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专业人士提升自己、挑战高薪的两个方向

1

最近的文章里,我总是讲到职场未来趋势是从“专业化技能”向“多元化技能”发展,专业人士不能陷入“专业化的陷阱”。

很多人明显不同意,特别是那些不想做管理人员、不想创业、甚至不喜欢带新人,就想安安静静地搞自己的“专业”的人而言,难道职场就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别的选择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搞清楚,专业人士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之所以被称之为“专业人士”,通常这类职位都有“专业壁垒”。比如说,广告公司里的各种设计师和美术指导,就比文案、策划和客户经理的“专业壁垒”更强,大学专业要求对口,入职前学习的时间更长,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的高级人才往往都有美术功底,而这又是“童子功”。

像医生要学六七年,临床三五年才能出师,当然“专业壁垒”的程度强,你让你住院,你敢不听吗?

专业人士提升自己、挑战高薪的两个方向

同样是中介,房地产中介几乎不需要学习,只要把电脑里的资料拷出来,就什么都没了,这种“专业壁垒”的程度就很低;二手车中介至少两三年看车的功夫,“专业壁垒”的程度就高得多。

当然,“专业壁垒”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它只是价值的“护城河”,所以,按照“专业壁垒”的保护方式不同,专业人士的努力方向就分成了两种。

2、

下面以我认识的两位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师为例。

Peter是一个动效设计师,一般设计师在客户面前都比较安静,他不一样,喜欢主动跟客户聊天,每次提案前都要向客户介绍一些国外很炫酷很牛逼很有意思的作品。

这么做当然是有目的的,他相当有追求,总是希望能说服客户,做些不一样的东西。

Peter认为客户之所以不愿花钱尝试一些新鲜东西,只是因为他们平时看到的好东西太少,他希望让客户知道,广告不只是“恒源祥羊羊羊”。

当然,有些客户能被说服,有些则不会,遇到后一种客户,Peter立刻翻脸不认人,不愿意在他们身上浪费一秒钟,工作则全部丢给助理。

相反,另一位设计师Evan就是你最常见到的那种只喜欢用作品跟客户沟通的设计师。他永远在听客户的想法,努力实现客户的要求。当然,在客户没方向的情况下,他也会像Peter那样引导客户走创新的方向。

偶尔也会有客户提出“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一类莫名其妙的要求,他也不生气,在他看来,你给预算给时间,合适就干,不合适是拉倒。你有权提出任何要求,我也有责任给你专业的判断,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至于工作结果怎样,I don't care。

Peter和Evan代表了专业人士的两种工作方向,一个要的是产品价值链上的最终结果,他们总是想引入最新最具价值的方向,一个只在乎本环节的中间成果,包括产品上的精准、专业上的精致、业务上的精确,

前者职业发展的动力感来自产业链上的地位,后者则来自公司内部的评价。

就像凯文·凯利评价乔布斯和贝佐斯的不同:

假如你对贝佐斯说,我是亚马逊的用户,他会问:“我们怎么还能做得更好?”“我们做得足够好吗?”“还有什么做得不够的?”他是真正把注意力放在顾客身上,并且希望一切都能顺利解决的人。

苹果做的是相反的工作,史蒂夫乔布斯不会为顾客考虑,只为艺术工作。如果你喜欢苹果的产品,你买就好了。如果不喜欢,你就去做点儿别的事吧。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方向的不同呢?

专业人士提升自己、挑战高薪的两个方向

3、

萧伯纳曾吐槽说:“任何专业看上去都像是针对外行的阴谋。”

这句话一向被用来讽刺专业人士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利的行为,比如那些曾经坑过你的装修师傅。

但仔细想想,这句话还真没错,专业的价值就是来自信息经济学发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我二十年前加入广告业时,这个行业刚刚在中国大陆兴起,公司代理一家外资汽车厂商,三个品牌每月广告服务费高达上百万,工作内容仅仅包括:一个月开几次创意会、出几套平面稿,一年两次大策略,两条TVC。

你问为什么这么贵,因为整个公司从总经理、总监到资深指导这一级,全部是从新加坡、香港、台湾过来的团队,能不贵吗?

这些人很厉害吗?我觉得现在任何一个同级别的广告人都不亚于他们的水平。

那为什么一定要请这些人呢?因为当时中国几乎没有了解国际广告4A广告服务流程的人。而这些外资品牌要保持品牌推广的专业度,就必须请这些人;还有一些本土品牌想要学习国际品牌的运作,一开始也都得花大价钱交学费。

我懂你不懂,这就是“信息不对称”,所谓“专业壁垒”就是“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专业人士就靠“信息不对称”混饭吃。当然,吃饭的“姿势”分两种:

一种是消除“信息不对称”。

房地产中介把房源信息告诉你,就消除了一个“不对称”的信息;二手车中介告诉你的一个二手车的瑕疵,就帮你省了一笔钱。

这就是Evan的工作价值,他不停地想办法把专业的解决方案,变成大部分客户都能理解接受的广告成果,实际上是在降低这笔业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以此将自己的专业价值变现。

但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有一个问题,消除“信息不对称”过程,就是“专业壁垒”变平的过程,专业价值也必将随之贬值——俗话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以广告业为例,随着国内的广告人开始升到总监,纷纷自己跳出来“开店”;也随着本土品牌付了几年昂贵的学费,把4A这一套全都学到手后,广告服务月费也开始从百万下降到几十万,到现在几万。

专业人士提升自己、挑战高薪的两个方向

怎么办呢?专业人士当然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第二种“吃饭的姿势”——寻找、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

这种专业人士的专业价值并不是去消除“信息不对称”,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障碍。

一个好医生的价值在于治病,而不是让你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一个信誉很好的二手车中介,只要定一个价就行了,根本不用告诉你这车有什么问题,说了你也不懂。

Peter不停地寻找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因为越新越少人知道的东西,“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更强,价值也更大,同样的工作量,值更多的钱。

回头看前面两种专业方向,“Peter们”的方向是不断寻找新的“信息不对称”,服务于少数求新求变的需求,拓宽专业壁垒,将这个专业的价值向更深的方向挖掘;

而“Evan们”的方向是不断消除现在的“信息不对称”,用“Peter们”开创的方案去解决更大众的需求,将这个专业的价值向更广的空间拓展。

但他们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客户,而是另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

4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AI选二手车”的技术。这个算法平台将一辆二手车的价格拆解成2000多项指标,二手车中介只需要按照程序要求,拍摄车的各个部位的照片,上传到平台服务器,就可以通过积累的大数据,估算二手车的价格。

最初,这个系统评估出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给出的定价常常卖不掉只能降价,一年亏了3000万。但随着数据的积累,算法定价的准确率提高到了70%,超过优秀评估师60%的准确度。

专业人士提升自己、挑战高薪的两个方向

再加上速度快、海量评估的优势,“二手车中介”这个有一定专业壁垒的职业,恐怕最终将消失。

我在《未来的职场新人不但没工资,还要倒贴公司培训费》中也讲过阿里巴巴的AI设计师的例子。

日剧《黑色止血钳》里讲了一个更残酷的故事:一种新的医疗器械的发明,可以让一个外科医生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事实上,大部分专业的价值在大的时间趋势上,都在不停地贬值,人类历史上消失的职业恐怕比现存的职业多得多。

Peter后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业内知名的“创意热店”,虽然公司不怎么赚钱,但每年都有业内称道的作品;

Evan一直坚持在这家公司,他和公司高层们一起努力,寻找更高利润的创意方向和更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来挽救不停下降的专业收费标准。

其实从来就没有两种专业人士,我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和这个行业“信息不对称”消失的速度赛跑,抢在“专业壁垒”消失之前,找到下一个“专业壁垒”。

“你必须不停地跑,才能停留在原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本文为“职场经济学”系列之十)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二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本系列文章

有能力的傻子,才四处受欢迎

30岁突破“职业瓶颈”,该放手的放手,该升级的升级

职场最初几年,影响今后人生格局的,就这两样东西

上一篇新闻

二胎:生也悔,不生也悔?

下一篇新闻

千足金和开瓶器之前的北马奖牌长啥样?|北马37年奖牌发展史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