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华人国家抑制了土地的过度扩张,得到的好处很多
土地为一切人类活动提供了基本空间,而土地本身是不容易增长,也是固定的,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土地的有非常独特的作用。对于现代经济而言,土地既是必需品,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考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土地经济如果失控,这会导致社会财富和大部分经济剩余回流到土地上,而不是前往需要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多样部门,从而加剧社会资源集中,扩大贫富差距。而长期的结构失衡,就会榨干社会潜力,房地产业也会被极低的需求所反噬。
土地失控的后果严重
对此,发达国家有更丰富的经验进行处理,有大量的技术手段,从规划、税收等方面约束房地产业。不过路子最犀利的可能还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满足其国民居住需求的国家。在过去,新加坡作为海峡殖民地的核心,其承载了大量的并且广泛流动的人口。由于移民不断涌入新加坡,住房供给严重不足,大量的人口只能就地取材建立简陋的贫民窟,城市面貌破败不堪,还导致了严重的治安和社会问题。
新加坡早期的贫民窟
海峡殖民地当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组织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 SIT)用以公屋建设。但由于自身的低效以及二战的冲击,SIT的表现并不理想,从1920到1950年的30年仅仅建造了32000套住房,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而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才真正地从一个长期执政者而非外来殖民者的角度处理这一问题。
新加坡改良信托局的公屋
在1960年,那时还没有独立出来的新加坡仅有9%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中,大量的人口只能聚居在狭小拥挤的贫民窟里。1960年2月,新加坡政府组建了建屋局(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HDB),开始了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的工作。建屋局首任主席为林金山(Lim Kim San),他于1960年至1963年志愿担任建屋局主席,期间没有要一分钱的薪水,后任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林金山的工作能力极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仅用1年就完成了10000套住房的大规模建设项目。在1961年,新加坡河水山(Bukit Ho Swee)发生了大火,导致15000人无家可归,新组建的建屋局临危受命,9个月就完成了低价安置房的建设,之后4年内为灾民提供了8000套住宅。他还在1964年引入了中央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允许中低收入家庭利用公积金购买房屋。
河水山的安置组屋
建屋局的效率极高,在组建后的三年内,建屋局就提供了21000套组屋,而到了第五年,组屋数量达到了54000套。时至今日,超过83%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组屋内,剩余的人口则居住在私人住宅中。新加坡成功的组屋政策也避免了新加坡这一小城市被土地所绑架,其在科技、制造业、港口物流、贸易金融、交通通讯上的发展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网络,可以不断促进发展。当然,新加坡的经济也谈不上平等,不过贫富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政府不被土地绑架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政府组屋
在建屋局的官方网站里,其认为建屋局能够成功得以于三点,
- 单一部门主管,这可以统筹土地、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建设需要的人力。
- 从设计、规划、土地征用、建造、维护的全覆盖。
- 政府对于建屋局的强有力支持,包括政治承诺、资金支持。立法机构对相关法律的补充和完善。
政府组屋
政府组屋
新加坡政府对治理思路整体上看非常正确,这也是在强邻环伺对地理位置里确保生存的关键。新加坡也充分利用了其信息和理念的先进性,将居者有其屋这一概念能够坚决执行下来,创造了对国民较为友好的社会结构。政府组屋的建立本身是政治独立性的结果,反过来也是确保政治独立性十分必要的措施。此外,抑制土地资本的扩张是确保经济多样化、维持适当经济结构的关键。同时,新加坡公民也可以享受一种稳定的经济秩序,纵然新加坡的福利、贫富差距并不算乐观,但民众仍然颇有认同感。这点上看,新加坡的经济潜力仍然十分可期。
下一代政府组屋的设计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