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古侨厝新名片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惠安乡亲到南洋谋生,主力是青壮年男性。他们在异国落下脚,就要想办法把积蓄寄回国内,赡养父母家庭,买田起厝。侨厝,是海外侨胞与故乡亲人最坚韧的纽带。

不经意间,在传统的红砖大厝中间,涌现出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小洋楼,惠安人称之为“番仔楼”。这是华侨不忘故里的标志,体现了“番客”在异域有所作为,又表明了他们的特殊身份。不同的空间语言交织几多艰辛与荣耀。

每一幢番仔楼,几乎都有一个生离死别、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和荣归故里的故事;每一幢番仔楼,都见证了惠安人对于异族先进文明,从抵触到接受、欣赏、追随的心态。也许因为远涉重洋已经成为宿命,惠安人的心胸与视野比较开阔,不管西洋南洋,只要觉得好,就把它放进自家的大厝里。有些华侨仍然建造传统的官式大厝,但是在拼花、雕饰等细节方面或多或少融入了南洋元素。门墙上的装饰,中西杂陈,既有花草果蔬,又有西洋婴孩的浮雕头像。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峰崎村“利通南海”成地标

辋川镇峰崎村有座远近闻名的番仔楼——“利通南海”楼。一栋红白相间、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洋楼,掩在满是钢筋水泥建筑的现代民居中,显得端庄典雅、古色古香。该楼整体立面有点类似欧洲的古堡形状。巴洛克风格的山墙装饰在楼顶上,墙头有圆球,球下剪粘有1956的字样。“利通南海”四字就在山墙之间,由红瓷片粘贴而成,非常显眼,字两旁及底下还有用彩瓷剪粘的花草鸟兽、梅兰竹菊等图样,色彩鲜艳。

“‘利通南海’是可以在南洋发财的意思。”楼主何土生的侄孙何萍玉说,这与他的四叔公创业拼搏经历有关。那年农历腊月二十几了,因为家贫,何土生决定下南洋谋生,村里人都说“这是要跑路了”。1935年,土生到达新加坡后,从最基层做起。他打过石头,当过石匠,攒了点钱后便开始投资经商,创办成立了亚洲联合建筑有限公司。该公司一度占有新加坡泳池建造80%的市场份额,人称“泳池大王”。

和许多人一样,发家致富后的何土生回到家乡起厝。按照自己的想法是建个闽南古大厝,因为儿子强烈要求住楼房,所以就在建完的大厝旁建起了这座“利通南海”楼。据何萍玉介绍,楼房在新加坡请专业人士设计,而墙体所使用的红砖,还是辋川当地生产的。

目前,侨厝里住着一位阿婆,平日里做些打扫卫生、维护的事。整栋房子经过多年风雨,外形似乎没什么变化,但在细微末节处,我们还是可以一窥时光的痕迹。“在大楼最上面山墙处的那个圆洞,最早是一个时钟,旁边做成两个少先队员在扶着钟的样子。”何萍玉说,文革期间,“破四旧”被敲掉了。山墙最顶上——圆球的上面,本来还有一只鹰,也被敲掉。

而楼内其他装饰精美的砖雕、瓷雕、影雕、木雕等,被保留了下来。主要还得归功于当时楼内的驻军。当时这里住着一些部队官兵,那些被称为“封资修”的装饰,都被主人家用泥土封起来,再让解放军写上毛泽东语录等。此楼安然度过了文革时期,如今我们仍能从墙角没全被敲掉的水泥块,感受到岁月沧桑。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侨厝风采林秀芬八卦楼

位于螺阳镇锦水村的”林秀芬八卦楼“建于解放初,由华侨林秀芳所建。林惠聪/摄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颍水流芳

“颍水流芳”侨居位于东园镇凤浦村。系该镇凤浦村浦庄自然村旅菲侨胞陈天宝于1954年建造,1995年重修。 黄少煌/摄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荷山西楼

荷山西楼已成为荷山中学的标志性建筑。曾志刚/摄

盘点惠安最全古侨厝,岁月带不走风华!

螺阳东风前宅自然村侨居系侨胞李瓦水所建。建于1958年。 王式能/摄

(惠安乡讯原创发布,编辑:曾志刚 美工:汪惠婷)

上一篇新闻

“玩转”全球化——这个论坛带您探索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挑战和机遇

下一篇新闻

快看!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嘉宾名单来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