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4日 星期二

经纬创投熊飞:中国目前相当于美国效率驱动爆发的70年代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二战结束后的30年沉淀,迎来了科技和市场的大爆发。SAP、微软、Oracle先后成立,在随后的50年中迅速成长为全球软件企业的龙头;与此同时,Sysco、AutoZone、FedEx等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个对内管理将本增效;一个对外管理促进产销协同,共同构成了美国“效率驱动”的黄金时代。

日前,经纬创投知名投资人熊飞在举办的LEC实验室效率大会上表示,现在的中国俨然成为了二战后快速发展的70年代美国,已经从规模驱动走到了效率驱动。

经纬创投熊飞:中国目前相当于美国效率驱动爆发的70年代

经纬创投投资人熊飞

这是中国市场从供不应求到注重效率、性价比和质量的必经之路。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近年来中国愈发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数据显示,中国将在202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科研投入市场。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科研创新的效率,成为提高科研创新投资回报率、科技强国的重要课题。其中,实验室效率就是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01 “基建狂魔”的管理困境,开启To B的地狱模式

近日,由全球实验室数智化服务引领者iLabService释普科技发起的首届LEC实验室效率大会在上海举办,来自生命科学、医药研发、检验检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释放实验室效率”为主题发表演讲。大会期间,iLabService释普科技CEO李康作为“百舸联赢计划”的发起人宣布该计划正式启动,共7家企业作为首轮成员加入该计划。

谈及进入实验室创新领域与发起百舸联赢计划的初衷,李康表示,从技术水平看,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实验室运营管理数字化层面的差距并不大,甚至在一些基础设施上还有所超越,比如实验室的规模、仪器设备的配置等,都比国外一些实验室的多,“外国人都把中国叫基建狂魔”。

经纬创投熊飞:中国目前相当于美国效率驱动爆发的70年代

iLabService释普科技CEO李康

但李康指出,造成效率差异的,是对实验室运营管理的理念。“ 国外的理念更领先、更专业,因此即使基础设施差不多,也可以凭借更好的管理流程、SOP等对实验室进行规范管理;而国内的实验室不太注重管理,规模却越来越大,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便拉大了效率的鸿沟。

“这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共有的问题。”

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当然存在相应的法规、流程和各种规范,这些细则在国外被当成不可触碰的红线,只要遵从SOP流程就可以;但中国的许多企业似乎在寻找“捷径”:是否有一些方式可以最低程度地满足要求?因此,在中国做To B的企业服务被一些创业者戏称为“地狱模式”。

但这样的恶性循环并不可取,效率驱动代替规模驱动的时代正在来临。

02 “小众”的实验室赛道,做的是长期主义

2016年,美国某个小区的车库里聚集了4位年轻人,他们正埋头于为蓄势待发的中国效率驱动需求寻找解决方案,最终确立发起了“iLabService”实验室项目,他们分别是李康、王静、许舸和张立洋。

经纬创投熊飞:中国目前相当于美国效率驱动爆发的70年代

iLabService创始团队

李康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器人学,本科为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深耕实验室行业多年;王静曾任资深中外跨国企业高管,曾领导Thermo Fisher亚太区企业服务业务搭建与拓展;CTO 许舸为科大少年班海归技术专家、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曾领导微软美国Windows 网络团队;张立洋是资深战略咨询、架构、产品专家 ,曾任亚马逊美国AWS高级经理、汇丰银行全球首席应用架构师、毕马威美国咨询总监 。

于是,这样一个专业分工明确的团队组建而成:李康为iLabService的创始人、CEO;王静担任COO;许舸为CTO;张立洋担任CPO(首席产品官)。

“iLabService的初衷,就是要做实验室数智化服务的引导者。”

实验室行业是一个非常垂直细分的行业,它不像重工业那样庞大恢弘,也不会像互联网行业那样,短短几年就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验室横跨生命科学,检验检测,材料化工,学术研究,还有近些年蓬勃的CRO、TIC等等。

“在实验室工作的,有科学家,科研人员们,教授,学生... 他们同样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只是他们要花更多时间,5年甚至十几年,因此他们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枯燥和失败的考验。

对于这些人来说,其付出是可敬的,其成果是长期有价值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正囿于一些细小的细节,被不断地干扰和阻碍。李康向朋湖网表示,“其实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在实验室的场景,很多的点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而是非常多细小的问题。”

日前,上海张江的一家制药企业实验室突然发生爆炸,正在做实验的科学家被立即送往医院。实验室中安装的iLabService设备却将这一段事故完整地录了下来,这是一个还未付费正在试用的产品。

但这个试用产品却在爆炸的危机关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实验室发生异常,其产品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智能试识别,并及时告诉实验室后台的其他同事和人员,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去处理现场情况,去救援我们的受伤科学家。”并且,在事故发生后,录制的视频还可以帮助科学家复盘,找到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

最终,这款试用产品成为了正式付费的产品。

但在此次事件中,令李康感慨的并不是用户的成功转化,而是对生命和科学的挽救,“生命面前,收不收费并不重要。”

事实上,实验室事故是科学探索未知、多次实验的必然后果。

不过,在实验室场景下,有一个“14天效率”与“2小时”问题。据九天生物医药 IT总监蔡瀛捷介绍,很多实验都需要连续做14天,以细胞培养为例,这14天里要观察实验进展过程。这期间如果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科学家是有机会在两个小时之内修复它的,“这个时候是一种异常,但是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

而一旦超过两小时,且异常发生在晚上,那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实验要重新做,因为是不可控制、超出预期的实验失误,“这就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

因此,如何解决及时发现并完成2小时内修复,甚至通过智能运维、避免实验失误成为提高实验室效率的关键。

经纬创投熊飞:中国目前相当于美国效率驱动爆发的70年代

iLabService产品

李康四人所成立的iLabService,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实验室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依托科研数据的自动收集、分析与整合,对信息进行传递与共享,从而进行灵活的资源配置,以达到数智科技赋能实验室效率发展、协助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发展的目的。

他们希望,“真正地做到保护科学家,用技术手段赋能科学家。”

03 效率与创新,矛盾吗?

目前,iLabService的产品解决方案主要应用在生命科学、检验检测领域,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生命科学的药物研发流程和检验检测都有较高的合规规范要求,且数据记录和追溯都有完整的记录;此外,这两个行业的资金实力也可以快速推动实验室智能化运维的落地。

但事实上,除了以上两大场景,实验室的场景还存在于各行各业。李康曾和一些投资人说,如果把全球500强或者中国500强中的金融机构除掉,“剩下的基本都有实验室,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并且实验室不仅仅只存在研发这个环节,还存在于质量、生产等等很多环节。”

因此,实验室场景的可拓展领域是十分广阔的。

对iLabService来说,在生命科学领域他们对标的是Veeva System(生命科学领域SaaS巨头),其专注于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基于云的CRM整套解决方案,于2013年登陆纳斯达克,当前市值高达352.49亿美元。

“虽然我们和Veeva产品的形态和切入的角度都有差异,但我个人非常欣赏Veeva用SaaS服务的切入理念;并且,过去十多年Veeva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

据李康向朋湖网介绍,iLabService的产品偏向于标准化和模块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组装;且在收费层面,产品形态包含了硬件和软件,但是以订阅式的形式进行收费,“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就可以以高性价比、低门槛的方式使用产品,且在后续增购、叠加的过程中实现便利化和无缝衔接,以满足自身快速发展中不断产生的需求。”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小企业不需要效率,但其实很多小企业对效率的要求是更多的。”

经历过多家创业公司的包元武博士(现任CRO公司鼎岳生物CEO)表示,在内外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资源有限的环境下,那些初创的、比较小的CRO公司对提振效率的诉求非常大,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

“我们经常会面对政府和有关机构的监督,在某种程度,我们常常会感觉创新与合规与效率是矛盾的。”包元武无奈地说道,比如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收到实验人员的反映:每天做实验任务紧张,就没有时间写记录和完整的结果分析报告;一旦别人来查,可能就有缺失,你的quality就会受到质疑。

也就是说,如果做事过程中没有时间把合规性做好,就要花时间去补合规,可能实验还要重复;这就又导致了没有时间开发新的实验和项目。“所以面临的结果,这俩是矛盾的,没法同时要求。”

SaaS的产品形态和收费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这种燃眉之急。

而对大企业来说,业务需求的复杂让产品标准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存在,也使得对产品的要求更高,其打磨程度随之更深。iLabService的策略是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服务头部的客户,进而不断完善和标准化产品,丰富产品矩阵,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更高性价比、更灵活、智能、合规的产品与服务,最终覆盖全域用户群体,影响整个实验室创新方向。

尾声:拥抱效率工具

疫情后经济疲软的2021年,iLabService先后完成了Pre-A轮和A轮融资,地狱模式下的TO B服务似乎正迎来人人拥抱“效率工具”的时刻。

熊飞表示,这是因为整个TO B行业对速度要求更快、对品质要求更高、对性价比要求更苛刻了,只有专业的分工、流畅的协作,才能让TO B行业的投资回报率的价值最大化。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熊飞提到了三个体会:

第一,任何行业都是早期拼需求,后期拼供给;

第二,边界很重要,哪些是自己做,哪些是第三方解决,而且这个边界是动态调整的;

第三,专业化是不可逆的。人是生物界最精密的进化产物。

中国的TO B市场正在沉稳地向上发展,呈现一片“静水流深”的态势。

正如iLabService所包含的愿景一般,不仅是实验室效率提升势在必行,数智化、自动化、服务化更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也许等到202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科研投入市场,中国的实验室效率已迈向了下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新闻

海聚英才·青年专项行动|李康:数智化让科研实验室更高效

下一篇新闻

虎牙携手ESL深耕电竞内容合作持续引入国际顶尖赛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