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创新服务赋予“亲商”新内涵 一流营商环境造就发展高质量
入冬以来,在以“亲商服务”闻名遐迩的苏州工业园区,一场以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旨归的行动渐入佳境。
“要拿出新担当、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坚定不移地下好改革棋,走好开放路,打好创新牌。”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园区将永葆“归零”心态,打开思想“阀门”,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园区成为国际投资贸易最便利、行政服务最高效、综合治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备的区域之一,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政企面对面交流成常态
“园区能否适当扩大对优秀人才税收减免的力度和广度?”“能否考虑对现有企业扩大产能给予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增资积极性?”……日前,园区外贸外资企业座谈会上,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公司、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外企纷纷建言。
类似这样面对面的政企交流在园区已呈常态。自2016年开始,园区实行副处级以上领导定期联系企业制度,对459家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三”挂钩服务。今年,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全体领导又对58家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联系走访。
“园区为优化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企业感触最深。”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成春说,“政府服务优良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大特色。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辖区最新政策,有了问题,也有顺畅的渠道求助政府解决。”基于对园区营商环境的认同,自1994年三星成为园区第一家外企以来,不断追加投资,目前已在园区设立1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4亿美元。
而对于初创企业,园区的服务更加细致入微。100万元启动资金、200平方米办公场所3年免费用、核心技术人员还有住房和生活补贴……苏州瀚华智造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杨帆感慨地说:“除了这些真金白银的补贴,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园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了解了我们的技术优势,为我们推荐的客户几乎都正好匹配需求。”
良好的政企关系让园区成为投资热土。截至目前,园区280平方公里土地上已累计吸引外资项目4200多个,其中8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30个,投资总额达837亿美元。
九成多审批业务“不见面”
“这是我第4次在园区申办公司营业执照,不到两天就全部办妥了,效率越来越高。”园区创业者宗怡彬由衷赞叹。如此高效得益于园区去年推出的“一窗受理”服务。通过专窗申请开办企业,申请人可以在一个窗口集中办理营业执照申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业务等事项,整个流程线上可查,申请资料也从原来的12件缩减到7至9件,每件资料只需提交一次。
园区人认为,亲商并不仅仅是“门好进”“脸好看”,其本质上应该是对政府体制机制的革新。开发建设之初,园区就借鉴新加坡模式,率先将“一站式”服务概念引入国内,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将政府部门涉及对外审批和受理的事项集中在一个固定场所办理。此后又数次升级。近年来,园区分批将原来分散在16个职能部门的60类257项涉企类业务划转至审批局,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审批要素深度重组,优化办理流程系统,整合服务体系。
今年,作为全国首批“放管服”改革试点区域之一,园区已基本实现“2333”的行政审批速度,即开办企业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3个工作日。这样的效率不仅在省内、国内领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在全球也处于前列。
信息化平台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园区已构建起以“三库”(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和“三通”(政务通、居民通、企业通)为基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与土建、建设、交通、市政等20多个部门的60余套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拥有750多个图层的数据信息。
“在这个‘城市大脑’里,园区的各类基础设施甚至是一棵树、一个垃圾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连地下的水管电线在哪里都一目了然。”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黄文军介绍。审批工作人员可在平台上选择多部门、多种类的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很多项目审批无需到现场踏勘,就能做出行政决定。截至目前,园区95.2%的审批业务不见面就能办。
数据显示,园区每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约1.5万家,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前的2.7倍。
涉企服务“始于营业执照”
“我们的服务不是止于营业执照,而是始于营业执照。”园区的一句承诺,让区内8万多家企业吃下定心丸,赢得了众多投资者对区域发展稳定向好的预期和信心,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在这里加速集聚。
作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从企业需求入手优化服务供给。“企业需要什么,服务就跟上!”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副主任、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杜丰说。2014年,该中心“服务超市”上线,4年来,“超市”里的“产品”越来越丰富,财税、法律、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供应链、管理咨询、金融……应有尽有,解决了企业发展难题,被誉为“线上不见面服务,线下保姆式代办”。
今年8月,园区成立了投资促进局,职能从原先单纯的招商向促进企业更好地在园区发展转变。园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吴烈介绍,对于落户企业,提供从注册、报批到开工、开业的全过程服务,既包括常规服务,也解决“疑难杂症”。
此外,园区还结合实际,积极为企业争取各项红利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球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区域吸引力由此变得更强。以生物医药企业审批为例,其进出口的大多数商品如动物血液制品、试验用动物等,审批手续严、耗时长,极大影响研发进度。通过争取,园区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政策,企业办事可享受企业注册、审批受理一站式服务,材料合格当天就能办完。
“营商环境已成为衡量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现阶段如何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营造更有优势的营商环境,关乎园区发展全局。”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说,园区的发展历程既是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发酵的过程,也是亲商服务不断改进优化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本报记者 孟 旭 高 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