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王思聪都中招!国内日料店到底能有多坑?

10月14日,有人发现在大众点评的某家日料店上,出现了王思聪的“一星评价”

这条评价也很快被热心网友挖了出来。

王思聪发现自己暴露后,也很大度地跟网友聊起了天,谈到日料店时,他坦诚“这家日料店确实不行”。

王思聪一系列言论概括起来,有两个要点:

第一,日料贵就算了,还不好吃

第二,不好吃就算了,食材还是在虚假宣传

事后,该餐厅反应相当迅速,道歉之余,还不忘祝福IG夺得S9冠军。

有一说一,祝福IG夺冠还行。

讲道理,像王思聪这样的有钱人愿意花时间写大众点评,我大概率会相信他的评价的。

他不是那种满嘴跑火车的人,而且也没这个必要去说假话。

实际上,我们一直有神化日料的趋势。

王思聪去的这家日料店,是高档日料店,人均2K+,很容易让来过的客人将其神化。

借这个机会,让我们来谈谈日料店“被神化”的这些事。

No.1

文化输出:日料店日渐神化的根源

日料地位的提高,与日本的寿司师傅们密不可分。

2011年11月,纪录片《寿司之神》于美国上映,该片记录了小野二郎毕生追求创造完美寿司的历程。

小野二郎捏寿司时,每个寿司需要到的饭粒数,误差不超过4粒

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小野二郎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会拿下。

入店十年后,你才有煎蛋的资格,即使儿子已经50岁了,依然给小野二郎打下手。

这种对待寿司严谨的态度,造就了一种日本特有的“匠人精神”。

随着《寿司之神》在国内的热映,不少人知道了小野二郎,知道了日本寿司师傅的“匠人精神”。

这也无形中为日料店制造“噱头”提供了方便。

可以说,《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成功地让寿司从“一团冷饭加紫菜”,华丽蜕变为“独具匠心的艺术品”。

你可以看到,日料店们主打的都是“手作”、“地道”等卖点。

另一方面,除了寿司,日本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孤独的美食家》中五郎对食物的崇拜与赞美,溢于言表。

《深夜食堂》中大叔做出的食物,每每让食客动容。

千万不要小看“文化渗透”这个词汇。

在我看来,日料店之所以价格高昂,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归功于这些日剧和纪录片。

至少在目前,我们国内对于日本菜的好感度,都是相当高的。

对日料的高好感度,也在无意中创造了高价餐厅存在的土壤。

No.2

造假无成本:日料店泛滥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开店的话,首先你需要为你的日料店选一个“和风”一点的名字。

不懂没关系,我们随便拿一个日本人的姓来当作招牌就行:

【大雄寿司】

【小夫拉面】

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你别笑,因为真的有这些店。。

随便取个名字(带点和风的),再用国内的厨师、材料、做法来做日料,再高价标榜“日本料理”,不就可以赚大钱了?

更勿论那些打擦边球,拿日本女优名字来做招牌的店铺了,简直是不知所谓:

以上只是比较低级的玩法,真正会玩的老板,则直接上网搜一下,在日本有哪些【著名的日料店】

一查,寿司之神的店叫【鮨一】是吧?

那行了,我们也开一家【鮨一】不就得了?

2017年,一家冒牌的日料店【鮨一】于上海开业。

《寿司之神》看过吧?

人家来上海开分店了,还不快去?

于是开业之初,鮨一一直大排长龙,无数人都想尝尝传说中的寿司是什么味道的。

树大招风,有李鬼的消息传到了日本,日本的鮨一紧急发布通知,痛斥上海“分店”为冒牌货:

原文翻译如下:

中国国内,目前有两家正在以“鮨一”为名字使用的名义假冒店。

一家在上海市,第二家在南京市。

以上两家店跟“银座鮨一”没有任何关系

“银座鮨一”寿司直营店只有

新加坡、曼谷、雅加达(2016年5月开店)

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消息一出,恶评如潮)

要知道这家上海的“鮨一”开业时可是这样对外宣称的:

最重要的是:这家冒牌货人均1685元,1685元!

这个价钱,比去正版的“鮨一”还要贵!人家才1500元/人!

看到这些荣誉了吗:

2017全国必吃餐厅;王思聪光顾本店…

连高级日料店都能玩假的,我还能相信散布各地的日料店可以“名副其实”吗?

正是因为国内开日料店容易“造假”、“编故事”,才导致了国内部分日料店的乱象。

No.3

贵即正义?日料店高消费猖獗的原因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当有的人花大价钱去吃到一顿日料后,他们会觉得这顿日料“好吃”、“物超所值”

请看这份评价里面的日料。

你确定有这份评价里说的那么好吃吗?

来让我们看看大图:

这些日料来自于一家名叫“柒本味”的日料店,前段时间,这家网红日料店被骂上了热搜

这家日料店请人拍了一则高调装逼的宣传视频,没想到却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老板一脸傲娇懒得接客的样子,还给来店的客人定下了很多规矩。

比如,不允许打包、上菜后一分钟内要吃掉、不准客人聊天不吃饭

没有菜单、不接生客、用餐人数不能超过10人......

价位还是398、498一人的高级日料店。

你猜有没有人来光顾?

不好意思,简直可以说是生意兴隆,一口寿司都难求。

如果说这家店的出品对得上他的价钱,那贵点也没关系。

可老板你往寿司上挤蛋黄酱,再倒上满满的酱油是怎么回事?

你秋刀鱼煎的是啥玩意?

你干嘛要拿脓疮的手做寿司???

这都有人去舔这家店,还没东窗事发前,大把人尬吹这家店有多好吃。

东窗事发后,也许是恼羞成怒,无数人向官方举报了这家店,终于让这家店关门大吉。

我明白,吃了这顿日料,也许是花了他们五分之一的工资。

可一事归一事,总不能因为你花了大价钱,就无脑给好评吧?

这届中国食客,太容易糊弄过去了。

说到底,中国中高档日料行业,收智商税真的收太多了。

在你还没品尝过高级日料的前提下,店家拿出一盘卖相还不错的日料,你真的能分辨出好坏吗?

普通人根本吃不出来,这个金枪鱼是什么鳍的,和牛是A多少的,蜜瓜是哪个都府道县的,清酒到底是二割三分还是五割

另一方面是:日餐对食材的要求很苛刻,量少

《寿司之神》里面几个摊贩不是说了么,“有好材料,就想着二郎”。

日本国内的生态闭环是好材料给好餐厅好餐厅给能欣赏的人,能欣赏的人给高价格。

希望大家以后可以好好鉴别日料店:

如果确实好吃,那么贵一点也没关系;

如果不好吃又收高价,那么就要考虑一下,是否要帮衬这家店了。

来源: 厨房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