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23岁和2060有啥数字密码?

猜猜看!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提示!

很大一件事,直接和钱包有关系...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小圈儿这就揭开谜底,看看你的风华正茂的脑路是不是和小圈儿在一个频道上!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今年23,到2060年,你就是老头和老太太了,65了!

65岁在新加坡意味这神马?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税收、养老金、退休年龄...

小圈儿说的是不是太长远了!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让小圈儿慢慢给你涨姿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婴儿潮、医疗和教育素质提升连带降低死亡率,造就新加坡在1960年至2000年的“人口红利”,也就是由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而带来的经济发展。

这股强劲的劳动力为新加坡当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贡献2.9个百分点。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劳动队伍老龄化开始抵消这波红利。

新加坡昨天发表了这样一份报告,说——

从2011年至2060年,新加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将因人口老龄化,每年被拉低1.5个百分点。

为了解新加坡小伙伴们对跨代关系、税收和动用国家储备金等课题的看法,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去年11月和12月,对2000名21岁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进行民调。

在陷入绝望前,让我们来看看这项调查结果,了解如何创造“长寿红利”、不同世代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

事关未来,还是仔细看看的好!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一提到“人口老龄化”,首先就会想到不断攀升的医疗支出以及难以负担的养老压力。

然而,新加坡随着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准的提升,人口老龄化也会带来“长寿红利”。

新加坡人均寿命在全球名列前茅。预计到了2030年,65岁和以上的健康人有近86万人,与2015年相比将多出45万人。

未来这批健康年长者的教育程度相信也更高,可进一步提升生产力。

然而,针对“55岁和以上的年长员工在找工作时不会面对年龄歧视”,调查发现有66%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55至64岁年龄层更倾向不同意(72%),25岁至54岁的年轻受访者中也有近三分之二不认同。

这个结果显示,年轻人意识到雇佣市场中存在年龄歧视,对年长员工感到同情,料也担心自己年老后会面对同样问题。

这份报告指出,“长寿红利”需要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机构,充分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社会风气和行为也不可或缺。另一方面,过于依赖个人对人力和经济资本的投资,则将加剧收入和财富差距。

而在“缩短人均寿命”和“健康寿命”之间的调查中,得出酱紫的结论:

相较2005年和2015年数据,新加坡男性人均寿命从77.6岁增至80.5岁,女性寿命则从82.5岁上升至85.1岁。

另外,男性的“健康寿命”从70.6年增至72.3年,女性则从73.3年上升至75年。“健康寿命”是个人在身体健康情况下生活着的预估年数。

值得关注的是,人均寿命增长幅度超越“健康寿命”的涨幅,显示在身体不健康情况下生活着的年数也在增加,主要受慢性疾病如精神疾病、残疾和行动不便所苦。

在新加坡23岁风华正茂的你,有没有想过2060年的自己?

报告中还有一个结果,颇受关注,就是应对老龄化居然要多掏你的腰包???

报告指出——

增加税收和成立社会风险承担群(social risk pooling)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机制之一。

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和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是新加坡通过风险承担群,分担社会风险的两个例子。

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税务,资助在护老领域更高的社会开支”这一课题,存在分歧。近四成(39.8%)的受访者不同意为此调高税率,但也有33.7%表示赞成,其余26.5%则持中立态度。

相比其他年龄层,45岁至64岁的中年受访者更倾向于反对调高税率。

这是不是太扯了!

这么大年龄还要增税,有完没完,老了还得被加税!

所以,小伙伴们趁着年轻加油吧,千万别等老了,被加税了,才默默流泪!

年轻多流汗,年老少流泪!

加油吧!

上一篇新闻

晚报|深圳住房将学习新加坡模式;美的空调营收首超格力

下一篇新闻

马云背后的“浙系资本圈”:有人养猪、有人叠码、有人进监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