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广州引领产城再迭代
走入珠江之畔的鱼珠智谷,新徽派风格建筑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砖白墙,绿树成荫,一座座创客空间和办公楼错落有序。很难想象,现在的新经济商务园此前曾是违建铁皮房、泥淖遍地的秃败景象。
鱼珠智谷创意园区
“丑小鸭”变身“白天鹅”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里发生,这场变化的“幕后导演”,正是广州全面深化推进的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
城市建设由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广州从过去简单的“三旧”改造,转向以“存量与增量联动、产业与空间结合、文化与活力并重”为特征的有机更新。
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促发展。
以深化城市更新为突破口,全力撬动城市空间、产业动力、综合功能、社会治理等全方位升级迭代,全面激发产城融合新活力,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积极拥抱新发展格局。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广州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破与立
腾出“三旧”壮大新经济
从旧厂房到科技园,短短几年间,位于广钢新城的岭南V谷重新披上了产业新衣,孕育新的动能。
从前,这是一片2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石灰厂、耐材厂、粒铁厂稀疏分布。“如今,工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孵化器、人才服务站、新三板专属服务中心。”岭南V谷项目负责人张海彬感叹,破与立之间,这里又重新焕发生机。
纵观国内外大城市的发展历程,都曾面临着共同难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程度提高,老城区功能弱化、城中村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发展和治理走入瓶颈。
如何破局?建立城市更新“一张图”,向存量要空间,让产业与空间结合,这是广州开出的解题“药方”。
整治旧村庄,注入设计源动力。空中立体花园、绚丽变化的“设计宝盒”……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操刀的“设计殿堂”。拆除历史违建20万平方米,腾出83万平方米连片发展空间,引入建筑设计、芯片设计、时尚设计等企业,广州设计之都正探索一条村级工业园改造的路径。
放下老工业包袱,轻装迈向科技园。工业老街的南石头街道 “苏醒”,广州造纸厂上的天地荟,东方红社工业区上的创意园,还有正在改造的橡胶一厂蓄势待发,税收过亿、引进20多家数字产业企业的保利1918智能网联产业园“亮剑”人工智能。
木材市场“退出”,知识经济“生根”。麒麟软件日前落户位于鱼珠片区的中国软件CBD,将与同属中国电子、新近落户于此的飞腾信息、盘缠科技,形成“芯片-系统-应用”全链条。鱼珠智谷改造运营以来,4万平方米园区创造出高达20亿元的年均产值,单位“亩产”达到全省顶尖水平。
构建“1+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广州在全国首创为产业建设量与总建设量占比划出了“底线”——明确不同圈层城市更新单元产业建设量占总建设量的最低比例要求。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腾空间、引产业、谋发展是大势所趋,城市更新是广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减与加
“去房地产化”增强公建配套
三响礼炮过后,大坦沙岛河沙村旧村屋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开拆,广州又一条城中村启动更新改造,这也是全市首个探索成片连片改造的项目。
这里引入新加坡“花园城市”的设计理念,确立“城市岛”的更新模式。大坦沙曾是羊城八景之“双桥烟雨”所在地,通过压减低端制造业和房地产发展空间,对文化、健康、商业等服务资源有了更强的承载能力。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关键是要补足民生短板,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优化高能级城乡功能结构布局。
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每日上演着人流的潮汐,职住分布的不均衡,跨越几十公里通勤早已成为上班族的日常。“通过城市更新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住房供应量、公共服务配套,为城市留住人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设施配建指引》等文件出台,首次对产业周边配套设施提出刚性要求。
在中心城区,获批改造的南洋电器厂终于走入“退二进三”的产业迭代进程,改造后的南洋电器厂将规划增加公建配套17项,包括幼儿园、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进一步提升老城区公共服务能力。
在外围区域,全国知名的淘宝村里仁洞村打造有活力的区域级开放空间设施——“万博公园”,并引入优质中学、规划综合医院、建设5300套人才房。全域改造的里仁洞村共配置315处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城乡综合服务能力实现飞跃。
在新一轮城市更新中,广州以更大力度配置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公建配套供应的“广州标准”。“旧有的城市更新模式容易造成开发碎片化、资源分布失衡、建设急功近利等问题。新一轮城市更新则本着去房地产化模式,重视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说。
改变单纯依赖房地产开发,城市更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1-7月,全市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2.6万个、48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36万平方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深度融合。
“通过政府主导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让城市获得更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能。”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表与里
城市有“颜值”人民更幸福
“羊城第一秀”,变了!
16个大门岗“升级”岭南风,红线内违建拆后披绿……最大的“钉子”大钵盂18栋违建已经消失,白云山“显山露水”换新颜。“啃下了‘硬骨头’,拆除困扰群众多年的违法建设,城市‘绿肺’初步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白云山管理局局长王昱说。
推进城市更新,不仅改变城市外在面貌,也为内在肌理赋予新的生命力。
天更更蓝了。今年前三季度,广州空气质量达标248天,“好天气”占比超九成,PM2.5浓度再创新低,仅为20微克/立方米,“广州蓝”继续刷屏朋友圈。
水更更清了。河涌清澈、鱼虾畅游,147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栈道与流水蜿蜒并行,绿树与鲜花相映成趣,全市已建成163公里碧道,千里碧道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更优美了。4100多万平方米违法建设被拆除,新增绿化510万平方米,创意园、孵化器替代了“散乱污”,口袋公园、文化广场、社区服务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广州最大的城中村——白云区大源村,草木葱茏、清水潺潺,村级工业园消失,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服务设施多了起来。“环境更漂亮,公共服务更均衡,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云区派驻大源村第一书记彭志良欣喜道。
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从空间再造到共建共治共享,广州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绣花功夫提升城乡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永庆坊内进行升级改造之后,街道环境大大提升。南方日报记者 徐昊 摄
相比新城建设“白纸上画画”,老城更新涉及更多利益主体,更需群策群力。“坡屋顶更有层次”“凸窗有利于采光”……居民、企业、政府各抒己见,博采众长。永庆坊二期国庆期间试运营,从规划设计到实施建设,“共同缔造委员会”全程参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来自上海的“最美书店”钟书阁进驻永庆坊,人气更加高涨。“我们重视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契合,一起共建西关文化的地标,这样最好不过了。”书店经理张文坦言。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朱伟良 郎慧 周甫琦
【作者】 朱伟良;郎慧;周甫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