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9日 星期日

外砂:潮汕第一戏乡

来源: 沙里金 印象外砂 侵删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清朝同、光年间,龙湖区外砂先后办起老正顺香、新正顺香、老中正顺香、中正顺香、老三正顺香、老源正兴、老正兴、中正兴、玉和兴、正华兴、玉正兴、怡正兴、四顺、六顺、新天彩等15个戏班。其中三正顺香、四顺、六顺由凤美人最先创办的。在潮剧史上,一乡之地办起这么多戏班,实属罕见,故被誉为第一戏乡。

戏班是旧时戏曲剧团的泛称,远在宋代,剧团即以“班”字命名。清初,随着地方戏的兴起,戏曲剧团大量涌现,大抵也以“班”字命名。昔年民间惯称潮剧上乘之班为“四大班”,次之叫“三班头”,再次叫“竹笼戏”。清同治年间,外砂乡就有老正兴班、中正兴班、正华兴班,班主均为陈正杰。其中老正兴班在方耀办清乡时,曾整班送赠方耀。后陈正杰之子陈义坚从外地购“正丰”班,再改名“老正兴”班。清末外砂王厝乡王立秀又创办了老正顺香班、新正顺香班,凤窖乡陈家泽也先后兴办了中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随后一批戏班相继问世。外砂乡所办的戏班均为四大班之列,故当时民间流传着“请无老正兴,甜粿免用舂”,“老源正无看心头痛”,“老正顺四生八旦十一丑”,“静过老三正”等谣谚。这些都是盛赞各戏班或技艺高超,或唱工、音乐优美,或行当齐全,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外砂:潮汕第一戏乡


潮剧戏班的命名,与全国各地戏曲剧团的命名方式大致相同,但也有自己的习惯规律。一般班名的首字常冠以“老”、“中”、“新”字,末字押“香”、“春”、“兴”、“丰”字,其命名都为图个吉利,迎合潮汕民众普遍的祈求平安兴旺的风习性民俗心理。澄海外砂王姓所建的老正顺香班,是潮剧有名的大班。班主王立秀,是光绪年间的武举人、当地豪绅。他于清末年间,买下潮安官塘的中正兴班,另置戏箱服饰,聘请名师,培训童伶,班名改为老正顺香班。王立秀除创建老正顺香班外,还创办新正顺香班。他与当时外砂周围的乡里,如华埠、凤窖等的班主商量约定,所建的戏班,班名都要带上一个“正”宇,如华埠乡的“老正兴”、“中正兴”、“正和兴”,凤窖的“中正顺香”、“老中正顺香”、“老三正顺香”,外砂乡谢姓办的“玉正兴”、“怡正兴”等,寓有正统戏班之意。他还立下班规,严禁用女童伶,戏箱一律前画八宝,后画太极,另树一帜。


老正顺香从光绪建班至40年代初期,注意聘请名师名角,如教戏有晋元、良宗、芝开、乌辫,头手有陈两福、王炳意,司鼓有蛤、万丰,名丑有乌必、阿倪、谢大目、振坤等,旦角有崇喜、陈锦周(青衣)等。该班的特色是拥有一批潮剧传统剧目,如《扫窗会》、《拒父离婚》、《收浪子尸》、《认像》、《墓前别》、《大难陈三》等。1943年,潮汕闹灾荒,班主身在沦陷区,无力顾及戏班,遂将该班卖给同县北湾乡陈遂良(人称贡爷)。贡爷继承该班擅长唱工戏的特色,但打破不用女童伶的班规,买女童伶培养演出。40年代末,由于物价上涨,人心不稳,不少戏班都散班,该班只得跑山区及沿海偏僻地带以演戏换柴米度日,成为40年代末仅有几个戏班之一。该班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曾两次到泰国、越南演出。1946年到香港演出,是海内外观众熟悉的名班。1958年,该班归属汕头市,改名汕头市潮剧团,1986年并入广东潮剧院二团。


外砂:潮汕第一戏乡


外砂戏班长年演出于泰国、新加坡、印尼、越南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地区,饮誉海内外。如外砂凤窑乡陈家泽经营的中正顺香班、三正顺香班名气很大,现在不少老辈人一说到戏班就会提起这三正顺香,就连当时舞台常挂的“龙头凤尾”对联都记得一清二楚:

三祝上华封欣逢四时履顺

正声传乐府藉表一瓣心香

三献颂词凭祝正

顺修祀典荐馨香

中正顺香班后来出国往南洋,至80年代该班尚存,班主为陈家泽之子陈国钟。三正顺香班1958年则并入广东潮剧院。

上一篇新闻

潮汕第一戏乡——外砂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防止假信息法令生效 个人违反最高判10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