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美国加大对本土科技发展支持

原标题:In struggle with China, US advances industrial policy of its own

来源:Eurasia 时事新闻

作者信息:保罗·特里奥罗(Paul S. Triolo),欧亚集团公司全球技术政策问题项目总监。凯文·阿利松(Kevin Allison),欧亚集团地缘政策项目总监。

内容摘要:随着疫情影响的深入,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尤其是医药供给链对于中国制造业的依赖问题变得愈发凸显。为了让本国生产与中国逐渐脱钩,美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大力扶持本土高科技创新企业,以保证美国科技产业继续蓬勃发展,同时防止中国的后来居上。


美国加大对本土科技发展支持

特朗普政府已实施总统令,剥夺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对关键组件(美国制造)的购买权,更笼统地说,这是为了压制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中国在撼动全球市场的同时,极大助力了国内产业,但是注意到后者的人很少。不过,美国对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来应对中国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正在逐渐达成共识。尽管国会中仍有很多阻碍(尤其是还有很多议题没有通过),比如民主党人质疑企业补贴政策、共和党人干预自由市场,但由于人们担忧中国在技术层面的发展野心,这些障碍正在逐渐减少。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专家保罗·特里奥罗(Paul Triolo)和凯文·阿利松(Kevin Allison)对美国此举有自己的见解。

里程碑式的协议美国加大对本土科技发展支持

台积电(TSMC)签署协议,将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制造工厂投资至多120亿美元,即使此前美国在其他地方采取行动试图斩断这家台湾芯片制造业巨头与华为的联系,并限制美国公司与其他中国公司的技术交流,台积电此举仍将巩固该公司在美国产品供应链上的位置。随着半导体对5G电信和人工智能系统等等技术的运营的重要性逐渐增强,美国也就能确保其科技前沿地位,这也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官员们认为,这应该由联邦政府共同努力,而不是把任务摊给每个州。这不仅是工厂自己的事,而且关乎政府对整个半导体制造生态的支持。例如,台积电很可能会召集关键的供应链公司,在美国进行研发,并培训身在台湾的数百名美国工程师,使他们能够(回国后)经营新工厂,从而在未来形成对美国产业有益的知识迁移。

6月10号,由两党人士组成的美国立法团体提出了一项新法案,该法案将为美国先进的半导体制造业务提供政府奖励机制。所谓的“激励美国半导体生产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提出了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数百亿美元的激励和研究计划,重点是高级半导体制造,与德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芯片生产保持同步。

人工智能框架协议

过去美国政府一直不想与多边主义搭边,现在与过去不同了,上个月美国官方宣布将共同参与七国集团(G7)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安全和治理框架的制定环节。之前美国政府也宣布与经合组织合作制定人工智能监管规定,这两个举动有可能改善并减少体制之间的摩擦,这将使美国的开发人员从中受益。借此机会,美国对欧盟新人工智能法规的制定也可以施加更多政治影响力,该法规在2月份的一揽子政策中第一次出现,其中包括有关所谓的高风险人工智能应用的提案。继欧洲商界以及美国官员的反对之后,欧盟委员会故意放缓了制定速度。同时,美国对人工智能的监管推动反映了政府官员希望建立一个共同阵线,以在这个重要的技术领域排斥和孤立中国。

其他政策

美国政府正在推动一系列旨在反击中国并为美国公司创造更多发展空间的举措。例如,“经济繁荣网络”旨在与“被人民信任并以可信任的基本原则运作”的国家、公司或民间社会组织建立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将所谓的“不可信任”的供应商(例如华为和中兴)排除在电信网络之外,并为参与关键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司设定高标准、高要求。与澳大利亚和日本共同开发的蓝点网络(BDN)旨在促进对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也是为了压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投资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蓝点网络的开发初衷是通过发挥其多方利益协议的优势来提高基础建设投资的价值,同时借鉴《二十国集团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和《七国集团创新融资准则》。作为两党合作推出的《无尽前沿法》,其旨在拨款1000亿美元重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并与诸如国防高科技项目署等机构联合成立“技术局”,以在AI等重点领域引领技术创新。(美国国防部高科技项目署为国防部的新兴技术开发项目提供研究资金,其可自由支配的预算十分充足。)

本期编译:杨泽宇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期校对:柯曼琪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文由海图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

上一篇新闻

日本留学院校丨拥有全日本最漂亮的校园的日本大学:立教大学

下一篇新闻

美国砸钱没完没了?维珍航空濒临破产,澳币丧失涨能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