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 星期四

“中药+”产品走红“云南白药”之路四川能否复制

仅当原料供应商,太浪费中药材资源优势

咖啡也可以加入中药材。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产业研究院以300万元的价格,将三款本草咖啡的专利权转让给了新加坡的一家企业。据该企业反馈,这几款咖啡上市以来销量不错。

“将中药材与咖啡混搭,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对此事的评价。

然而,在四川,“中药咖啡”这样的“中药+”创意产品还是太少。原因何在?如何发力?

【调查】

一个对比

四川贝母大多卖给了“念慈庵”

云南白药品牌价值已逾300亿元

超市日化用品区,有约20款主打中药特色的产品,“四川造”或原料来自四川的,并不多见——这是11月26日记者在成都市锦江区岳府街的一家大型超市调查的情况。

当天中午,记者在超市仔细寻找了一圈,该超市二楼日化用品区域,可见一些在包装上宣传使用了中草药的商品,主要集中于牙膏和护肤品。在该超市销售的一上海知名护肤品品牌,就有超过10款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产品,记者仔细查阅这些“中药+”产品的原料地,5款标注了原料产地,有一款产品采用的是道地川藏红景天;另有一款四川本地护肤品牌生产的主打黄芪护肤的产品,其包装上标注着所用黄芪均来自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的甘肃陇西地区。

四川中药资源蕴藏量、常用中药材品种数、道地药材品种数量均是全国第一,但遗憾的是,市场上有名的四川造“中药+”产品却不常见。

相比而言,邻省的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药+”产品早已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明星”。云南白药早已不仅仅是大家心目中的止血良药,而是一个大品牌,其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非常多元化,既有药品、保健品,还有日化用品,共10种剂型70余个产品。除了中国市场,产品还畅销东南亚,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云南白药2018年的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267.08亿元。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上,云南白药的品牌价值已逾300亿元。

而在药品领域,情况大抵也是如此。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以下简称技术研究院)刘贤武认为,多年来在中医药领域,四川更多地承担了“原料供应商”的角色,比如大量的川贝母卖给了“念慈庵”。目前,虽已有一批以川产道地药材为主的中成药,但未能形成销售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优势品牌。

一对矛盾

企业拿不出“爆款”产品

得大奖的古方“芙蓉膏”却找不到销售渠道

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原因是什么?

刘贤武认为,实际上,四川的中药材企业并不少,但很难找到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认为,这其中缺少“大品种”是原因之一。“大家说到云南,一定会想到云南白药,说到吉林,一定会想到人参。或许正是四川的资源过于丰富,导致药企的目光不聚焦。”刘贤武表示,整体上看,四川还没有形成“大品种、大产业、全产业链”,特别缺乏具有高附加值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这与对‘大品种’的研发不充分有关。”

而另一方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上,四川不少学校和科研机构都具备不俗的实力。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四川中医药研发的科研机构与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不够。

“科研机构研发的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大,或许与市场接受的程度不高有关。”成都中药材研究所党委书记金冶对此感触颇深——该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中药特色产品的研发,包括健康茶、膏药、面膜、洗手液等,但已研发的多款产品都还未规模化“变现”。

“今年,我们通过挖掘古方,研发了一款‘芙蓉膏’,这款产品收获了市级大奖,但在推向市场过程中,因为没有好的渠道,科研人员只能用跑大街的方式,跑了一两个月,终于有一家商店愿意上架。”金冶介绍,该研究所研发的具有安神、清肺、醒酒功能的几款中草药茶也有同样的遭遇。“这几款茶凝聚了研究人员大量的心血,当我们的样品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时候,大家激动坏了。但是在寻找代理商的过程中遇到了尴尬,多家与之接洽的代理商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比如高额的入场费,研究所很难承担。”金冶保守估计,如果能够打通研发和市场之间的通道,这几款中草药茶年销售能够突破5000万元。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谢春光看来,对消费习惯的引导不够也是一部分原因。“其实中医药的群众基础非常好,以中医大附属医院为例,最近10年以来,门诊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不可否认,中医药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在广州,满大街都是卖凉茶的,而且每家每户都有煲汤的习惯。这种生活方式对产业的拉动是不可忽视的。”谢春光表示。

一个建议

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共同搭建孵化“中药+”产品的大舞台

如何发挥原料优势,做强四川“中药+”特色产品?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都呼吁,要重点打造四川中药独特标识及大企业、大品种、大品牌。“这需要更多的产业培育。”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定如建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机制,并由政府支持能体现四川特色的大品种开发,且这样的开发一定是多元的,包括中成药以及中药保健品、日化用品等。

“我们是搞研发的,市场在哪里,我们也茫然。有时候盲目去对接了,最后也都石沉大海。”金冶认为,如果有更多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平台、孵化平台,他和同事们将更有方向。

另外,金冶认为,消费观念的引导也很重要。“有这样一个公式:健康=8%医疗+15%遗传+17%社会环境+60%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贡献度占到了60%,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让‘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样可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在消费市场培育上,刘贤武认为,将时尚元素与传统的中医药相结合,开发熏香、音乐疗法、药果、药茶、药酒、药膳等,打造一批中医药时尚、小资情怀的消费新型业态或产业街区,有助于提高中药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此外,组织编写适合不同消费人群的中医药与健康保健绘本读物,在中小学开设“中医药与健康”课堂等也可以引导消费习惯。

【对话】

品牌引领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嘉宾 周宗晟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记者:在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上,四川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周宗晟:依托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功能平台,我省以混合所有制模式组建了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首个中医药大健康的省级产业大平台。同时,正在实施“品牌引领”行动,着力打造6个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创新团队建设,开展系列大健康产品研发;实施“品种引领”行动,开展半夏饮片、抗感颗粒等10个优势川药提升品牌、优化品种项目;实施“品质引领”行动,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前胡、白芷、瓜蒌等15个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域发展项目。围绕我省川产道地、大宗、优势中药材品种,已开展川芎、川贝母等16个大品种培育项目,研发市场潜力大的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做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搭建对外平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四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组织省内中医药企业赴省外组团推介。

记者: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有哪些建议?

周宗晟:我省的中药资源禀赋尚未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建议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资源优势与科技创新融合。□记者 李寰 任鸿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上一篇新闻

业界资讯经验谈|编辑请注意!“新冠肺炎疫情”报道,请以此为准

下一篇新闻

论中医贡献,中医战胜321次大瘟疫:拯救全球20亿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