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是由于研磨器组件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汉代,砚已经较普遍地使用了。
中国有三大名砚:端砚、歙砚和洮砚最著名为广东肇庆的端砚,是六朝时发展的,质地坚细而有锋芒,发墨快而不损笔,润而不干,到唐开元中发现歙砚,相传徽州有一猎人叶氏,逐兽至山中,发现一块莹洁可爱的山石,后来他的孙子送给县官,县官请工匠雕刻成砚,温润过于端砚。到南唐李煜,特在歙县设立砚务官,专官制砚事务。歙砚产地位婺源之龙尾山。他石质坚而有韧,不拒墨,不损笔,停水不耗。名砚坑产石纹理不同,名目繁多,以青色绿晕多金星者为上品。经过能工巧匠的锯、磨、雕刻、制盒等工序制成形态各异的歙砚。除了实用,本身又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东坡玩砚》成了历来的绘画题材。苏东坡还为歙砚做了《龙尾砚石歌》。元朝统治者不懂中国文化,但对砚石勒索搜刮不已,为人民造成灾难。建国后,歙县工艺厂恢复了生产,继承了传统,还增加了品种。洮砚雕刻艺术也精益求精,已有新的发展。洮砚产地在甘肃卓尼县城东北五十多公里的洮河东岸喇嘛崖,此地山陡水急,采石不易,宋代二坑所产砚石尤为贵重。洮砚石质坚实温润,色泽雅丽,发墨快而不损毫,书写流利。传统的透雕独具一格,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也深受书画家们的喜爱。
除了以上三大名砚之外,还有峡砚。峡砚比之三大石砚,只欠声纹,但物美价廉,易于普及,这几方面则胜余三大名砚,峡砚产于四川合川县嘉陵江小三峡的牛鼻峡峡口山下,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明代合州人吏部尚书李实用曾题诗赞陕砚,其中末两句为“贵似翰家客,四宝居一员”。陕砚石质坚实细致细腻,刚柔相济,发墨快,耗笔微,温润似玉,蓄水耐干,留墨不腐。现已发展到十二个品种一百余个花色,行销沿江各省,并深受日本、新加坡、南洋、港澳同胞和书画界人士的欢迎和重视,此外,还有山东临沂产的鲁砚。
任何名砚,墨要新磨,宿墨晦滞暗淡,磨时要轻而慢,所谓“磨墨如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