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五)
党代会报告摘要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推动应通尽通 提升经贸合作畅通,推动闽台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优势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完善闽台产业合作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在闽台企上市融资,提升涉台经济园区对台产业集聚功能,推动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深入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提升能源资源互通,推动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建立便捷、经济、安全的资源产品供应通道。提升行业标准共通,在若干领域先行开展两岸标准化共通试点。加大平潭对台先行先试,促进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率先融合发展。
●落实惠台利民 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全面落实农业、金融、文教、医卫等各领域融合发展措施,推动闽台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提升台湾居民居住证应用便利化水平,着力增强台胞台企获得感。推动扩大台湾地区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范围,完善台胞来闽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引导台胞融入新福建建设。
●深化民间交流 依托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等纽带,深入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发挥闽南文化等祖地文化优势,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共识、增进认同。深化做台湾青年工作,加强闽台民间基层和青少年交流,支持更多台胞参与基层治理等融合实践,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
专家解读
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本报记者 吴洪 整理
解读专家: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吴巍巍
关键词:应通尽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
从海峡两岸区域发展大格局来看,闽台两地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迫在眉睫、前景广泛。福建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今后福建对台工作中要“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努力在两岸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福建对台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和新征程。一方面,以“新四通”为契机,在经贸合作交流、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互通和行业标准共通等方面迈开更大步伐。福建各地各部门立足“两个大局”的视野,全面做好对台工作的整体布局,在完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台胞台企的吸引力,科学规划和做好“以通促融”工作,推进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工作与活动,顺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之需。另一方面,在实践操作层面,福建加快推进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全面铺开试点建设,打造立体化的系统工程,促进厦金、榕马率先融合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关键词:惠台利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近年来,福建“以惠促融”,在探索建设第一家园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积极推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2018年以来,福建出台“66条”“42条”,贯彻落实“农林22条措施”,持续推动落实落细,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台湾居民居住证则让台湾同胞更加有归属感。
近年来,福建不断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台湾同胞就业创业、工作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当前福建各地台创园、台青就业创业基地、闽台文创产业园等纷纷创建,为台湾同胞来闽就业创业和工作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与实现梦想的舞台。福建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先行先试,把惠台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台湾同胞真切感受到祖国大陆的关怀和温暖,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随着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来闽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处处都可以看到台湾同胞的身影。在各类奖项、各种荣誉中,也越来越多地见到台湾同胞的名字。两岸同胞融洽相处,融合发展。
关键词:民间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两地有着深厚的根亲渊源与历史底蕴。福建各地文化资源和文化园区,如闽南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都是对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闽台两岸的民间交流从未间断。福建省历来重视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取得了突出成就。
虽然当前两岸关系复杂严峻,民进党当局蓄意阻挠限缩两岸交流,但两岸民间交流仍然在以各种形式进行,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峡两岸强大的沃壤根基和顽强生命力。
两岸民间交流应注重品牌建设与青年传承参与。福建应充分发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优势,共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做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品牌活动,积极探索闽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吸引优秀台湾青年投身福建各地的文创产业、乡村振兴等活动,在社区文化、乡建乡创工作中融入两岸智慧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同时,积极探索八闽文化进宝岛的有效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入两岸同胞的心田。
记者感言
推动闽台融合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
闽台贸易额超1.2万亿元、实际利用台资超300亿美元、公布实施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台胞入闽超1400万人次、向金门供水超1500万吨、来闽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近4万人……亮眼的数字浓墨重彩展示了过去五年省委省政府带领福建干部群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客观反映了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的实践创新。
新时代标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对台工作的目标任务——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党代会报告结合我省实际,分别从推动应通尽通、落实惠台利民、深化民间交流等三个方面,扼要阐明了今后五年我省对台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连,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对台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对我省提出了“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要求。不仅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对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向全省发出了加快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动员令。
融合发展,基础在“通”。对福建来说,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关键在于推进两岸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新四通”是经济和民生议题,着眼于台湾同胞尤为关心的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相信把这个基础夯实后,台湾同胞一定更能感受到福建的善意、诚意。面向未来五年,省委省政府抓住“以通促融”这个“牛鼻子”,坚持拓展两岸经贸合作新空间,建设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并在推进与金门、马祖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同时,在若干领域先行开展两岸标准化试点等,当好两岸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在两岸走近走亲、携手圆梦、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融合发展,活力在“惠”。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重要节点,中央明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对福建而言,在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新征程上开启新探索,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大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对台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坚持推动“以惠促融”,全面落实“31条”“66条”“42条”等,不断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在惠台利民上继续开大门、迈大步。相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给台胞台企带来更加实实在在的福祉,也定能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融合发展,纽带在“情”。一个“情”字,让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紧。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加快推动“以情促融”,推进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增强祖地文化对台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着力提升文化交流质量体量能量,活动数量、人数、密度均位于大陆前列。今后五年,是我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关键期。我们要继续做好“情”的文章,持续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密切宗亲、乡亲、姻亲、民间信仰“四大纽带”,发挥好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资源,办好海峡论坛等品牌活动,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推动闽台民间交流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实践案例
漳州:台企台商点赞“服务员”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林玉有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与漳州市台港澳办工作人员来到台资企业天福集团,向台商李瑞河颁发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凭借这本证书,未来持证企业和台胞个人将享受信用卡、授信额度、审批流程等方面的惠台金融服务。这是漳州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协助台商台胞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做了两个突破,一是开通查询台胞在台湾地区的信用报告,解决两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组织漳州市所有金融机构,对持证的台商台胞们给予更多的金融优惠和便利。”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白清松科长介绍,从2019年8月开始,漳州向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台商台胞颁发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凡在当地生活满一年的台胞,以及注册三年以上且近三年纳税金融等级为A级的台企均可以申请办理。截至今年10月末,累计为48家台企办理970笔4.79亿美元资本项目便利化试点业务,颁发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131本,为54家持证台企金融授信59.89亿元。
今年7月,漳州还在全省率先上线了金服云“对台金融服务区—漳州专区”。台胞台企可通过线上专区代办工商登记、预约开户、申请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及金融产品,享受便利、普惠的金融服务。
据介绍,仅兴业银行已累计为福建福欣特殊钢有限公司等6家台企提供授信金额27亿元。未来5年时间,该行计划为漳州台商投资区提供不少于200亿元的授信额度,为漳州市台企提供不少于50亿元的授信额度。此外,兴业银行还推出了“台商创业贷”“台商兴业贷”“台胞经营贷”等专属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定价、费率等专属优惠,助力台商台胞发展。
福建福欣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仁表示,福欣钢是台塑集团在全球投资的第一个钢铁厂,是大陆许多优惠政策的受益者。
台企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冷轧钢卷、热轧酸洗钢卷、彩色钢卷等薄型钢板,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陈富泽表示,得益于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等金融服务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的生产和产品得到很大优化,企业的发展获得了充足的动力,他们对在大陆的发展充满信心。
实践案例
平潭:台胞台青有了好帮手
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尽‘筱筱’力量,帮助更多同胞。”这是就职于“台陆通”平台的“90后”台青施筱筱的自我简介。
去年底,来自台湾花莲的施筱筱在朋友推荐下向“台陆通”平台投递简历,并成功入职,成为榕台交流人才驿站的主管,负责为台胞提供证照、政务、通信等多种服务。
在大陆新冠疫苗开始接种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台陆通”平台开通了台胞新冠疫苗接种线上预约通道,台胞凭台胞证和台湾居民居住证就可以在“台陆通”平台预约。
截至目前,已有1072名台胞通过“台陆通”平台进行预约,685名台胞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的接种。“‘台陆通’平台给予台胞的温暖,大家有目共睹。”施筱筱说。
“台陆通”App是大陆首个跨海峡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从2017年上线以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台胞提供了创业、就业、生活、交通、证照、金融等方面的资讯和便利服务。平台还有各类的政策分享。
像施筱筱这样通过“台陆通”牵线搭桥扎根在福建的台青还有很多。“我们向18至45岁台湾青年推出‘台湾青年带薪实习计划’,为他们提供一处‘歇脚’、补充能量的地方。”“台陆通”App运营方福建新通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向东介绍,“2021年台湾青年带薪实习计划”于今年4月初在平潭启动,提供新媒体运营、测试专员、视觉设计、软件开发等实习岗位,时间为30天、60天或90天。参与该计划的台湾青年可免费入住人才公寓,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补助及岗位津贴。
刘向东表示,“台陆通”App已初步实现咨询服务、生活服务等八大工具类运用场景,以及e线创业园、融才信息网、小购离境退税等三大服务板块。截至目前,台胞注册用户已达41万多人,“台陆通”支付宝小程序可触达400多万名台胞,已累计为17万多名台胞提供直接服务。
“解决两岸资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支持台青到大陆实现梦想,是我们的初心。”刘向东说。
来源:东南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