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走进天津茱莉亚学院:各地学生的周末“音乐世界”

走进天津茱莉亚学院:各地学生的周末“音乐世界”

天津茱莉亚学院大学预科学生 © 圣艺视觉

“每周一我都在想,如果今天是周五就好了……”来自沈阳的15岁钢琴学生李禹婵这样说。也许有人会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初中生对周末的渴望。但李禹婵的周末其实很忙,每周五晚上她要搭乘K字头火车从沈阳来天津,赶着第二天早上8:30开始在天津茱莉亚学院一天的大学预科课程,从早到晚她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剩下的都要辗转在不同的课堂上。

从去年九月天津茱莉亚首届大学预科班正式开学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学生每周六聚集在这里完成一整天的课程,有人周五晚上或者周六一早赶火车、赶飞机,更有人直接搬来天津生活。对于8至18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日子并不轻松。但在采访中,同学们都表示,在天津茱莉亚的周六是非常快乐的一天,因为这里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丰富全面的课程设置,以及开放欢乐的学习氛围,所有这一切帮助他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音乐世界。

“他教我们从念法语人名开始学习乐曲”

16岁的朱泽宇来自北京,专业是大提琴。每周六早上他5:30起床,赶高铁去天津。8:30的晨会,他都会提前半小时到学校,为了先拉一会儿琴热热身,有时也与重奏组的小伙伴和一下曲子)。他说:“当时决定报考天津茱莉亚,就是期待这里多元化的教学。”目前学院的26位常驻教师来自美国、法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等8个不同国家,他们带来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方法的演奏和教育模式。

朱泽宇的专业导师是韩国大提琴家金兗珍(Yeonjin Kim),金老师非常注重基本功,以及音乐的变化,“她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帮助我快速地提升自己,她告诉我:一定不能让听众在你第一个音开始的时候就知道结束时是什么样。”法国小提琴家纪尧姆·苏特(Guillaume Sutre)是朱泽宇的室内乐老师,第一堂课上讲解一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苏特老师说:“我们先不讲音乐,我们来讲讲法语。”于是,他教同学们字正腔圆地念出作曲家的法语名字,“你们演奏时,就要有念他名字的那种感觉。”这么一说,朱泽宇也感受到了音乐和语言的互通。

和朱泽宇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来自台北的17岁中提琴学生徐若文跟随美国老师希拉·布朗(Sheila Browne)学习,“她非常热情,也非常有耐心,极其注重细节,总有各式各样对音乐的形容。”希拉·布朗经常用食物来形容音乐,有一次她评价学生们的演奏像汉堡里的肉饼,糊糊的,好像不是肉但又确实是肉。一句话把学生们都逗笑了,徐若文说:“这个形容太精妙了!”

除此之外,天津茱莉亚还经常邀请客座教授前来讲学,包括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会主席安杰伊·雅辛斯基、纽约茱莉亚学院大学预科艺术总监及钢琴系主任约赫维德·卡普林斯基和著名的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等都先后来为大学预科学生举办了大师课。去年11月,徐若文受到了三位客座教授的指导,“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对技巧和音乐的理解,我可以收集不同的观点,与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与结合,从而得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大师课非常有助于我们开拓思维。”

走进天津茱莉亚学院:各地学生的周末“音乐世界”

约赫维德·卡普林斯基钢琴大师课上 © 圣艺视觉

“我给莱比锡的巴赫档案馆写了两封信”

在天津茱莉亚学院,学生们喜欢的不只是老师,还有丰富的课程。对于学生们来说,周六确实是非常忙碌的一天。8:30的晨会之后,来自长沙的14岁长号学生陈时进先爬四楼上音乐理论课,下课后一路飞奔去上合唱课,之后有半小时间歇他会自己练练琴,随后是一对一专业课,下午还有专业研讨课、音乐素养英文课和视唱练耳课,最后一堂室内乐指导课要到晚上7:00才能下课。

类似音乐理论课、视唱练耳课以及音乐素养英文课,很多同学都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李禹婵和朱泽宇都很喜欢音乐理论课,不仅因为沈逸文老师风趣幽默,更因为这门课真正指导了他们的演奏。李禹婵在研究了古典时期的和声后,发现钢琴作品中有很多类似的和声进行,这大大帮助了她背谱。朱泽宇在分析了巴赫《十二平均律》中一首前奏曲的和弦后,发现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中也有类似的色彩,在演奏时他就觉得更明确了。

走进天津茱莉亚学院:各地学生的周末“音乐世界”

合唱课 © 圣艺视觉

还有一门特别的音乐素养英文课,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词汇,还要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比如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在哪里听到过古典音乐表演?同学们需要根据课题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10岁的作曲专业学生叶锦阳选择了自选课题:在巴赫诞辰日策划一场纪念音乐会。叶锦阳说:“我给莱比锡的巴赫档案馆的咨询处和手稿部发了两封邮件,希望可以拿到一份尚未公开的巴赫手稿的影印本。无论最终能完成多少,这个过程已经让我很有成就感了。”

第二学期还开设了选修课,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第二乐器辅修课、音乐史、作曲或指挥课。李禹婵就辅修了作曲课,她以前也会记录自己在钢琴上的即兴弹奏片段,但真正学习了作曲才发现其中有太多学问。作曲老师尼科洛·安森(Niccolo Athens)给她讲解了许多基础知识,包括连线、表情符号的运用,创作风格的转变等。李禹婵说:“一方面,我现在演奏时,特别注意连线或者表情符号,会去揣摩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我自己在试着写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我和我的双钢琴搭档是一对互怼型伙伴”

除了丰富全面的课程,天津茱莉亚学院一直在为学生们创造登台演奏的实践机会。第一学期,学校组织了四场晚间音乐会,几乎所有的预科学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可以选择独奏,也可以两个人合作奏鸣曲,还可以组成弦乐四重奏,带来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

14岁的钢琴学生刘禹含对自己在首场晚间音乐会上的表现很满意,“我自己觉得不管是我和搭档的配合,还是我们创造的声音,以及台下观众的反馈都很好。”即便如此,刘禹含却说她和她的双钢琴搭档其实是一对“互怼型伙伴”。“其实我们无论是在技巧的运用还是音乐的理解方面,都很不一样,个性也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一起创造出好听的音乐。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交流、合作,这个过程中我们俩之间有很多切磋的火花。”

徐若文在晚间音乐会上和同学一起呈现了一首弦乐四重奏,之前鲜有机会接触室内乐的她,在这里找到了共同创造的乐趣。“平时一个人练琴有时候会觉得很乏味、很孤独。室内乐就不一样了,我们四个人有同一个目标,那种有人陪伴的感觉特别好。我们会互相提醒、互相配合,遇到问题也会一起去研究和克服。”徐若文参加的重奏组平日里很难聚齐,于是他们周六上课时会提前到7:30抵达,在家长休息室里先合练一个小时。室内乐老师纪尧姆·苏特非常赞赏他们的表现,演出之后他笑着说:“你们是非常棒的孩子,我什么都没有做。”

不仅如此,在希拉·布朗老师的课上,其实每堂课都有一场“小独奏会”。她会要求一位同学带来一段三十分钟左右的表演,然后其他同学要对他的演奏进行点评,说出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她告诉学生,不要害怕给同学提出问题,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看似尖锐的要求,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毫无保留的真诚。李禹婵也说:“天津茱莉亚的学习氛围非常轻松快乐,我们在这里打开眼界,不仅提高了技术水平,也改变了音乐态度。其实以前我没觉得那么热爱音乐,但这种氛围感染了我,让我每周六都沉浸在学习音乐的幸福感中。”

责编:陈全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古琴艺术节精彩落幕

下一篇新闻

开学倒计时 | 暑假前定制的plan…你完成了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