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 星期日

中日友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2019年6月,中日双方原则商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2020年应邀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2年后正式访问日本。2020年2月底,安倍首相在会见访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杨洁篪时表示,习近平主席今年对日本的国事访问极为重要,日方将为确保访问成功并取得丰硕成果做好精心准备。访问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将就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其中,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成为会谈的重要话题之一。

第三方市场合作应运而生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由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2015年6月,《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它秉持“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由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截至2019年6月,中国已经与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文件。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中英双语版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介绍了产品服务等5个类别的21个案例,为中国与有关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了“路线图”。

相比较与其他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日本只是一个“后来者”。对中日两国来说,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两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灵活形式。正如前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所言,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消极观望、警惕质疑向客观看待和积极参与转变的过程。该倡议提出的前几年,也正是中日关系整体处于低谷时期,日本态度并不积极,甚至抵触情绪强烈。一些日方人士将其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担心会危及日本的安全。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操作性、运营机制、经济效益、潜在风险等,日本也存在不少质疑和担忧。

进入2017年,中日两国高层互动增多,回暖势头明显,这也带动了两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探讨。时年5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席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在与其会见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成为中日两国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平台。6月初,安倍首相在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晚餐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一带一路,是一个连接大洋东西两岸及其周边多元地区、极具潜力的构想”,“日本将会基于这一想法来提供合作”。7月,习近平主席在G20汉堡峰会期间与安倍首相就探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达成一致,随之日本各界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能性和具体商机。11月,安倍首相在APEC会议期间表示,希望同中方加强高层交往,开展互惠共赢的经贸合作,积极探讨在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12月,安倍首相出席在东京召开的“中日CEO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正式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可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在沿线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进入2018年,双方合作的步伐稳步推进。时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总理时隔8年正式访问日本,访日期间,中日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6月,日本政府修改了以扩大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出口为目的的“基础设施输出战略”,首次明确了有关“中国和日本企业在第三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内容。9月,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10月,安倍首相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其时隔7年的首次正式访华。为落实两国5月份签署的备忘录,中日两国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中日两国政府、企业和经济团体之间共签约52项备忘录,签约的项目涉及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保险业务和能源合作等诸多领域,协议总金额超过180亿美元。此后,中日两国在构建合作机制、确立优先合作区域与重点领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20年2月,中日第八次高级别政治对话举行,双方再次明确表示,同意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

深化合作得益于多重动力

综观中日建交近50年来的历程可以发现,中日两国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曾遭遇不少曲折。两国关系长期呈现“冷热不均”(政冷经热)、“冷热不定”(时冷时热)等特点。面对当下持续转暖的中日关系,尤其需要我们珍惜和利用好。

第一,安倍政府主动调整了对华政策。据共同社报道,2017年底,安倍首相基本决定,将其本人提出的对外政策“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带构想联系起来,改变该战略牵制中国的目的,使其成为新的中日合作的基石。2018年以来,安倍政府逐步冷却“印太战略”并将其淡化为“印太构想”,同时强调该构想对任何国家均无排他性,体现出顾及中国疑虑、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立场。2018年10月,安倍在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强调,中日关系已经开启由“竞争”到“协调”的新阶段。2019年,安倍改善对华关系的热情进一步高涨,一年间,两国多次举行高层会谈,他也接连提出中日关系“新阶段”“新时代”“新三原则”等新概念。

随着日本政府对待“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转变,由其主导的亚开行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在2017年5月召开的亚开行理事会第50届年会上,中尾武彦行长表示,亚开行愿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在开发性金融及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合作。

第二,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从双边贸易看,2007年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日本货物进出口额为14865.7亿美元,其中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175.3亿美元,占总额的21.4%,是与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两倍多,同比增长6.8%。

从相互投资来看,目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止跌企稳,投资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国日本商会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9年白皮书》显示,2018年,日本对华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8.1亿美元,增长16.5%,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另据日本企业并购咨询公司乐国富的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参与收购和投资日本企业的数量为59家,同比增长22%,达到5年来最高值。

从两国发展阶段来看,日本是成熟的发达经济体,科技发达,管理先进。中国则是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正从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增长,市场庞大,潜力无穷。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从两国金融合作来看,201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日本银行签署了中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一升级版协议对中日关系、地区和世界意义重大。

单从旅游业来看,中国大陆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游客来源地。日本国家旅游局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访日游客人数中,中国大陆游客比2018年增加14.5%,达到959.43万人次,创出历史新高,占到整体(3188万)的3成。相比之下,由于日韩关系恶化的影响,韩国赴日游客减少25.9%,降至558.46万人次,排在第二位。

第三,中日两国对外政策存在相通之处。日本政府现行的相关政策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诸多对接点。2013年,安倍在其第二任期内提出了“经济增长战略”(日本复兴战略),围绕该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战略市场创造计划”和“国际拓展战略”等3项行动计划,这些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类同和交汇之处。特别是安倍政府2013年5月出台的“基础设施系统出口战略”,加大了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出口。这一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相契合,其目标是到2020年使日本基础设施出口规模达到30万亿日元。2015年2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政府开发合作大纲》,作为最新指导日本对外援助的纲领性文件,日本从“政府开发援助”向“开发合作援助”转型。近年来,日本还积极参与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贸易谈判。日本政府的上述对外举措,与中国提倡的新型全球化理念、开放型世界经济等也都契合。特别是在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经济贸易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主张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既是双方的共识,也是对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抵御,将为国际社会合作提供良好典范。

第四,中日民间感情实现快速升温。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在“一带一路”合作问题上,日本企业界和智库界,就发挥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自2017年以来,日本经团联、经济同友会、日本商工会议所与日中经济协会等通过族议员、各省厅高官等渠道向首相官邸施压,对政府进行游说,加速了日本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转变。2017年11月中旬,史上最大规模的日本经济界访华团到访中国,专门就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意愿并进行相关探讨。2017年11月底,日本在东京成立“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旨在加强学界研究,促进政府和国民的认识与理解。2018年5月,多名日本学界、法律界、经济界等领域专家在东京举办“一带一路”研讨会,认为日中关系改善将为两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呼吁日本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合作。2019年12月,中日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60余家来自中日两国政府、商协会、金融保险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开拓、深化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分享合作的经验和成果。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作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近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中日两国民众没有因疫情的肆虐而疏远,相反,中日友好的民间纽带越来越紧,中日友好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疫情期间,日本政府和人民第一时间向中方伸出援手,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不仅支持力度较大,而且形式也颇为令人感动:包括安倍首相在内的日本执政党国会议员每人向中国捐款5000日元;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是首个向中方致电慰问的外国外长;96岁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通过网络发视频为武汉抗疫加油;前首相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各政党领袖、各界人士及普通民众通过发表谈话、录制视频、发送邮件等方式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表示肯定;爱心日企纷纷捐款捐物;东京晴空塔专门点亮了红色和蓝色,与中国交好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在为武汉加油的视频里唱起了中国国歌……

日方的上述举动得到了中国民众的积极回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向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当面致谢;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网上记者会期间亲自录制了大段感谢音频;武汉市小学生致信安倍首相表达谢意;国内各大社交媒体上,中日涉疫情的积极互动长期占据头条,大家纷纷为“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患难见真情”的精神叫好,向日方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达感激;日本是中国以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得知日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不足后,中方立即向日方表达提供协助意愿,经紧急协调,中国向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捐赠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简言之,经历这次疫情的多层面互动,为中日两国民间舆论带来了相当程度的触动,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支持、多一些合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当然也要看到,虽然两国在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正面临近年来最好时期,但我们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日方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仍然不够坚定,在合作时“有保留”“有前提”“不直接”;中日潜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爆发的可能;美国这一外部变量也是重要干扰,等等。为此,我们要用好习近平主席访日这一重要契机,维护中日友好合作大局,推动已确认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实现多赢,继续巩固民间友好态势,为两国深化第三方市场合作,不断注入新动力。

(孙敬鑫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

上一篇新闻

“后疫情时代的繁荣必须有坚实的中美关系作基础!”

下一篇新闻

博鳌论坛新一届理事会:潘基文当选理事长,周小川任副理事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