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纪念馆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让“星海”精神薪火相传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通讯员 番宣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广州这片红色热土孕育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救国救民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冼星海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005年6月,为纪念冼星海百年诞辰,冼星海纪念馆在其故乡广州番禺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通过图片、实物、雕塑等展览内容,再现冼星海伟大的一生,让“星海”精神薪火相传。记者从冼星海纪念馆获悉,今年国庆假期间,纪念馆每天9:00至17:00对外开放,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
纪念馆入口竖立着“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雕塑
创作 《黄河大合唱》世代传颂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在冼星海纪念馆内,《黄河大合唱》手稿静静地躺在一隅,述说着80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1939年,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由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窑洞里诞生,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80多年来,该歌曲世代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冼星海祖籍广州番禺人,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后移居新加坡。1918年,母亲黄苏英想方设法回到广州,把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在广州,母子两人整整度过了6年”。番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肖华介绍,随后,冼星海先后在北京、上海求学,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回国后,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受聘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1939年6月,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忙碌的教学之余,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在莫斯科的医院中病逝,终年只有40岁。 “作为 ‘人民的音乐家’、教育家和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在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黄河大合唱》是其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肖华介绍。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手稿
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
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百年诞辰,冼星海的故乡广州番禺兴建冼星海纪念馆,并于2005年6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
走入纪念馆,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座座雕塑,再现冼星海伟大的一生。“纪念馆展区面积逾3000平方米,共有283件展品和157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展览内容以冼星海生活轨迹和他创作的不朽音乐为主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冼星海纪念馆”。肖华介绍。
2018年7月18日,冼星海纪念馆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当天,番禺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在冼星海纪念馆正式启动,并现场举行“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首场活动。活动通过参观冼星海纪念馆、集体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践悟,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价值认同,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通过开设红色文化讲堂,纪念馆吸引更多党员群众了解到冼星海的伟大一生,让 ‘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 ‘星海精神’薪火相传。”肖华表示。
据介绍,该红色文化讲堂开办至今,共开展宣讲168场,接待学习团体819个,学员22588人;策划红色展演18场,参与观众7685人。
来源:金羊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