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他在印度尼西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5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外国政要、学者、民众认为,“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成就卓然,是一项倡导互利共赢、聚合力量、共同实现发展与梦想的事业,是中国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贡献的“中国方案”。
德国内陆港杜伊斯堡见证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1日报道,开往杜伊斯堡的中国列车从2014年的每周3列增至如今的每周30列,当地官员希望今后两年内能达到每周50列。一家当地物流公司的经理说:“生意非常火,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一带一路”为欧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考和新方向,在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的国际环境下为世界稳定与繁荣开创了良好前景。
正在筹划出版“一带一路”相关著作的德国退役军官朔尔茨与拉法兰不谋而合,他希望让更多欧洲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是欧洲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当前国际格局下,这项倡议为欧洲提供了全新发展选项。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里奥斯在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刊文指出,短短5年,“一带一路”在全球议程中的重要性倍增,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都产生影响,这项倡议并非权宜之计,而是能为全球GDP增长带来持久动力。
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政治部主任卢科宁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合作共赢,5年来,中国以及沿线国家都得到了实惠。
菲律宾财政部长多明格斯发现,“一带一路”能将各国经济连接起来,促进各国间经贸交往,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萨尔瓦多外交部长卡斯塔内达说,拉美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同中国通过太平洋相连,“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化进程提出的重要方案。
“很多‘一带一路’项目中都有西方跨国企业的活跃身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冯达旋说,“德国西门子公司与上百家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电力、石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美国减震器生产商ITT也与中国中车合作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获利颇丰。”
5年的成就,让世界看到,“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各方合作共赢的事业,也是帮助人们实现梦想的平台。
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如今设施已全面更新,自由区建设也进展迅速,20多家企业确定入驻。当地商人亚辛准备与中国伙伴在自由区投资建粮油加工厂,“我们计划把投资追加到1000万美元”。
“‘一带一路’给了瓜达尔港第二次生命,让我们重拾希望。”瓜达尔港务局主席贾迈勒迪尼说。当地人相信,借助一大批合作项目,瓜达尔有望成为巴基斯坦的“深圳”。
盼望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家庭主妇莉莲,从内罗毕火车站买到了去蒙巴萨的车票。“快捷的蒙内列车帮我实现了多年以来想去看看大海的愿望。”由中国企业承建、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蒙内铁路,被视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有报告显示,肯尼亚标轨铁路项目为该国GDP增长贡献1.5个百分点。
刚果(布)总统萨苏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非盟《2063年议程》高度契合,它还能帮助非洲大陆实现整合,符合非洲一体化发展愿景。“如果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的机遇中顺利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非洲将释放人口红利,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有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司新任司长阿胡娜说,要进一步把“一带一路”与各国各地区自身需求更好对接,让中国提出的合作方案更接地气。
斐济国立大学学者马昆说,“一带一路”倡议对南太平洋地区是及时雨。“在其框架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桥、高速公路、水电站等项目都在造福斐济人民,我们从中获益匪浅。”(参与记者:韩茜、任珂、王晨笛、袁梦晨、吴昊、王丽丽、季伟、王小鹏、王松宇、马建国、张永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