饯三大流派之一,是具有丰富保健价值和特殊工艺价值的民族特色蜜饯休闲食品。潮安人在制作九制陈皮时坚持古法工艺,讲究色、香、味、形,甘香浓郁而酸甜,入口含化,回味持久,深受市场欢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