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民族风》给心肺复苏操作伴奏,管用
心脏是人体内的发动机,泵出血液供应氧气和能量。脑细胞是人体最娇贵的细胞,当心脏骤停的时间超过4-6分钟,没有新鲜血液供应,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则脑死亡,而无可挽救。为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因此,心肺复苏(CPR)对猝死病人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发生猝死,绝大多数人没有学习过心肺复苏的操作。简单地说心肺复苏的操作就需要四步:判断-呼救-按压-除颤,胸外按压是其中核心。具体操作方式咱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简单说就是跪在患者的一侧,确保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坦表面上,将一只手掌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的中下段,就是两乳头连线的正中,另一只手叠在前一只手上,手臂伸直,肩、肘、手腕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按压深度为5-6厘米或使胸廓前后径下陷三分之一,频率是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需保证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持续高质量胸外按压是个非常考验体力和耐力的技术。先不说有些人初次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精神很紧张,时间久了难免动作不规范,即便是我们这样的专业医生,每一次监护室里的心肺复苏,都是青壮年医生和人高马大的男护士们排着队轮流按压,平均2分钟左右就要换一次人,30分钟后必然手臂酸痛,连笔都握不住。
心肺复苏操作不是容易的事,既需要速度,还需要深度。速度是每分钟100-120次,不能低于100,也不能高于120。还要求深度,按压的时候,胸壁要下陷5-6厘米,每一下按压,还要保证胸廓充分的回弹。按下去多深,抬起来就要多高。
同时,患者是仰面朝天躺在坚硬的地上,而你是跪在病人身体一侧进行操作的。我见过的学员,第一轮操作练习结束后,膝盖都是青紫的,后悔没套上护膝再跪。我们一线的急救医生,因为经常参与抢救,什么地方都跪过,尤其是夏天,直接硌着肉,两个膝盖都是厚厚的茧子。
如何把握胸外按压频率是在具体实施中最难的,尤其是对于非医务人员。如何能保证按照标准匀速按压是个难题,如果按压速度太快,按压深度就得不到保证,按压次数不够,又达不到救治效果。这又是救命的事,半点不能耽搁,应该怎么办?
这样的情况下,我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一边唱着歌,一边按压操作。
什么什么?这时候还有心情唱歌?
是的没错。唱歌的目的是跟着歌曲节奏按照每分钟100-120次的标准匀速按压,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的节奏、频率,也可缓解心肺复苏操作时的紧张情绪。
这个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推荐的按压频率,节拍约为每分钟100-120次的流行歌曲被广泛地提议用作节拍器来帮助为按压计数,已有一些被认证为CPR教育的培训歌曲,包括比吉斯乐队的《Stayin' Alive》和拉尔夫·巴特勒的《Nellie the Elephant》。
在新加坡,新加坡人的国歌《相信我吧,新加坡》也非常符合按压频率要求。同样,2014年,国内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辅助心肺复苏培训在帮助操作者合理控制胸外按压频率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我对歌曲肯定不如年轻人熟悉,不过咱是个几十年的戏迷啊,一般我会借鉴京剧的一些板式、唱段的节奏。
对于国人,上面提到的那些歌大家一般不是很熟悉,国粹京剧年轻人喜欢的也不多,不过你可以试一试下边的流行歌曲:
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
“雨神”萧敬腾的《王妃》。
上岁数的人不了解这些歌,也可以试一试《运动员进行曲》。
不过需要悄悄提醒上一句:这些歌曲你在学习心肺复苏操作时可以唱出声来,在真正抢救心脏骤停的病人时,千万别唱出来——“人家心跳都停止了,你还唱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