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全球累计确诊破500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特朗普的“重启美国”计划仍在持续推进,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近日表示希望于7月底之前恢复英国民众的正常生活,意大利将于6月15日重新开放电影院和剧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在计划打造“旅行泡泡”,以期更快地恢复旅游业……

围绕“解封”的讨论正热。5月21日,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新冠肺炎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了500万例。

一个半月前,在确诊总数临近100万时,我们曾用“瞬息万变”来形容这场疫情。但即便认清了这一事实,在当时,我们也难以预料病毒的传播之势会如此迅猛:如果以武汉封城之日为起点,全球确诊人数突破第一个100万,耗费了70天;但接下去的四个100万,耗时均不足两周。

全球累计确诊破500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日内瓦当地时间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在过去的24小时内,世界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了10.6万例新增病例,这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单日增幅最大的一天。”而这些病例中的近三分之二,都由美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这四个国家报告。

截至北京时间5月21日14时,存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已增至215个。而疫情发展最猛烈的地点名单,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所示,又经历了一轮洗牌。继东亚和欧美之后,巴西、伊朗、印度、秘鲁、巴基斯坦等国被推至了前列。

即便是每日新增病例曲线已趋平或呈下降走势的国家,也很难真的舒一口气。因为包括中国、新加坡、韩国在内的“成功抗疫”国家,在近期开始重启经济后,又在小范围内出现了散发病例。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21日北京时间14时),共32.8万人被新冠病毒夺去了生命。这个数字意味着,新冠肺炎已经成为近半个世纪致死人数最高的一场瘟疫。

全球累计确诊破500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现在究竟是不是解封的好时机?

将这个问题抛给不同的人,你可能会收获不同的答案。目前持否定意见的,大多是医学专家;而多数政府官员,则支持解封。

在5月12日美国参议院举办的“新冠肺炎:安全地返工返校”听证会上,这两股势力发生了激烈的交锋。

远程参会的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认为,过早解封可能“触发无法控制的疫情”,而这将“不仅导致一些可以避免的痛苦和死亡,而且甚至可能使你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受挫”。

但在场的多位参议员则坚持返工返学紧迫且必要。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直接驳斥了福奇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应该谦卑一点,不要觉得自己很懂经济……尽管我很尊重你,福奇博士,但我不认为你能一锤定音。我不认为你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决定的人。”(据《纽约时报》)

意大利总统孔特和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近期均提出了相似的观点——要等到疫苗问世再解封,并不现实。

尽管讨论仍在继续,但解封程序实质上已经启动。从牛津大学布拉瓦特尼克政府学院推出的政府疫情政策“严格性指数”(Stringency Index)来看,当前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20个国家中,有12个在最近两个月内下调了政策的严苛水平。

全球累计确诊破500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民众在选择性遵循“保持社交距离”政策

与政府一边聆听医学专家的建议,一边紧锣密鼓地推动着松绑政策一样,民众对“保持社交距离”等政策也持相似的酌情参考态度。人们的社会生活尽管尚未回归正轨,但已出现松动的迹象。

Google Mobility Reports对不同公共场所的人员流动情况进行了追踪,将其与2020年1月3日至2月6日期间测算的数值进行了对比,以此评估人流的增减情况。仍以累计确诊病例最靠前的20个国家为例,尽管公共交通站点等多个场所的数据仍未转负为正,但其人流量的减幅已经开始缩小。你可以在多个国家的数据中,看到代表活动量减幅的蓝色竖线在最近一个月内呈现出变短的趋势。

选择性听令的态度在“公园”一列的数据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即便在疫情集中爆发的3月和4月,德国与荷兰的居民,也未减少外出放风的频率。相比之下,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的民众要克制一些,但进入5月后,其公园活动数值也基本恢复到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全球累计确诊破500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娜奥米·罗杰斯(Naomi Rogers)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人们最终可能会抵达这样一个时刻——“够了,我有资格回到我的正常生活”。

因而在有关解封时间点的讨论中,疫情是否在真正意义上终结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很可能会在疫苗问世之前就表示“受够了”。从上图的数据来看,因疫情所致的经济停摆、社会生活失常,已快耗尽政府和个人的耐心。

“新冠病毒可能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将如何与之共存?

在5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的线上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说道:“把这一点放上台面很重要:这种病毒(新冠病毒)可能会成为我们社区中的另一种流行性病毒,而且它可能永远不会消失。”他还表示,他不相信有任何人“能预测这种疾病何时会消失”。

若将这一预测置于历次流行病图谱中,其令人不安的程度可能会降低,因为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瘟疫流行史。只不过,尽管与流行病频频打照面,我们总会忽视人类与流行病之间的共生性,而更习惯将后者视为必须战胜的劲敌。

全球累计确诊破500万,“解封”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但如果新冠肺炎最终演变为和流感相似的季节性流行病,或与当今的绝大多数传染病一样无法被完全灭除,那么我们将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与这种疾病和谐共存。

这个大问题可以分化出更多具体的问题,比如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未雨绸缪,如何在挽救生命和维持生计之间找到平衡?对于民众的公共生活,是否应继续沿用“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如果疫情频繁反弹,严苛的封锁政策是否依然可取?当流感季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重叠,有限的医疗资源应如何分配?

如同寻找抑制新冠疫情的方法一样,各国政府和民众需再次根据各自所处的具体情境,寻找最适合自身的应对途径。

无人知晓这场正在进行的全球性大试验会将人类社会引至何处。唯一较为确定的是,如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在英国《金融时报》的撰文中所言,“我们正在经历的不只是戏剧性事件,而很有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上一篇新闻

“金砖之父”:向中国“索赔”很奇怪,从没人因全球次贷危机起诉美国

下一篇新闻

钢琴家巫漪丽的四篇乐章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