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疫情重挫世界经济“大冲击”痛至何时

□新华社记者 樊 宇 杜 静 李 洁

美股10天内4次熔断,前所未见!美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负值,前所未见!繁忙航空枢纽变成“停机场”,前所未见!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速冻”全球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峻局面已在眼前。

世界经济能否很快复苏?全球化、供应链会怎样演变?全球抗疫是否催生机遇?这些问题关乎人类福祉,关乎世界未来。

“短”与“长” “大冲击”痛至何时

找不到销路,4月以来美国威斯康星州奶农贾森·里多每天倒掉10多吨鲜奶。同样因为滞销,荷兰花农无奈地将成批郁金香就地销毁。

异象映射出疫情的显著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3%。

“短痛”还是“长痛”?IMF预测,如果全球多数国家疫情在今年二季度达到峰值、下半年消退,世界经济有望在2021年反弹;如果缺乏全球行动,衰退会更深更久。

世界经济要走出“好看”的复苏曲线,亟需各国在防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上合作并进。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疾呼:“世界能否尽快摆脱危机,取决于我们是否现在行动、共同行动。”

“退”与“进” 全球化走向何方

疫情确使一些国家短期内封境自保,但长期看全球分工和资源配置好处明显,全球化的强大逻辑不会轻易因疫情改写。更何况,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应对,团结合作才是最有力武器。

从跨国公司联手打造预警系统到医疗设备企业共享数据,在商品和人员流动卡顿之时,信息数据高速流转,跨境金融迅猛发展,疫情中全球化新势力正加速成长。

牛津大学教授伊恩·戈尔丁认为,未来全球化会呈现更多数字化、金融化、去产品化特征。经历疫情考验,全球化有望迈入更多维包容的新阶段。

“收”或“放” 供应链如何调整

苹果公司考虑将首款5G智能手机推迟发布;宝马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纷纷调整生产计划。

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更多企业或重新考虑供应链收益和稳健性之间的平衡。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认为,未来供应链区域化或多元化会是重要选项,但这些都是供应链的调整而非颠覆。

无论是收是放,从产业完备度、劳动力素质、创新能力等指标到海量市场和开放红利,中国都是全球供应链上优势突出的重要环节。摩根士丹利指出,未来产业发展将更依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中国正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稳”与“变” 中国角色如何演进

生鲜食品电商“骑手”忙碌地为“宅”家顾客运送美食;网络名人和政府官员线上直播卖货成交火爆。

疫情下中国线上“云端”热火朝天。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已全面展开,中国正给世界提供重要动力。中国作为少数今年有望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之锚。

国际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在对冲疫情影响的同时,坚持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展现蓬勃生机。一季度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危”与“机” 全球治理如何与时俱进

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首次以视频方式举行领导人特别峰会,推出力度罕见的经济金融支持政策;世卫组织日前宣布,携手各国展开“里程碑式”的疫苗研发合作。

疫情危重,却危中有机。

世界看到,强化全球治理的行动快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就商定了财政刺激、能源安全等重要议程。国际社会正加速打出组合拳。

强化全球治理的内涵多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应急机制有望升级。IMF、世行等应对危机的“弹药库”也将加强。G20等国际经济治理平台有望提供更多前瞻指引。

推动全球治理再上台阶的共识也在加速凝聚。世界正接受大考,如果自顾自行,防控碎片化会拖累大局,唯有互信互助、协调行动才能渡过劫难。(参与记者:潘丽君、于佳欣、蔡蜀亚、徐永春、周蕊)据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上一篇新闻

海底捞为什么贵?开店分成模式像卖保险,员工工资超米其林餐厅

下一篇新闻

追梦青年舞起来:“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